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普照》:有愛有未來,一個家庭的救贖

《陽光普照》是一部有關於親情,愛情,青春,成長的影片。導演鍾孟宏用155分鐘細水長流的節奏講述了一個家庭從冷漠相處,到最後與家人和解與自己和解的故事。


《陽光普照》:有愛有未來,一個家庭的救贖

一、悲劇的根源在於缺乏溝通

故事前半段是一個家庭破碎的故事。汽車教練阿文在學員八卦他的家庭時,總會說自己只有一個兒子。事實上,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阿豪一直是個光芒四射的存在,長相好、成績好、性格溫柔、待人體貼,真的讓人無法從他身上找到缺點。弟弟評價他是個從來不犯錯的人。小兒子阿和卻不爭氣。在影片開頭,阿和與好朋友菜頭去找人復仇。菜頭一刀砍斷了對方的一隻手。法院判了阿和三年感化院。因為阿和說出去讓人臉上無光,所以。阿文只認定阿豪這一個兒子。

但大兒子有一天突然跳樓,他才發現,自己根本就不曾瞭解過自己的大兒子。一個自己報以期待的人,像太陽一樣明亮的人死了,這才是這個家庭徹頭徹尾的悲劇。這個時候,家庭中的每一個人才發現自己對對方瞭解太少。

《陽光普照》:有愛有未來,一個家庭的救贖


1.阿豪:從來沒有人問過他在想什麼

阿豪出場次數不多。一場與老師爭執的戲,一場講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一場和同學去動物園的戲,一場去看阿和的戲。但正是借他之口講述了“陽光普照”的道理。

司馬光有天和小朋友們玩捉迷藏的遊戲,但是,當所有人都找到的時候,司馬光說,還有一個人沒找到。最後,他們看到一口水缸,說人在裡面。司馬光用石頭砸了缸,裡面真有一個小孩,是司馬光自己。在發給同學的信息裡,阿豪說,每個人都有陰影躲藏,司馬光可以找個“缸”躲起來,自己卻沒有。這種完美讓他有壓力,卻無處釋放,直到最終的隕落。

弟弟阿和說,家裡人從來沒人問過哥哥一句,他心裡在想什麼,他想要什麼。他在這個家裡雖然被重視,內心卻是孤寂的;

媽媽只關心他什麼時候出門、什麼時候回家,他一個星期沒去補習班都不知道;

爸爸只知道告訴他要“把握時間、掌握方向”,卻從來沒真正指導過兒子人生的方向,只知道給予壓力。

這種微笑之下的壓抑,在很多優秀學生身上都可以看到。而家人缺乏有效溝通,導致他最終的隕落。

2.阿和:母親從來就不瞭解他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沒人從出生就一定是個壞孩子,阿和也曾經是個活潑可愛的會纏著媽媽用腳踏車載他的好孩子,他為何會變成後來的樣子,電影裡媽媽只用了不知道來做了解釋。作為一個媽媽,都不瞭解兒子變化的原因,不去與孩子溝通,不能在關鍵時刻引導孩子走向正途,她雖然很愛這個家和自己的兒子,但卻也是一種失職。

父親更是知道阿和成績不好後,就直接放棄了他,轉而把希望寄託在優秀的大兒子身上,完全沒想過盡到父親的職責把孩子從不良的路上拉回來。

教育中父母的同時失職,阿和的人生道路自然越走越偏了。

二、悲劇以後一家人的救贖

1.媽媽:悲憫,善良,為母則強

媽媽雖然對阿豪跟阿和的心理關心並不夠,但做為一位母親,她也在盡力用自己的方式愛著孩子,不論孩子發生什麼,她都沒有呵責,而是盡力去幫助保護孩子,從衣食住行上來關心孩子。

