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二十四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陽光普照》是導演鍾孟宏執導的電影,上映於2019年11月1日。我剛開始看這部影片的時候,以為是一部暖暖的家庭生活劇,但影片開場這位爸爸在炙熱的陽光下打著傘,面對自己妻子的請求,憤怒的詛咒自己的小兒子阿和“希望他關到老,關到死”時,我的心頭猛的一顫,頓時覺得這部影片絕對不像片名那麼溫暖。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觀影的過程,我心底特別的壓抑,在溫暖的陽光下,這個家庭總是陰雲不散。大兒子承載了父母太多的期望,小兒子更多的是叛逆,每個人都心事重重,承受著成長的苦難,沉重地生活。

而這部影片獲得了第56屆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劇情長片等12項獎項及提名,豆瓣評分8.4。導演鍾孟宏用自己獨特的手法,用看似平淡的生活故事把人生的道理娓娓道來,看時心情莫名沉重,看後不禁讓我思考這個疏離家庭背後的現實問題。


在現實中,中國家庭關係總體不冷不熱,親密程度令人堪憂,《中國家庭親密程度報告》顯示,73%的中國家庭缺乏溝通,其中超過30%家庭的父母雙方每天陪伴孩子時間少於1個小時。

薩提亞家庭治療師貝曼指出:中國家庭最大的問題是,成員之間缺乏有效溝通。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同樣的,在影片中的這個家庭裡,他們明明是關心,是愛,可結果卻讓對方不理解。通過發怒、不耐煩來表明自己的態度和立場,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被聽的見。仔細的品味,我發現,隱藏在愛與矛盾交織之下的是他們不會正確的表達,不在一個頻道上,無法正常交流。

交流困難的原因,對孩子內心的忽視,彼此之間的無視,才造成了悲劇一次又一次的發生。

為什麼只是簡單的缺乏溝通就能讓親人之間產生疏離,嚴重的會造成家庭悲劇呢?接下來,我結合影片中這個家庭成員間的溝通方式來闡述,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一、家庭成員之間的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讓親子關係漸行漸遠

這個家庭裡,優秀的大兒子懂事到讓人心疼,叛逆小兒子因無知走錯了路,讓人覺得可憐。在影片中一家人始終沒有同過框,父母之間的談話時總是爭吵,隔著屏幕我都能感受到那種不耐煩。

開場爸爸對妻子說小兒子阿和:“我希望他關到老,關到死”時,和對大兒子的喜愛態度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個嚴厲,甚至脾氣有些古怪的爸爸,真的知道這兩個孩子在想什麼嗎?


他始終不知道,他只知道對小兒子不管不問,對大兒子說“把握時間,掌握方向”,陳媽媽曾質問他:“你要求孩子的你做到了嗎?”在短暫的沉默後,我看到了這個爸爸的無奈與無助,他從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關心過他們。

對孩子內心的忽視,是造成他們無話可說的原因,也是關係走向疏離的關鍵。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父母的高期待,是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因為害怕看到父母期望落空的失望神情,所以很多人會選擇逃避,父母的高期待好像山和海,天和地,阻隔著親情的交融和迴歸。


爸爸陳以文每年都會把駕校刊印的筆記本送給大兒子阿豪,就連交學費他也親自去送。正如筆記本上的那句校訓,他希望並囑咐阿豪能夠“把握時間,掌握方向”,這是他一直以來對兒子的期許,但這份沉甸甸的愛壓得阿豪喘不過氣來。

在國文課堂上,老師在講司馬光的《訓儉示康》,這是司馬光告誡自己兒子要勤儉的家訓,但這在阿豪聽來,是和老爸要求他“把握時間,掌握方向”是一樣的。可見,阿豪骨子裡不願意接受父親強加給他的價值觀。


