網課,一個都不能少——溪口鎮教學點疫期教學小記

宣州區溪口鎮華陽絲金希望教學點和溪口鎮高峰教學點是宣城市目前針對溪口鎮山區孩子所設立的特殊教學點,海拔在200米左右。現目前兩個教學點都各有一名老師和兩個一年級學生,老師負責學生的所有科目教學。疫情期間,兩個教學點的老師,多次走訪學生家裡,瞭解網課情況,進行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模式。

  “我一共就兩個學生,一定要好好教”

  “這兩個孩子住的比較偏僻,現在又太小,沒辦法去鎮上上學,我就這兩個學生,一定要好好教。”3月10日上午8點,溪口鎮華陽絲金希望教學點老師沈小平,動身前往學生舒雲(化名)的家裡,去看看他的網課學習情況。

  驅車半個小時,沈老師來到舒雲的家,看到舒雲正坐在自己的房間裡寫著作業,沈老師欣慰地笑了。舒雲把這兩天積攢的問題一一拿來向老師請教,沈老師耐心地為他解答。

  “沈老師很負責,開辦網課後,經常過來指導他。”舒雲的奶奶告訴記者,舒雲自小父母離異,爸爸在村裡做點零工維持家計,她負責照看他。上半年上學的時候,舒雲每天要走上半個多小時到達村裡的教學點上課,這次疫情,她很害怕小舒雲沒學上。後來網課開始,鄰居好心借網,沈老師又多次來家指導,這才讓她放寬了心,她很感激。

  隨後,沈老師又去了另一名學生李健(化名)的家。據瞭解,李健家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自上網課開始,就一直很認真地進行線上學習。沈老師來後,他又向老師詢問了不懂的問題。李健的父親告訴記者,他的自制能力很強,學習也很好。

  “以前我們這個教學點學生可多了,現在就這兩個一年級學生了,隨著時代的變化,再過幾年可能就會沒有了。”沈老師向記者說道。據瞭解,沈老師已經在這裡教學三十多年,溪口鎮華陽絲金希望教學點前身是華陽絲金希望小學,是上海東方公司絲金集團1998年出資建造的,供原華陽鄉的孩子就讀,當時有老師15名,學生近400名。近些年,由於城鎮化建設和佈局調整等原因,學生漸漸減少,到目前只剩下沈老師與這兩個學生。現在這兩個孩子的語文、數學、美術等科目全由沈老師一個人教學,用他的話就是從早到晚沒有空堂。談及為何要堅持,他說,讀書是大山裡的孩子最好的出路,更是山區農村最好的脫貧之路!

  “只要他們還是我的學生,我就天天去。”

  3月10日上午,溪口鎮高峰教學點的汪韶華老師結束對楊欣(化名)的“家訪”,楊欣的奶奶告訴記者,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直是她老兩口照顧孩子的生活。疫情期間,要上網課,她們也不懂,還是汪老師不辭辛苦,上門指導,這才讓孩子及時上了網課。“他天天來,老師真負責。”楊欣奶奶說道。

  汪老師的另一名學生叫汪智(化名),當汪老師來家裡時,汪智正和爸爸坐在電視機前,一起聽網課。看到老師到來,聽完網課的汪智立馬拿出習題,向老師請教。“在家裡上網課就跟學校一樣,汪老師每天都會過來教我。”汪智向記者說道。

  “家訪”完這兩個孩子,已是下午1點鐘。汪老師告訴記者,他從18歲開始從事教育工作,今年已經58歲了,再過兩年就要退休了。疫情過後,這兩個孩子也要轉到鎮上的中心小學了,這個教學點也會沒有了。他想趁著這段時間,多教一點,讓他們多學點。據瞭解,溪口鎮高峰教學點自2001年佈局調整後,只設立一年級、二年級以及幼兒班,其他年級的學生均合併到鎮中心小學去了,近幾年只設立一年級。

  疫情特殊時期,全市中小學生開展線上教學活動,地處偏遠山區的溪口鎮,一些山裡的孩子正克服困難保證及時上好網課,不掉隊不落單,在這些偏遠山區的孩子的背後,正是這些將青春奉獻給大山裡的老師,即使在疫情期間,他們一家家地走,一家家地教,用他們的愛,鋪起貧困孩子的成才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