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电影节爆款电影《热带雨》,你能看出电影中这些隐喻的深意吗

2019年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节上,这部由新加坡导演陈哲艺所拍摄的《热带雨》无疑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早在2006年,年仅23岁的陈哲艺便带着他的处女作短片《G-23》参加了戛纳电影节"世界电影展映",充分显示了新人导演的无限潜力。果不其然三年后他的电影《阿嬷》在第60届戛纳影展的短片竞赛单元获得特别表演奖。

陈哲艺的电影《爸妈不在家》获得第50届金马奖的最佳影片,这算得上金马电影史上十分爆冷的获奖作品了,要知道当时的陈哲艺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入围的导演里有王家卫、贾樟柯、蔡明亮这样的世界级导演,所以在当时《爸妈不在家》一举夺得金马奖的时候,这算得上震惊了整个电影圈。

在这里我们先不深入探讨《爸妈不在》这部电影,但只要知道一点,这部电影的剧本也是陈哲艺自己写的,耗费了两年时间,从中便能看出陈哲艺优秀的编剧能力。而在这部电影之后大家都将目光放向了这位影坛优秀的新星,而陈哲艺却并没有借力而上,第二部长片《热带雨》时隔六年才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之中,这次的电影剧本他写了整整三年。


平遥电影节爆款电影《热带雨》,你能看出电影中这些隐喻的深意吗


关于《热带雨》中的亲情内涵

《热带雨》呈现了一个非常浪漫主义外壳的故事,这种婚外不伦之恋总让我么想起一些类似的爱情电影——《廊桥遗梦》《美国丽人》。这些电影都呈现了一种禁忌暧昧的氛围。而《热带雨》显然其内核重心不在于探讨爱情的道德与否,它所展现的是一个女性的生存,以及展现了一个大的社会下个人的人生。这得益于其优秀剧本的丰富内涵。剥离开电影的视听,我们不得不承认,电影的剧本是非常好的文学文本,如同小说一般逻辑严密缝合,且伏笔得当,叙事节奏十分抓人。

《热带雨》的故事主线是中文老师阿玲和丈夫结婚多年却始终无法怀上一个孩子,日渐冷淡的夫妻关系使丈夫有了外遇,而与此同时阿玲课后补习语文的学生中,有一位练武术的男学生伟伦对她暗生情愫。在两人的相处中,阿玲最终与他发生了关系。电影故事以阿玲为中心展开,集中展示了一个女性所面临的中年危机。


平遥电影节爆款电影《热带雨》,你能看出电影中这些隐喻的深意吗


陈哲艺坦言自己喜欢小津安二郎以及是枝裕和,这两位日本导演以其出色的家庭片为大家熟知,他们的电影总是聚焦于家庭内部关系,故事并没有什么好莱坞式的经典故事情节架构,却因蕴含着无限的人性情怀十分打动人心。

在《热带雨》这部电影的剧本里我们感受到其亲情与血缘的冲突也是古往今来家庭中的一大矛盾,这不是陈哲艺第一次探讨这个话题,早在《爸妈不在家》里,孩子的父母因工作疏于对孩子的照顾,其帮佣承担了母亲的角色便能感受到陈哲艺对这个话题的深刻理解。这不禁让我们想到许鞍华的电影《桃姐》,大家庭出身的少爷罗杰自幼在桃姐的照顾下长大,两人之间的羁绊早已不是亲情却胜似亲情。


平遥电影节爆款电影《热带雨》,你能看出电影中这些隐喻的深意吗


而在《热带雨》里,一直是阿玲照顾着自己丈夫瘫痪了的父亲,直到他死去,这种情节的设置也让人想到小津导演最著名的电影《东京物语》。小津导演曾表示家庭关系只是人为了摆脱孤独共同组建的一种"经济型"理性模式。《热带雨》的这一设定符合在消费时代里,个体的冷漠与封闭使得家庭关系内部由血缘维系的亲情显得十分脆弱的特点。

原本应由身为儿子的丈夫照顾的父亲,却被丈夫多次推卸责任到阿玲身上,而在父亲死后,他的子女讨论着要将父亲的房子卖掉,显然没有丝毫的真情流露,反倒是阿玲一直在为父亲烧纸钱。这样的悲剧性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家庭内部,而是一个时代特征的反映,也正是在对家庭内部关系多次的失望之下,使得阿玲也看透了与丈夫关系的维持。陈哲艺通过这样侧面强调着家庭是重要的,但家庭所最根本的是要有爱,这才是维系家庭关系最重要的部分。


