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网约车司机“花式自救“?淘宝特价版对标拼多多?

疫情下网约车司机“花式自救“?淘宝特价版对标拼多多?

微信公众号:商业科技创投圈(spark-share)

你压制什么,它就会变得更强,你抗拒什么,它就会继续存在。人们为何会感到焦虑呢?我们与环境抗争,却很少接受它们。在抗拒时,自然会产生压力和焦虑。但当你开始接受这种情况,去思考自己能够做出哪些积极的改变时,你就会发现,焦虑的程度变轻了。Medium 专栏作家 Mark Johnson 还介绍了这几种缓解焦虑情绪的办法,可以提高你的适应力,努力把焦虑变成“安静的背景噪音”:去健身而不是去酗酒、专注于优质睡眠、改善你的饮食、减少咖啡因的摄入、让自己沉浸在创造性的活动中、读一本好书来改变你的思维方式等等。

今日商业科技焦点:
✅疫情下网约车司机“花式自救“?
✅淘宝特价版对标拼多多?
✅如何把握从短视频到直播的机会?
✅豆瓣经久不衰的秘诀是什么?
✅单店增速与翻台率双降的海底捞还好吗?


疫情下网约车司机“花式自救“

腾讯新闻近日采访了多位疫情之下坚持拉活的滴滴司机,他们也可以说是第一批复工的人群。司机们透露,自己在疫情期间的收入大幅度下滑,出车 8 个小时流水只有大约 300 多元,与以往的 600 元相比下降了 50%。而流水变少的同时,司机们的运营成本反而增加。“僧多粥少”是司机们普遍面临的现状:娱乐场所关闭、公司尚未完全复工等现状降低了用户们用车的需求,这也导致滴滴的活跃度短期内难以提升。面对惨淡的行情,司机们选择了“花式自救”,有些司机选择只在早晚高峰接单,甚至还有急于接单的司机选择购买接单外挂软件。除了跑滴滴之外,有些司机还干起了跑腿、快递、外卖等生意。不过,网约车市场或将在四月迎来转折点。多地教育厅发布通知,将在 4 月陆续开学。各地的餐饮娱乐场所也将在四月份基本重启。这些对于滴滴等网约车平台和司机师傅们将是利好消息。

淘宝特价版对标拼多多?

日前,阿里推出了淘宝特价版,“超级工厂计划”和“百亿产区计划”也一同被推出,三者并称淘宝 C2M 战略三大支柱。所谓 C2M,即消费者连接工厂,砍断中间流通环节,节约中间成本。值得注意的是,淘宝特价版主打“极致性价比”与“便宜好货”。加之超级工厂计划等一系列动作,多位业内观察人士认为,此举有对标拼多多的意味。淘宝特价版以及 C2M 战略升级,预示着阿里进攻下沉市场体系全面成形。中国经营报指出,拼多多上市之后,电商平台的竞争已经从供应链资源的争夺指向消费者的争夺。活跃用户数成为了各电商平台比拼的重要指标。可以预见,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对于下沉市场的竞争将日益激烈。不过,当下的电商 C2M 模式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受众群体以四五线长尾流量用户居多。C2M 模式能否爆发,目前仍是未知数。

如何把握从短视频到直播的机会?

2016 年以来,从短视频到直播,从广告到带货,抖音和快手这对宿敌的缠斗从未停息。抖音在短视频、广告、直播三个业务上后发先至,对快手构成直接威胁;而 2019 年快手也从佛系防御,转为狼性出击。判官老司机认为,要判断直播带货这一战的局势,需要从前三次战役双方的表现里,寻找一些线索。

短视频:殊途同归
抖快过去三年的竞争
1) 2016 年 8 月是抖音的前身 A.me 上线的时间点,那时快手已经是一个 DAU 超过三千万的隐形巨头,并启动了直播业务。
2) 2017 年夏天冠名《中国有嘻哈》、充斥 Seve 之类热舞的抖音,在 2017 年底,内容迅速从年轻/潮/舞蹈类,下沉为生活化/模仿/搞笑等更加接地气的品类。
3) 2018 年 4 月,快手因内容问题遭遇下架整改时,隔壁抖音进入高速发展期。
4) 2018 年底,快手开始以品牌投放、产品抖音化、内容去东北化等策略,激进地寻求向上突破;而抖音在保持调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引入大量取悦下沉用户的内容。


