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做“天王”却爆红出圈,被余秋雨夸赞的“音乐才子”凭什么?

如果真要给漫画里的美少年画个原型,我觉得就该是华晨宇那样的。

漂亮、多金、有才华。

25岁出席格莱美,不黑红、不炒作,愣是靠一首首惊艳的歌曲站稳了“歌手华晨宇”的身份。


不想做“天王”却爆红出圈,被余秋雨夸赞的“音乐才子”凭什么?


要知道,这在日益迭代的娱乐圈堪比攀珠峰。

举几个例子——

2005年《我型我秀》的冠军刘维在靠谐星刷存在感、后一届冠军王啸坤听说转行做了厂长;同为选秀出道的《快乐男声》也好不到哪儿去,10届冠军李炜上一次进热搜是和好兄弟抢女人、07届的陈楚生在升级当爸后俨然销声匿迹了……

在一夜封神的狂欢后,快餐流量们大多归于尘埃,只有华晨宇是个异类,不但踏着声浪扶摇直上,更靠着一路的竞技演出,成了新晋歌手中最耀眼的那颗星。

这不禁让人发问——

凭什么脱颖而出的那个人是他?

真的只是会唱歌那么简单吗?

1、有温度的高情商

看过几期华晨宇的采访,你会发现,这孩子很会说话。

有次记者很挑事儿地问:如何看待脑残粉?

结果人“花花”很笃定地说:不知道,我没有遇到过。

其实华晨宇怎么可能没遇到过:私饭跟车,半夜敲家门,微博骚扰是众所周知明面上的事儿,但华晨宇就是忽略不提,直接把八卦堵上了。

他是为了保护自己吗?

显然不是,他保护的是粉丝啊。

那些陪伴他、拥护他、支持他音乐理想的粉丝,温柔的华晨宇不愿意给他们扣上“脑残”的帽子。


不想做“天王”却爆红出圈,被余秋雨夸赞的“音乐才子”凭什么?


我认为那不仅仅是高情商。

说情商,李诞这种才是。

《十三邀》里,许知远说了句“我想死在女人的怀里”,李诞立马劝他:不要用“女人”这个词,这会引起公众的反感。还间歇提醒许知远,我是在保护你。

出于自身利益考量,通过话术包装,两边不得罪的才是情商。

说到底,那是利己。

而华晨宇更多的是利他。

《明日之子》的舞台上,华晨宇唱了首技惊四座的《差不多先生》。因为要飚高音,他的嘴长得很大。一曲唱罢,薛之谦吐槽镜头怼了华晨宇的蛀牙。

这很让人难堪,场面如同你在那演讲,对方来一句“你有口臭”一样,何况当着全国观众的面。

想想郭敬明和Dr.魏的修罗场。

一句“怎么感觉在跟女人吵架”,直接把郭敬明气得撂挑子走人,多年后还在微博控诉:想当初,我好可怜一男的。

稍微有点偶像包袱的人,估计是要翻脸的。

但华晨宇只是笑着打圆场:哈哈哈,是呀,我那个蛀牙一直没拔掉。

但事实呢?人压根没蛀牙。


不想做“天王”却爆红出圈,被余秋雨夸赞的“音乐才子”凭什么?


是华晨宇看得开,玩得起吗?

他的确是个把“随意点”当口头禅的佛系青年,但那个当下,他更多考虑的是薛之谦、导播、观众和粉丝的处境,所以就顺着对方的话头承认了。

还有对待李袁杰的方式也是。


不想做“天王”却爆红出圈,被余秋雨夸赞的“音乐才子”凭什么?


网标清一色的“怒怼”、“质疑”、“冲动”……

但看下视频就知道,华晨宇自始至终都是理性有分寸的。

面对《离人愁》没做过多评价,只出了道题:我不要4536251,你弹个6级,我只要你一个和声。

你细品下:他为何出了这么个题目?

还是李宇春把话挑明了:我很好奇,这首歌是怎么写来的?

但华晨宇什么都没说,因为他知道一个标榜“原创”的音乐人要是被打假成了“抄袭”会面临怎样的惨烈。所以他只善意地敲打:再天才的人也是要有基础的,是不是要把基本功学习下?


不想做“天王”却爆红出圈,被余秋雨夸赞的“音乐才子”凭什么?


所以啊,与其说那是高情商,倒不如说,那是华晨宇的善良。用会说话的方式把对方安置到一个稳妥的环境里,恰到好处地保护对方。

2、不媚众的音乐人

圈子浸淫的久了,公众人物就学会了“中庸”。

不是不想说真话,而是怕,看看向大众袒露喜恶的周一围就知道了,那是整个舆论的屠戮。

但在碰到音乐时,华晨宇是铁了心只说真话。

还是《明日之子》。

晓月老板自弹自唱了首《你好前任》,在轻松甜蜜地氛围里,吴青峰很赏脸地说:挑不出毛病。李宇春顺势附和:他整个人看上去很从容。

结果华晨宇好死不死地评价:我觉得那是20年前的音乐。

看看何炅瞪大眼吃惊的表情,内心估计和我一样:小弟弟很敢说啊。


不想做“天王”却爆红出圈,被余秋雨夸赞的“音乐才子”凭什么?


这种舞台,很多人图的就是热闹和乐子,一些老油条深谙其道,基本踏着“你好我好”的节奏。

偏偏华晨宇戳穿了“皇帝的新衣”,坦诚地说:我们需要的是未来的音乐,而不是套模板的作品,而且吉他音色也没有那么好。


不想做“天王”却爆红出圈,被余秋雨夸赞的“音乐才子”凭什么?