大兒子阿豪看媽媽左右為難,於是主動提出帶弟弟阿和的女朋友小玉去產檢,又帶小玉去探望阿和,他總是在替別人著想。他的同學郭曉真說:“他對每個人都特別的好。”是的,阿豪聰明懂事,對身邊所有人都好,唯獨忘了他自己。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阿豪說自己沒有陰影可以躲,其實,他是不知道怎麼面對自己內心的孤獨和外在的高期待,他想做真實的自己卻做不了,沒人可以理解他,沒人能夠聽到他的傾訴,沒人能感受到他的需求去幫助他,他默默地選擇了死亡。這一次他反抗的比較徹底。


如果陳以文能夠主動找兒子談談心,如果陳媽媽能夠像阿豪幫她分擔心事一樣去幫助阿豪分擔,如果阿豪能夠放下“好孩子”的包袱主動找媽媽溝通,傾訴自己的需求,一切悲劇都不可能發生。但是,生活沒有如果。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父母的無視,是孩子自暴自棄的根源

小兒子阿和大約在四、五歲的時候,整天粘著媽媽坐單車,媽媽把這當成一個麻煩事,她從來沒有想過阿和可能需要的只是陪伴,阿和只是想和媽媽在一起。

在阿和成長的過程中,是一直和優秀的哥哥做比較的,哥哥的優秀散發著耀眼的光芒,照的阿和睜不開眼睛,他躲在陰暗的角落裡,多希望有爸爸媽媽抱抱他說:“孩子,你也很好”。

可是沒有,阿和變得自卑,叛逆,暴戾。似乎只有這樣,他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讓父母看看見,即使是通過變得很差的這種方式,也要讓自己被看到。

爸爸陳以文也不是從一開始就厭惡阿和,他肯定對他也抱有希望,但阿和一直惹是生非,讓人不省心,偏離了他的期待,於是他就把阿和當成一個麻煩。

尤其在阿和犯了錯時,他依然狠心的指責、變態的責罵:“我希望他關到老,關到死。”卻從沒想過兒子有多無助,沒有想過和兒子一起去面對成長路上的荊棘。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每個發脾氣的孩子,內心都住著一個渴望被看見的小孩。當無能為力的時候,大人都會崩潰,需要釋放內心,而沒有其他表達途徑的孩子,只能通過發脾氣、闖禍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祈求父母能夠看見自己的期待和需要。

孩子發脾氣,說到底,是因為內心的需求不被看見。這並不是無理取鬧,恰恰是孩子最需要你幫助,最需要你擁抱的時候。

一家人相互關心,卻不會表達

在影片中大多數時候,夫妻之間因意見不同而吵鬧,父子因生氣而冷戰,兄弟因信息傳達不同而爭執,這一切都是因為缺乏交流,不會表達。

小玉的阿姨帶著小玉找上了家門,陳媽媽才知道兒子有個懷孕的女友;陳媽媽把小玉領回家,爸爸才知道兒子有個爛攤子。

哥哥去探視弟弟,弟弟阿和才知道小玉有了孩子且住進了他們家;陳媽媽責怪小兒子阿和“你不要什麼都不說好不好”;阿姨斥責小玉“這些事你連講都不跟我講一聲嗎?”

阿和抱怨陳媽媽:“她來那麼多次,為什麼不告訴我?”阿豪反問阿和:“她不說是怕你擔心,你不講是為了什麼?”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他們在不得不說什麼事情的時候,每個人都習慣以“我本來想告訴你的”或“有件事,我本來不想說”開頭,“不想說”成了他們一家人的通病。

抱怨別人什麼都不說出來,同時自己又不願主動告訴別人,在發現對方不想說時除了發怒去責問,找不到更好的方式來。

每個人都為這個家庭付出了很多,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愛著對方,卻不去問對方需要嗎?不去想這種方式傷害到對方了嗎?