得出两个结论
1) 单双列是结果而非原因
2) 快手的“克制”和抖音的“激进”都不是关键因素

商业化:顺势而为
商业化变现时,广告和直播分别是两者最顺畅的路径。
1) 抖音的社区氛围实际上不逊于快手,而快手进展缓慢的广告业务,也并非受制于技术。
2) 广告业务的毛利,远远高于直播。抖音在广告收入领先的情况下,直播收入若追平甚至超过快手,两家的商业化收入差距,你们可以感受一下。
3) 快手的广告业务表现平平,也远非“克制”这么简单。根据内部消息,2020 年,快手的广告业务目标是 500 亿。

直播带货:质变临近
快手
1) 在 2016 年底的快手直播间,已经随处可见带货卖货的主播。
2) 2017 年年中开始快手官方尝试为用户设计电商辅助功能,即“快手小店”,并在 2018 年对直播带货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化。
3) 2019 年,快手开始积极推进电商业务,一批头部主播的带货能力名声在外,如“散打哥”“辛巴”,动辄单场过亿的销售额,令人侧目。

抖音
1) 2018 年以来,淘宝上“抖音同款”是常见的商品描述,侧面说明了抖音的带货潜力。
2) 2019 年,随着李佳琦、牛肉哥等带货型网红在抖音崛起,抖音官方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运营电商合作伙伴,并组建电商产品团队,设计打磨产品。
直播带货的核心竞争力,是便宜+粉丝效应。
1) 前者是对供应链与商务能力的要求,后者与平台特性和主播特质相关。
2) 同时,直播带货也是直播,与直播业务的发展是强相关的,用户在直播间买货与打赏,都是对主播认可的表现。

✨你觉得快手和抖音最大的区别是什么?2020 年,你认为抖音和快手谁能稳坐第一?#直播 #抖音 #快手 #短视频

豆瓣经久不衰的秘诀是什么?

不知不觉,那个传言中一直在“被关站”的豆瓣已经 15 岁了,中文互联网也已是沧海桑田。同时代的社区平台均日渐式微甚至不复存在,豆瓣经久不衰的秘诀是什么?罗超频道发现有以下几点:

豆瓣 15 年的关键里程碑


1、 起于 WEB2.0 时代
1) 豆瓣 2005 年 3 月上线时,强调 UGC 模式的 WEB 2.0 方兴未艾。
2) 豆瓣起家于书影音评分系统,小组的成功让其逐步成长为不限于书影音的兴趣社区。在 Copy 2 China 模式盛行时,豆瓣是为数不多的具有中国原创特性的产品。
2、 波折的移动转型
1) 2012 年是互联网从 PC 全面转向移动的一年,豆瓣移动转型先是推出了 10 多款 App,但与用户习惯于在一个超级 App 完成任务的趋势不符合。
2) 2014 年,经过多轮改版,豆瓣 App 将书影音评价工具、文化内容消费平台与兴趣社区融汇在一起,逐步成长为豆瓣移动端旗舰应用,牢牢占据最大精神文化兴趣社区的位置。
3、稳步的商业探索
1) 早在 2011 年 9 月,豆瓣在完成第三轮 5000 万美元融资后,开始更主动的商业尝试。
2) 2017 年推出付费内容产品“豆瓣时间”。2018 年豆瓣 6.0 上线,在强化书影音这一起家业务的同时,首页有了动态与推荐,负责“恰饭”的市集也拥有了一级入口。
3) 截至 2019 年第二季度注册用户 1.96 亿,豆瓣电影月活用户在 1 亿左右。

