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明清:潘金蓮在天井中“跳繩”時,她在想什麼?

《金瓶梅》是一本“扯淡”奇書。

為什麼說它“扯淡”呢?不是因為它有多少犯禁的描寫,也不是因為它藉著宋朝的故事,在講明朝的風情。而是作者筆下的那個世界,和那個世界裡面的人,他們的一思一慮,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彷彿是從五百年後的今天“穿越”過去的

尤其是裡面的一些生活細節,至今讀來,仍舊令人嘖嘖稱奇。比如:吃茶、嘮磕、打馬吊,本來以為古代貴婦人們的生活,就這麼無聊。再仔細一看,你會發現,好似又有哪裡不對勁……


大話明清:潘金蓮在天井中“跳繩”時,她在想什麼?

明朝婦女“打馬吊”

比如書中第十八回這一段

潘金蓮月夜“跳繩”的情節。

西門慶自從娶了潘金蓮以後,喜新厭舊的病發作了。也不愛上她屋裡頭歇息。跟著,他又去追求剛死了老公的李瓶兒。

潘金蓮閒著在家沒事幹,就邀上吳月娘、孟玉樓和西門大姐兒在天井裡面“跳馬索”

不曾想,這一天西門慶在外面吃酒,撞上了李瓶兒家的馮媽媽。從她口中聽說,李瓶兒招了蔣竹山當“倒插門兒”女婿。

眼見得煮熟的鴨子飛了,西門慶嘴都氣歪了。把姓蔣的矮冬瓜、矬葫蘆地一頓亂罵。再回到自己家裡,看到幾個娘們兒沒事幹,居然在玩小孩子的“跳馬索”。

吳月娘、孟玉樓和西門大姐兒是有“眼色”的人。看到他來,馬上就跑開了。唯獨潘金蓮不走。

潘金蓮不但不走,還搔首弄姿,慢悠悠地扶住庭前的柱子,用手指頭勾繡花鞋跟兒,

結果被西門慶追上來踹了兩腳。


大話明清:潘金蓮在天井中“跳繩”時,她在想什麼?

遼代古墓壁畫:兒童跳索


“跳馬索”是個什麼東西呢?

“跳馬索”又叫“跳百索”,原來就是我們今天說的“跳繩”

“跳百索”在漢代的時候就出現了。今人推測,可能是由“絆馬索”一類的東西發展演變來的。

張騫通西域,為我們國家買來了大宛的名馬。同時也把西域民族的馭馬技術,帶回了漢朝。

馬匹在古代相當於現在的名車,只有貴族和軍人才配擁有。普通人騎不上馬,只能發明一些與馬相關的遊戲過癮了。

“跳百索”,在唐代的時候叫做“透索”。在《酉陽雜記》等方誌中,也有它的身影。

這種文娛活動,原來是分成“專業表演”與“自娛自樂”兩種形式的。

  • 專業表演”,在唐代封演所作的《封氏聞見記》中,有提到過。有一種跑江湖表演雜耍的女藝人,叫作“繩妓”。只是她們的表演,更像是現在的“走鋼絲”。

大話明清:潘金蓮在天井中“跳繩”時,她在想什麼?

先在場地上立兩根竿子,再把繩子系在兩頭,用軲轆調整高度。“繩妓”就踩在繩上凌空翻飛、來往穿梭,如履平地。

  • 民間活動。普通百姓,不可能擁有這般高超的技藝。只有兒童會在元宵節或者別的節日裡,與眾人“跳百索”為戲。

名字叫百索,事實上也只用一根繩兒。由兩個人各執一頭甩動,一人或者多人在中間穿插跳躍。這和八十年代以前,中國街頭的“兒戲”一模一樣。如今在大街上是見不到了,不過在學校的體育課上和健身房裡還有。

但是,我為什麼說《金瓶梅》寫這一段有點“不對勁兒”呢?

因為我們仔細研究歷朝歷代的方誌、雜記,發現這種活動,在古代是標準的“兒戲’。

也就是說,它是一種小朋友才玩兒的把戲。

潘金蓮在我們印象當中,是一個成熟風騷的女子。她這麼有“童心”,就有一點點奇怪了。

大話明清:潘金蓮在天井中“跳繩”時,她在想什麼?

兒童“跳繩”漫畫

“童心”學說影響下的貴婦人

據書中第三回交待,潘金蓮當時的年齡是二十五歲。吳月娘也是二十五歲,孟玉樓比她倆還大一點,已經二十九了。這在古代,年齡算是很大了吧。

她們不僅年齡大,還是已婚婦人,並且是西門慶家的“貴婦人”。平時吃茶、看戲、下圍棋一點都不奇怪。為什麼會“跳繩”玩兒呢?

如果說,這是因為潘金蓮出身“樂戶”,為人不夠端莊的話,那吳月娘和孟玉樓出身良好,為什麼也要陪著她一起瘋?

這就不得不提到,明代中葉興起的“童心”學說了。

原來,在明代到了中後期,社會管理方面鬆動;出版自由,講學成風,人們僵化的思想漸漸得到解放。李贄“童心”學說興起,一時之間,民間生成了一股崇尚自由心性的風氣。

無怪有人懷疑,這本書的作者“蘭陵笑笑生”,必定是當時一位大才子的化名。

因為作者,一定是先持有“童心”學說的思想,才會刻意地創造出擁有這種“童心”的人物——潘金蓮。

大話明清:潘金蓮在天井中“跳繩”時,她在想什麼?

現在的“跳繩”

潘金蓮是《金瓶梅》中的反派,卻也是全書中的靈魂人物。她無論是善的一面,還是惡的一面,都一樣透著“本真”。至少在“心”的方面,她像是“孩子在跳繩”一般,自由自在,放飛自我。

她對西門慶的喜歡,不能說沒有“愛財”的成分。不過她愛西門慶,也是發自男女兩情相悅的本性。可是,當她嫁過去之後,這個花心的男人,卻開始冷落她。於是,潘金蓮必須要耍一些小手段。

潘金蓮的腳,在書中是除了宋惠蓮之外,最小的。所以,她故意和吳月娘他們一起在天井中“跳繩”,然後又故意在柱子前面兜鞋,摳腳後跟兒。

潘金蓮是想通過自己搖曳的身姿,和小荷初露的“尖尖腳”,來挑逗西門慶。但是,這個男人的心,猶如脫了韁繩的野馬,又猶如剛掰過苞谷的猴子一般,跑出去就再也回不來了。可是潘金蓮正值青春年華,也打熬不住。

大話明清:潘金蓮在天井中“跳繩”時,她在想什麼?

影視劇中的“繩戲”

於是她趁元霄節“走百媚兒”賣弄風騷,與陳經濟打情罵俏。就這樣,在人生與愛情的道路上任性地“跳繩”,盡情地“兒戲”著,毫不莊重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明代中葉,國家經濟繁榮,心學盛行。民間“笑貧不笑娼”的風氣和改開之後國內的風氣十分接近,因此小說通篇讀上來,讓人為它的真實感到“驚訝”與觸動。

五百年的滄桑鉅變,世事沉浮。世人以“慈悲”的心性看待《金瓶梅》中的浮華。過後將會發現:原來人情人性,向來如此。從來沒有改變過!

每一次打開《金瓶梅》,我都不禁要想:蘭陵笑笑生,是現代人穿越去了明朝嗎?雖然這個想法,略有一點點“扯淡”。

大話明清:潘金蓮在天井中“跳繩”時,她在想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