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這位民國才女一生最在乎的事,與愛情八卦無關

“在現代中國的文化界裡,母親也許可以算得上一位多少帶有一些“文藝復興色彩”的人。

她把多方面的知識與才能,即文藝的和科學的、東方的和西方的、古代的和現代的彙集於一身,並且不屑於人們常說的修養,而是在許多領域都能達到一般專業者難以企及的高度。”

兒子梁從誡的這段話非常精確地概括了詩人、建築學家林徽因一生的特徵和成就。

林徽因,這位民國才女一生最在乎的事,與愛情八卦無關

林徽因的一生見證了二十世紀早期中國歷史的變遷,而她被三個頗有才華的男人深愛的愛情故事更是為民間所非議與傳頌。其實,更為重要的是她一生為中國建築事業所付出的艱苦努力和卓越貢獻。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於杭州富貴之家,祖父林孝恂,福建人,中進士後一直在浙江做官。父親林長民儒雅風流、才華超群,早年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擅詩文,工書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等職。

林徽因母親何雪媛是林長民的第二任妻子,是個沒受過教育的舊式婦女,只是因為長得漂亮而嫁入林家。

林長民原本就不喜歡林徽因的母親,後來在上海迎娶了年輕美貌的三夫人程桂林後,對林徽因的母親更是不聞不問,獨留她住在僻靜的後院,過著被遺忘的生活,終日怨天尤人。

伉儷攜手,海外求學


林徽因,這位民國才女一生最在乎的事,與愛情八卦無關

林徽因和梁思成訂婚後,在家人的安排下,於1924年6月攜手前往美國學習。去美國留學前,梁思成並不確定自己學什麼專業,但是林徽因卻16歲時隨父親在歐洲遊歷時,在女房東建築師的引領下,對建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梁思成愛屋及烏,選擇和林徽因一起學建築。到了美國後才發現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不招收女生,林徽因只好改為學美術,選修建築學。在賓大的三年期間,林徽因因為其悟性高,以及與生俱來的藝術氣質,讓教繪畫的老師對她十分讚賞。

賓大畢業以後,梁思成原本要去哈佛學習東方藝術博士,但是因為哈佛大學關於中國建築資料非常缺乏,決定回中國進行實地考察、收集資料,兩年後交博士論文,於是兩人在歐洲結束蜜月旅行後回到中國。

夢繫中國,學成歸來


林徽因,這位民國才女一生最在乎的事,與愛情八卦無關

回國後,梁思成起初受聘於東北大學建築系系主任,著手創立中國的新興建築學科。梁思成講建築學概論,林徽因則當建築系的專業英語老師和美術裝飾史老師。

後來他們回到北京受聘於中國營造學社,潛心研究中國古建築,從此開啟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為中國古建築奉獻一生之路。

他們實地考察中國明清以前的古代建築,從北京西山的臥佛寺、杏子口的三座700多年的佛龕,到山西應縣遼代的木塔以及雲岡石窟。

林徽因,這位民國才女一生最在乎的事,與愛情八卦無關

他們走過了泥濘的山路,睡過滿是跳蚤的農家草棚,吃的是農家的粗茶淡飯,為了工作方便,林徽因甚至和當地的婦女一樣,把頭毛巾紮在頭頂上。

1931年到1937年之間,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北京過著相對安穩的日子。他們在胡總布衚衕的家裡,經常每到週六就會高朋滿座,有名的便是“太太的客廳”。

座上客都是政治學家錢端升,物理學家周培源,文學家沈從文,大學者胡適,藝術史家鄧以蟄,哲學家金嶽霖,大詩人徐志摩等學界泰斗。

抗戰爆發,顛沛流離


林徽因,這位民國才女一生最在乎的事,與愛情八卦無關

1937年,盧溝橋事變以後,他們開始過上了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從北京到長沙、從長沙再難逃到昆明,好不容易在昆明郊外安了家,營造學社又要搬往四川李莊。

在李莊他們一共生活了5年,在那物質匱乏和封閉的小山村裡,夫妻倆都受著病痛的折磨,好在對古建築的熱情猶如一束光照亮著他們艱難歲月的前行之路。

新一期的營造學社彙刊經過全體學院的抄寫、繪圖、印製和家屬們幫助摺頁裝訂包裝,這些刊物,在連天的炮火中,從李莊寄到全國、全世界的建築學界。

在李莊營造學社簡陋的工作室裡,在夜晚昏黃的油菜燈下,在半飢餓的狀態下,梁思成完成了《中國建築史》的寫作。

在《圖像中國建築史》的前言裡,梁思成坦言沒有妻子林徽因20多年來共同為建築事業不懈的努力,沒有她的合作與啟迪,無論是本書的撰寫,還是對中國建築的任何項研究工作,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重回故里,英年早逝


林徽因,這位民國才女一生最在乎的事,與愛情八卦無關

1946年7月,經過多方努力,林徽因夫婦終於得以重返北京。此時的他們,兒女已經成長大,而他們夫妻倆也疾病纏身。

因為林徽因對於建築的長期研究和獨特藝術水準,先後參與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當凝聚了自己全部心血的作品被正式確定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徽時,林徽因難掩激動之情,一陣眩暈襲來,眼淚奪眶而出,整個人虛弱的幾乎不能從椅子上站起來。

除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北京城的古建築保護上了費盡心血。然而梁思成、林徽因的聲音在摧毀舊世界、建設新世界的浩大聲勢中,如浪花般被巨浪吞沒,只留下那句無奈的“五十年後你們會後悔的”讓歷史去驗證。

1954年秋冬,原本就柔弱的林徽因終年長期勞累,雙肺被結核桿菌深度吞食,於1955年4月與世長辭。

張奚若、周培源、錢端升、錢偉長、金嶽霖等13位大佬為她操辦後事。同時因為她為設計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特殊貢獻,遺體被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墓碑上鐫刻著:建築師林徽因之墓。

“建築師”這三個字也是對林徽因一生最大的肯定。

林徽因的一生是短暫的,在民國文化的土壤上,在那個才女輩出的時代,她像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在古建築間穿行,在詩文中游走,漫步於紅塵之上,淡定、從容、與世無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