豆瓣 15 年来坚持的一件事
1、 不盲目跟风,一切围绕用户价值

1) 纵观豆瓣成立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在做精神消费。
2) 它是一个志趣相投的人扎堆的兴趣社交平台,是一个发现电影、书、音乐和物的平台,是一个文艺青年们制作歌单、抒发感情和记录时间的 UGC 内容平台。
2、 商业变现,绝不能破坏用户体验
1) 豆瓣对在营收中占比很高的广告就很挑剔,谁能在豆瓣做广告,以什么形式都是豆瓣说了算。
2) 对于影响用户体验的动态图、Flash 等富媒体广告,豆瓣一直抗拒,豆瓣甚至曾明确一个页面的广告不能超过一个。
3、 用户增长,绝对不盲目破圈
豆瓣坚守“文化精神消费平台”这一核心定位,做自己、不媚俗,不期待让所有人满意,只希望被它选中的真正属于豆瓣的用户满意,这种双向选择确保了忠诚度,最终留下来的是真正重视文化精神消费且对豆瓣社区文化有共鸣的用户。

豆瓣式生存越来越重要
1) 未来的日子里,互联网行业发展速度一定会慢下来,存量资源变得更加稀缺,不确定性风险变得更高,市场竞争将变得更激烈。
2)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科技公司要学会“豆瓣式”生存,坚守应该坚守的,克制自己的欲望,守住自己的边界,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你认为豆瓣是如何成为一个大家喜爱的网站的?谈谈你的看法。#豆瓣#互联网公司

单店增速与翻台率双降的海底捞还好吗?

营收净利双增背后是单店增速与翻台率双降,海底捞还好吗?
3 月 25 日晚,海底捞公布 2019 年全年财报。财报显示,海底捞报告期内实现营收和净利双双增长。同时过去一年,海底捞的门店总数持续快速增长,在一年时间净增加了 302 家。然而在营收净利双增,门店大幅增长的背后却也表现出了隐患:门店在一二线城市同店销售增长率转负,翻台率首次出现下降。虎嗅对财报进行了详细分析。

目前,新开门店仍是海底捞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从 2017 年下半年开始加大开店速度,但也从那时起海底捞持续开设新店对营收的拉动能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并且单店营收也由于两者不匹配的增长出现下滑。除新开门店之外,海底捞另外的营收增长动力还来自于客单价以及翻台率这两个因素。目前客单价还可能在一二线城市保持稳步提升,但三线及以下市场可能已经触及天花板。而翻台率则从去年开始下滑。造成总翻台率下滑的主要原因首先来自于新店翻台率的明显下滑,拉低了整体数据。同时,由于门店持续扩张,食客的基本盘的扩大速度已经不及被分流的速度,造成成熟门店的翻台率同样出现下滑。



另外,二线城市同店增速出现了萎缩这或许是海底捞最大的麻烦。具体来讲就是单个客人花了更多的钱,可店面营收却在减少,这代表了客流量的减少。单店营收增长见顶这并非不是一个好信号,这意味着消费者在被持续的分流,而基本盘的扩张速度也在下滑。此后随着门店数量的不断增加,海底捞的单店增速有可能会越来越低,进而开始逐渐拖慢总体营收的成长。

持续开店给海底捞的成本造成了很大压力,食材和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海底捞的盈利增长已经被营收增长逐渐甩开,若公司在营收层面在遇到增长困境,那么叠加持续快速开店的策略导致的成本走高,将很可能使得公司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糟糕局面。

此次疫情对海底捞的影响也是伤筋动骨的,预计海底捞在 2020 年放缓扩张脚步是大概率事件,而这对需要依靠开店拉动增长的公司而言,可能会在接下来的财报中进一步暴露其门店层面创收能力下降的问题。根据中信建投,海底捞在本次疫情中会损失约 50 亿元,归母净利则会损失 5.4 亿元作用。复苏也会伴随着付出代价。#餐饮

商业科技创投圈

产品服务推特圈

卫星授时研究所

功夫英语精进圈

热搜头条娱乐圈


微信公众号:商业科技创投圈(spark-sha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