缺乏交流讓他們變得疏離,每個人都不懂別人是怎麼想的,也不理解對方為什麼會這麼做。

也正是因為無法正常溝通,父母忽視了孩子的內心感受而不自知,等孩子惹出亂子父母才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有些傷害可以彌補,有些永遠無法彌補。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二、家庭成員高質量溝通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一個家庭最大的問題是,成員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大多數夫妻不是在試著解決問題,而是在爭誰對誰錯,誰該服從誰。

如果和孩子之間不能正常的溝通和交流,那麼孩子遇到問題就會放在心裡,留在潛意識裡。時間久了,這就會形成一些解決問題的定勢:“我說了也沒用”“忍一忍就過去了”,可問題還在。

這個時候,孩子關閉的不是嘴巴,而是心門。而只有讓孩子打開心扉,讓他傾訴,讓他能夠感受到父母和他的關心和愛護,他才能內心變得強大,去擁抱自己,擁抱這個世界。而高質量的溝通就顯得特別重要。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高效溝通能夠讓孩子自信,勇敢面對成長路上的挫折。

影片中的阿和是在和優秀的哥哥的對比中長大的,他自卑、敏感、不服氣,爸爸對待兩個人天壤之別的態度,讓阿和一直抬不起頭來,他慢慢變成了自暴自棄的“壞孩子”,什麼不可以做,我偏要做。

即使在少年輔育院裡,一開始阿和也是用拳頭來表達,和媽媽講話“沒什麼事”,這是孩子不自信,不敢表達的一種現象。

而高效溝通的前提是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感受到被信任,他開心時,才願意和你分享,難過也會向你傾訴。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我特別喜歡影片《奇蹟男孩》中十歲男孩奧吉的故事,他因為天生臉部畸形的原因,一直在家中和媽媽自學,當他小學五年級時,奧吉進入父母為他精心挑選的學校上學。

在那裡,奧吉將和老師以及性格迥異的同學相處,他不尋常的外表讓他成為同學們討論的焦點,並終日受到嘲笑和排斥,就連好不容易交到的新朋友也似乎不太值得信任,他很苦悶也很無助。

幸運的是,在奧吉成長過程中,他的父母、姐姐一直是他最堅強的後盾,在無數次遇到困難時,給他安慰,給他中肯的建議,在他們真誠的交流中,在無數次被鼓勵後,奧吉變得自信而勇敢。

在他們的支持與關愛下,奧吉憑藉自身的善良和聰敏影響並激勵了許多身邊的人,他自信的表達自己,從而收穫了友誼、尊重與愛,最終成長為大家心目中的不可思議的"奇蹟"。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洛克菲勒說:“自信能給你勇氣,使你敢於向挑戰任何困難;自信也能使你急中生智,化險為夷;自信更能使你贏得別人的信任,從而幫助你成功。”

親子之間的溝通只會讓彼此更瞭解,讓親子關係更和諧,讓孩子成長的更茁壯。當一個孩子經常被傾聽,他會打開心門去傾聽別人,給別人足夠多的愛與關懷。

他有底氣去分享,他有方法去溝通,他有能力去幫助別人,這個是時候,是孩子自信表達自我的時候,也是孩子成長的時候。

高效溝通能夠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需要,關鍵時刻學會求助。

楊瀾說:“人大多數創傷來源於父母,來源於父母說的話、做的事。”

影片中的爸爸習慣遇到事情什麼都不說,要麼發脾氣要麼獨自消化。陳媽媽遇到事情的解決方式,抽根菸發呆,沉浸在無奈的生活中,眼前的水燒開了也沒有發現,反而是阿豪幫助媽媽去關掉火,問媽媽發生什麼事了?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這就是父母在子女面前扮演的角色,有事情放在心裡,情不得已了,沒辦法了才說出來。

父母的言傳身教每天都在進行,當阿豪遇到問題時,他同樣的不知道找誰可以解決,於是說給郭曉真聽,她不懂。找不到解決的辦法,他痛苦不堪,於是走了極端。

報喜不報憂的孩子,並沒有從他們的父母那裡得到報憂的勇氣。因為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走到他們那個世界裡去。父母需要主動地蹲下來,感受孩子的內心世界,知道他的無助,明白他的感受,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願意去訴說。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只有當孩子被認真對待,當孩子感覺自己被需要,他才能打開心扉,傾訴自己的需求。當父母給孩子足夠多的包容,給孩子鼓勵的話語,孩子會朝著他們所期望的方向去發展。而強大的心理暗示、理解和認同,是親子進行高效溝通的重要一部分。

