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借兵”救场 员工“跨界”支援 合肥推出“共享员工”模式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本报讯 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受疫情影响,部分已复工企业出现暂时性用工紧缺现象,我市积极倡导“政府主导、协会倡议、企业协商、员工参与”的共享模式,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合肥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通过“共享员工”模式临时接收员工2353人,有效缓解了招工与就业“两难”困局。

为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我市动员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机构摸排辖区有“共享员工”需求企业的需求岗位、聘用条件、薪资待遇、工作地点等信息,在门户网站设置“抗疫复工共享员工需求专栏”专题发布,供劳动者和未复工企业查询。

在此基础上,我市积极引导本地企业之间“共享员工”。如合肥经开区的海尔工业园吸引“共享员工”119人,分别来自安徽世纪金源酒店58人、卓泰安检25人和安徽金陵大酒店36人;未停工的京东物流与卡旺卡、志邦厨柜等本地企业对接,共享员工24人。同时,发动人力资源机构协调“共享员工”。如安徽省申博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协调上海华铁旅客服务有限公司696名员工到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实现短期就业。

目前,“共享员工”已经成为合肥企业应对疫情进行劳务合作、积极自救的一次创举,不仅有利于减轻开工难的服务业成本压力、用工难的工业企业增加人手,更有助于员工本人增加收入,得到了对接企业双方和“共享员工”的一致好评,示范效应不断放大。

(范家生 记者 李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