当说到吉他音色时,李宇春和吴青峰都不住点头了,说明他两一开始就听出来了,只是碍于某些规则,什么都没说。

或许你会问:华晨宇这个时候怎么不用情商了?

因为面对真正热爱的事物,是容不得半点虚伪和瑕疵的啊。

我一直认为,评判一个人是否发自真心的热爱一件事,看他会不会被名利所累就知道了。

最直接的《我是歌手》。

由于名次排位的关系,歌手们不免揣测:观众想听什么?怎样获得更高的票数?最搞笑的是抽签定出场顺序,90%的人都不想抽到1号。

只有华晨宇是真不在乎,没事儿还跑去跟别人换1号,那不是“装”,是真的对名次无感。对他而言,《歌手》只是个唱歌的舞台,输出作品何必介意谁前谁后?

所以《可凡倾听》里,曹可凡搞不懂华晨宇的脑回路。

出名是好事儿啊,干嘛要退赛?写了那么多歌,为什么不给别人听?

这孩子是不是傻?

的确傻傻的。


不想做“天王”却爆红出圈,被余秋雨夸赞的“音乐才子”凭什么?


记得华晨宇当初参加《快乐男声》,上了2次电视就想退赛了,直到节目组安慰他:啊呀,其实你没有那么红啦,没有那么多人认识你啦,你还是能照样出门的……

我滴乖乖。

大多数人参加选秀就是奔着“红”去的,巴不得万千瞩目,华晨宇倒好,跟别人反着来:我不想做天王,你们千万别来关注我啊~

所以,华晨宇很纯粹。

做音乐完全遵从本心,不会考虑市场数据,更不在乎外界喜不喜欢,至于粉丝那是后来的附属品,即使他们不喜欢,我想华晨宇也是不会改的。


不想做“天王”却爆红出圈,被余秋雨夸赞的“音乐才子”凭什么?


我一好友是华晨宇的铁粉,千里迢迢跟了好多场演唱会。有次我感慨:华晨宇的歌不讨巧啊,音域高、说唱快、旋律难、很不好记。

结果人幽幽地答:人华晨宇在采访中明说了,音乐原本就不是用来给大家唱的,而是用来听的,让你们唱的部分我已经写好了,你们静静地欣赏就好。

我Kao~

看看《我管你》的歌词:

管你什么想法

我是我自己的表达

管你什么看法

我的世界我来浮夸

噢噢噢噢

我管你说得多复杂

噢噢噢噢

我不要被谁给教化

人家老早借着歌词,把人生观说透了。还有,整首歌我果然只跟得上:噢噢噢噢。

我想,即使当年华晨宇退了赛,没有成为明星“花花”,他也依旧会背着吉他高声歌唱,真正的“热爱”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媚众的,是啼莺婉转的鸟,唱得再好,不过一“歌姬”的名号;只有真我表达的,不被外界牵扯的,才是音乐人。

3、他的心里装着大爱

知乎上有人提问:如何评价华晨宇目前在华语歌坛上的地位?

一个高赞回答评论: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是由周杰伦陪着的,有的人走的快一些,遇见了林俊杰、陈奕迅,有的不经意间地回头,看见了张国荣,而我张望了很久,遇见了正在奔跑的华晨宇。

这种奔跑和努力不是专辑销量上的提升,而是尝试通过新的音乐理念向受众传达——

不是所有的音乐都是拘泥于情情爱爱的、也不是所有的音乐都是要让观众唱的、音乐是可以像散文和哲学一样上升到人生境界,让人静下心来思考的。


不想做“天王”却爆红出圈,被余秋雨夸赞的“音乐才子”凭什么?


武汉疫情,华晨宇做了首《你要相信这不是最后一天》:

不要再怀疑

或许留下遗憾

也算经历了潮起潮落

惊喜会在裂缝中结果

还有写给抑郁症患者的《好想爱这个世界啊》:

也许尝试过被爱

会开始仰望未来

伤疤就丢给回忆吧

放下 才得到更好啊


以及关于人与自然的《神树》:

害怕混浊的天空

巨浪席卷狼藉一片 都惶恐

我害怕入髓的冰冻

太多生命无一幸免 都失控

华晨宇在用自己的视角去探知人、社会、自然、共生乃至世界的关系,音乐是他传达“呐喊”的途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已超越了“流行歌手”的身份。

怪不得作家余秋雨夸赞华晨宇是现在最喜欢的歌手,觉得他是一颗超过了周杰伦的新星。

那是超越词曲炫技的,滚烫的“生命力”。

有人曾问过伍佰:什么样的歌算是好歌?

伍佰说有两种——

一种是大家都会唱的歌,因为它一定有什么地方触动了人的内心。一种则是多年后听起来依旧觉得好听的歌。

以这个标准,华晨宇貌似都不太符合。

歌曲是深入人心,但显然不够芭乐亲民;资历太浅,远没到“多年后”回听的地步,但我觉得这个标准可以再加一条——

超出期待,洞察世事的歌也是好歌。

所以回过头来,你便能理解华晨宇对原创歌手的严苛:

他说,如果现在的年轻人出来做音乐还不如我,那我认为他就是不厉害的。

这话明面上是把自己摆在标尺的位置上,暗里却是甘愿做踏脚石的胸怀。因为华晨宇深知,只有每一代新人都竭尽所能地做出超越前辈的东西,整个歌坛才能不断前进。


不想做“天王”却爆红出圈,被余秋雨夸赞的“音乐才子”凭什么?


恰如新世相所说: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这,是华晨宇的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