和諧的親子關係是雙向的,我說你願意傾聽,你願意傾聽我才願意說,當孩子有了高興的事情,他會給你分享,有了難過的事情,他會向你求助。

真正會求助的孩子比獨自面對學習、生活與工作的人,力量更加強大。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懂得求助,是非常重要的生存能力。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高效溝通能夠讓孩子有自我價值感和歸屬感,親子關係更和諧。

影片中的兩個兒子都在被父母的忽視中,找不到自我價值感,他們在高期望中迷失自我,在自暴自棄中沉淪,遇到問題,腦子一熱,選擇了簡單粗暴的的方式去對待,這種方式最愚蠢也最可怕。

我特別喜歡龍應臺和兒子安德烈的溝通方式,他們像朋友一樣隨意、平等與真誠。在他們的相處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朝氣的十八歲的青年和一個老母親之間思想的碰撞、真誠的對話。

有一段時間,安德烈痛斥父母喜歡的古典音樂,他則喜歡嘻哈Hip Hop,對美國黑人文化感到入迷,他認為自己才是與眾不同的。

我們都知道代表美國黑人文化的嘻哈音樂常常與性、毒品、犯罪聯繫在一起。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那麼龍應臺收到安德烈關於音樂的信是如何處理的呢?

龍應臺先是向小兒子菲利普學習了幾首“嘻哈”的歌詞,接著她便震驚了:“十五歲的青少年怎麼會欣賞這種社會批判的歌?”

於是便在和兒子的溝通中,對安德烈表達了自己的擔心。

安德烈卻覺得沒什麼,併發送了另幾首現在流行的嘻哈歌詞給母親看,其用詞更加粗俗露骨。

然而龍應臺看後,卻並未流露出反感,只是帶著好奇和學習的心態回覆自己的第一感受:“哇,虛無主義!”

為什麼青少年喜歡黑人文化和嘻哈呢?在他們的討論中,安德烈有疑問的時候,龍應臺不時的將自己的經驗進行分享。最後雙方得出結論:

“虛無主義+雄性沙文主義+拜金主義+粗話髒話=酷,美國黑人又in,所以青少年就喜歡了。

安德烈認為很對,但他說也有嘻哈歌詞寫得很美、很有深度,只是好的少,爛的多,然後就分享了一首類似現代詩似的曲子。

龍應臺最後總結到:“流行文化經過時間的篩子,泥沙被淘汰,金塊被留下,留下的就被叫做經典或古典……”


年齡與環境的不同並沒有讓他們變得無話可說,時代和生活背景的差異並沒有讓他們變得疏離,反而給他們的對話增添了趣味性,提供了多角度的觀點和更多的可能性。

一個能夠進行高效溝通的家庭,孩子在面臨成長給他製造的麻煩時,內心有困惑時,他們可以去表達;有驚慌時,父母能夠及時撫慰;行為有偏差時,父母會去包容、引導。慢慢地,他們會擁有一定的自我價值感和歸屬感,最終形成一個孩子健全的人格。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三、家庭成員如何進行高質量溝通

良好的溝通要講究技巧,需要不斷地去學習,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對於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想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家長們還需要掌握正確的方式方法,從而使溝通變得輕鬆而和諧。

1,重視孩子的內心需求,平等、真誠地對待孩子。

影片中的父母,你能說他們不愛孩子嗎?阿和在少年輔育所時,媽媽無數次來看他,都在問你需要什麼?爸爸更是親自跑去學校給阿豪送學費,問學習情況。還有現實中的父母,很關心孩子的物質需求,可孩子更需要的是希望有人關注他們的心理層面上的需求。

我們都知道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它把人類的動機看作多種不同性質的需求,由低級到高級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自尊需求,認知的需求,審美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自尊需求屬於基礎需求,認知需求、審美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屬於成長需求,只有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人類的成長需求才能一步步的去實現。