平遥电影节爆款电影《热带雨》,你能看出电影中这些隐喻的深意吗


大量的隐喻

电影中有许多镜头作为一种符号化的象征,给予了电影更多的阐释空间与十分有思想的内涵,下面着重讨论几点。

1 多次出现的空间符号:车内

从电影一开始便是阿玲在车内注射催卵针,私家车车厢内无疑是一个十分封闭的空间,阿玲的许多次出现都在这样的空间之内,这显然暗喻着阿玲所面临的困境,她被困在了这样的空间之中。而在和学生伟伦发生了关系后,阿玲困于车厢内的局面被打破——一次是和伟伦争执导致了车祸,这迫使她从车厢内走出来,还有一次是两人分手的时候;伟伦下车走进雨里,阿玲走出车内拥抱了伟伦。车厢无疑成为阿玲内心情感的一个外化,从车厢走入开阔的空间也预示着阿玲封闭的内心渐渐打开。


平遥电影节爆款电影《热带雨》,你能看出电影中这些隐喻的深意吗


2 阿玲做的超现实的梦。

在一次梦里,阿玲梦见原本躺在床上的瘫痪的父亲变成了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而醒来后阿玲去到父亲的房间,发现父亲去世了。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里,也是母亲的去世与电视中刚出生的婴儿形成参照。去世与出生相对,似乎是一组人生的二元对立,也象征着轮回,使电影更富有人生的神秘性。

3 挂在墙上的"笑"。

在阿玲有次为父亲清理身体时,想到出轨的丈夫不由地掩面哭泣。而这时父亲拍了拍她的肩,指向墙上挂的一幅只有一个"笑"字的书法。在父亲死后,这个"笑"字的玻璃相框反射出夜晚雨水的流动,像是把这幅字画洇开。这象征着阿玲必将在痛苦里微笑着继续向前。


平遥电影节爆款电影《热带雨》,你能看出电影中这些隐喻的深意吗


4 父亲看的武侠电影与帮助伟伦写字。

瘫痪的父亲总是在看香港武侠,而在伟伦不会写字写拼音时,父亲颤颤巍巍地在伟伦的手上写出正确的字。汉字与武侠片都是华语文化的一个符号,一个能指,它代表着一种华人身份。上一辈的父亲对华语的执念与电影里阿玲所教的班级对中文的满不在乎(多次说道语文不重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当下华人身份的认同以及对华语的不重视也成为电影所反映的一个现实。


以阿玲为代表的中年女性

在他的一部长片里,他探索着女性身为母亲这个身份,而在这部电影里,他依旧将目光投射在女性身上,只不过这次探讨的是一个渴望成为母亲却无法成为母亲的角色。这便勾勒出了一个处境尴尬而人生方向迷茫的女性形象。

阿玲显然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儒家女性,她身上无疑是个具有波伏娃所说的那类有女性气质的女人,她没有怨言地照顾自己的公公,对老公讲话轻声细语,她整个外部形象都显得温良娇弱。然而却是这样一个力量娇小的女性却在电影里焕发出比男性更有力量的气质。


平遥电影节爆款电影《热带雨》,你能看出电影中这些隐喻的深意吗


从传统家庭观念来看,始终应当是男性走在家庭的前面,阻挡风雨。怀孕生孩子本应当是两个人的事,丈夫的冷漠却一次次把阿玲推到前面,照顾老人也本应当是家庭所共同承担的责任,电影里却几乎每次都是阿玲来做的。在这些行为上我们都能看到阿玲身为一个女性所承担的并不比一个男性所肩负的少,而责任与所得的不成正比(公公的房子没有她的份、丈夫出轨)更是发出一种并非嘶声力竭的呐喊,它像一个既定的、残忍的事实——女性囿于家庭内部关系失去一部分自我的同时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所以陈艺哲才说:"我觉得华人社会里面,男生都很喜欢做一家之主,但是婚姻或者家庭碰到问题的时候,第一个躲起来的往往都是男生,真正有力量去勇往直前或者面对问题的永远都是女人。"

像阿玲这类的中年女性,始终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度过自己的人生,导演设置了她想要孩子却无法成功的桥段,显然也是为了打破她按女性被安排的固定命运。

这是一种自我的撕裂,它迫使阿玲寻找真正的自我,而不是尊崇什么年龄应当做什么的刻板观念。


平遥电影节爆款电影《热带雨》,你能看出电影中这些隐喻的深意吗

陈哲艺曾在英国学习电影相关的理论,这使他的电影充满着欧洲作者电影的风格,具有十分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热带雨》电影节奏张弛有度,画面风格十分唯美,其中的大量隐喻与象征都显示出陈哲艺在电影方面纯熟的掌握。无论是对女性个人命运的探讨、家庭内部关系话题抑或是当下新加坡华人身份的象征,都使得这部电影充满着人文情怀,在豆瓣7.7的高分显然也被大多影迷认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