而影片中和現實中大部分的父母,只顧著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卻忽視了孩子的內心。這些孩子中往往不缺乏衣食住行這些基本的需求,只是是內心需要更多的被重視、被呵護、被關愛,這就是歸屬與愛的需求,那麼,我們就需要重視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走進他們的心裡。

我在陪女兒的過程中發現,每次她覺得我說話時很大聲的時候,她就會哭著說:“媽媽兇我!”我找個放鬆的時間,試著和她溝通:“寶貝,媽媽聲音大的時候,你為什麼要哭呢?”一下子又勾起了她的傷心事,又鼻子酸酸的說:“我感覺媽媽不愛我了,才會大聲的說我!”我明白,在她害怕的哭的時候,親親她、抱抱她,讓她知道媽媽是重視她的,這才是她需要的。

在親子關係中,給孩子他們需要的安全感,才是給他們最大的尊重和平等。


當影片中的阿豪情緒不好的時候,作為父母的要去通過去詢問,才能瞭解到他遇到了哪些問題,然後去解答,去引導。讓阿豪心理明白父母是在乎他的,一個人不用承擔那麼多,以後不用那麼累。在心理上,孩子有歸屬感,他慢慢的就會變得堅強。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溝通時要以平等的姿態來對待孩子。只有打心底裡把孩子與自己放到平等的地位,彼此之間才會有足夠的尊重,孩子也能感受到這份濃濃的愛。如果只是說說,那我們的言談舉止之間就少了些許真誠,孩子是能感受到的。心理上不斷層,親子關係的地基才打得牢。

2,採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地進行溝通

和影片中生活在“火藥味”很濃的家庭中一樣,很多家庭溝通不暢的原因,是因為在語言上出現了冷暴力,導致孩子不願說,一開口便是爭吵,帶著憤懣的情緒。讓孩子打開心扉,暢通無阻的和家人表達親密,那就需要在溝通的方式上,要注意“非暴力。”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非暴力溝通”是美國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出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多談話方式是“暴力”的,常常會引發自己和他人的不舒服。而“非暴力溝通”是一種全新的溝通方式,是“愛的語言”。

想要和孩子之間要建立一個和諧的世界就需要消除那些責備、羞辱和苛求的語言,我們需要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讓愛和尊重融入日常的點點滴滴。

非暴力溝通包括這幾步: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和反饋。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觀察。在和孩子相處中,觀察孩子具體做的事情,而不是去評論,看到孩子起床晚一點,我們有些不高興,在和孩子溝通時,要客觀的表達:“寶貝,你今天早上8點之後才起床哦!”而不是:“你就是有賴床的壞習慣!”想想看,哪個孩子能夠接受。

同樣的,影片中的陳媽媽完全可以問阿和說:“你在外面時候有沒有交女朋友,今天有一個女孩來找你。”而不是責問:“你在外面有沒有做亂七八糟的事情?”

體會和表達感受。看到孩子起床晚了,你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寶貝,媽媽有些失望、沮喪、憤怒、傷心。”而不是說“我覺得你很不聽話,壞習慣太多!”孩子在不被指責的情況下,才能明白媽媽的感受和期望。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同樣的,也可以讓孩子這樣表達,而不是用大吼大叫代替。這就需要給孩子多積累一些有關情緒的詞彙,比如當我們感到滿足的時候,我們可以說“我感覺欣喜”;當我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我們可以說“我感到害怕”。

需要和請求。感受的根源在我們自己,在於我們自己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因此,通過了解我們的需求、願望、期待以及想法,我們不再指責他人,而承認我們的感受源於自身。

面對孩子起床晚了,我們可以說:“8點了你還沒有起床,我有些著急和生氣,因為我忙碌了一個早上還要上班,心裡很焦急,希望能得到你的一些回應和幫助。”這樣,孩子是感受到父母是在朋友的立場上和他溝通,他也會力所能及的去幫忙。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反饋。我們的意思和孩子的理解有時可能是兩回事,如果無法確定他是否已經明白,我們可能就需要得到反饋。有時我們可以問一句“我的意思你清楚了嗎?”,有時候我們希望孩子可以充分表達他的理解。

所以,當我們和孩子溝通中遇到了障礙,我們可以想想是不是在溝通方式上可以改進。如果我們只是想改變孩子,以使他們的行動符合我們的利益,那麼非暴力溝通並不是適當的工具。非暴力溝通是用來幫助我們在真誠和傾聽的基礎上與孩子的溝通。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3,和善而堅定的溝通態度,培養孩子的邊界感

良好的親子關係,不是父母一味的遷就孩子,無原則、無底線的去包容、溺愛孩子。相反,有愛也要有邊界,態度和善更需要堅定,在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時候,讓他體會到界限,底線,有的事情不能去觸碰。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中倡導我們給孩子樹立一個邊界,一個既不是太嚴厲又不是太寬鬆的界限,一個和善而堅定的教養環境。以相互尊重和合作為基礎,把和善而堅定融為一體,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和善”的重要性,在於我們表達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當時情形的需要。和善是用語言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並引導孩子關注問題的解決,而非秋後算賬,以證明父母的權威。

親子溝通中,不管是在語調上,還是在詞語的選擇上,語速上都應該把握好一定的分寸,對待孩子態度上不能夠一味的寵溺,也不能特別的嚴苛,在溝通的選擇上也需要平衡,做到和善而堅定的表達,讓孩子看到愛也看到原則。


當和孩子溝通起衝突的時候,可以用“我願意在你我都冷靜下來之後,再來和你討論”這樣的句式來表達你的感受,而不是用慣性語言去傷害對方。

如果孩子情緒激動,家長在察覺到的同時,這時可以選擇理智地暫停。既是給孩子充分的思考時間,也是父母對自我的尊重。“既然你不尊重我,我自己至少要先尊重自己。所以我選擇轉身退出,給彼此留足思考和緩衝的時間。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尼爾森認為:我們要先假定孩子無辜。每個孩子都想成功,都想和別人有良好的關係,都想有歸屬感和價值感。

當我們牢記這一點時,我們就會先假定做出不良行為的孩子無辜。他們是想要得到好的結果,只不過以孩子的心智和方式,他們不知道該怎麼達到這個目的而已。他們還不具備足夠的經驗和閱歷能幫助他們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而幫助孩子培養他們需要的這些能力,正是我們的責任。

可以說,溝通的重要性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家庭所意識,因此如何真正實現有效溝通,讓每一位父母都能夠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溝通關係,是父母和孩子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需要不斷探討和思考的課題。但我相信,只要掌握正確的溝通方法,建立和諧而融洽的溝通關係將不再是困難之事。

豆瓣8.4《陽光普照》家庭成員間缺乏交流而產生的疏離,怎麼破?

寫在最後:

萬物皆有裂痕,因為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影片中有一個場景印象特別的深刻,當阿和可以離開少年輔育院時,當時班級裡所有人不約而同地唱起了《花心》這首歌: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錯過,你的心忘了季節,從不輕易讓人懂。黑夜有白晝,黑夜又白晝,人生能有幾回合。

當時淚目的感覺,是這群稚嫩的孩子因為各種原因,在人生最好的花期犯了錯,他們冷漠、粗魯、暴戾的背後往往是缺乏關愛,他們渴望有愛,他們把心藏起來的時間太久了,太需要被信任對待。那麼家庭教育的對孩子內心的重視,進行高效溝通才是從根本上讓這些孩子回到正常生活的根本。


在我們每一個家庭裡,讓我們用心的去傾聽,對孩子孩子少些指責,多些寬容,他就能多看到一些陽光;給孩子少些刁難,多些快樂,他就能感受到愛的普照;給孩子少些期待,多些鼓勵,他就會像陽光一樣,溫暖身邊的每一個人;給孩子少些傷害,多些關愛,那麼我們的每個家庭也會真正的陽光普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