阿和出事後,他的小女朋友第二次找上門來,丈夫暴怒,但她當時抱住了小姑娘。她對小姑娘的同情不僅僅是因為她懷了阿和的骨肉,還因為僅僅因為她太小。第二天她去跟小姑娘的媽媽見面,當她知道小姑娘是孤兒,媽媽其實是姨媽,而且為了孩子一直單身,她立刻就完全接納了小姑娘,說在生產之前讓她住在自己身邊,對大家都好。這種善良堅韌,是讓這個破碎的家庭繼續下去的一種強大力量。

而後來,因為有了妻子小玉,有了兒子,阿和的責任感被激發出來,所以才有了後來步入正軌的生活。因此,媽媽是帶領大家走出悲劇的支撐力。

2.爸爸:懂得反思,珍惜時間,把握方向

爸爸雖然看上去脾氣暴躁,性格古怪,是造成家庭悲劇的罪魁禍首,但他在悲劇發生後,他懂了反思,改變了方向。

對於一直只認定只有一個兒子的爸爸,阿和的入感化院,是咎由自取,是活該,是依照法律辦事。面對受害人家屬要求給錢的請求,一分錢一個子兒都不給。因為不認兒子,所以根本不必給阿和留退路。因此,在故事前半段,爸爸阿文從來不覺得悲傷難過。直到大兒子突然跳樓。悲劇的轟鳴聲才徹底擊垮了他的驕傲。

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阿豪的死,讓他精神恍惚,在家休息了一個月。他在學員結課儀式上說,不要怕犯錯,錯誤改了就是。這句話,是他苦思冥想出來想跟阿豪說的,可以已經沒機會了。

但後來,他覺悟到自己只有阿和一個兒子的時候,他把這句話用到了阿和身上。犯錯誤的兒子阿和出院後,能夠打兩份工,單獨家庭責任,讓他看到了糾錯的希望。也正因為這份改邪歸正來之不易,所以他看到阿和向立法委開槍的新聞,他沒有去指責阿和。他去找菜頭求饒,給菜頭二十萬,與當初受害人家屬求賠償時的態度判若雲泥。後來菜頭逼迫阿和去接貨的時候,他不惜殺死菜頭,救贖阿和。

父親對阿和的愛,起初是恨鐵不成鋼。後來是沉默的守護。而這一轉變源於他對大兒子悲劇的反思。

3.阿和:善良,愛與責任的救贖

阿和雖然是一個混混,有懦弱的一面,比如在法庭上讓菜頭背下全部罪責。但是他也有善良的一面,在剛進感化院時與大胖子打了一架,還能想著給他們帶吃的。在出院後,能認真工作。遇到受害人真誠地說一聲對不起。

阿和轉變的更大原因應該和菜頭一起對比看。

菜頭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他為了所謂兄弟友情,為阿和兩肋插刀,結果卻被阿和出賣。甚至後來五年後出來,阿和也沒有領情,“我又沒有讓你砍人”。有這句臺詞,阿和的本性還是有點自私的。菜頭的悲劇在於沒有家人的幫助。沒有妻子孩子,也沒人來關心,家裡窮,賠償拿不出來。房子被查封,只有一個年邁的奶奶,最後被送去養老中心。因為沒有家庭的溫暖,所以,最後,菜頭也沒有轉變過來。

菜頭心中渴望溫暖,渴望愛。當兄弟友情破解。他只有恨,恨阿和毀了自己。嫉妒阿和有妻子孩子完整的家庭,所以,他才一而再再而三找阿和的麻煩。最後甚至為此失去了生命。他是可恨可憐可嘆之人,也為世界上講所謂兄弟情義的年輕人敲了警鐘。

對比之下,我們就知道阿和變好的原因,除了他自身對陽光的嚮往,本身的善良之外,最重要的是家庭的責任和愛。母親不曾拋棄他,去看他一百多次。哥哥兩次去看他,作為陽光一般存在的哥哥的死,讓他不得不擔負起家庭責任。而小玉對他不離不棄,甚至給他生了一個孩子,說明他也是能給小玉安全感的人。出院後,他承擔起作為兒子,作為父親的責任,打兩份工,一天睡五六個個小時,逐漸走上了成熟。

故事結尾,爸爸把殺死菜頭這一大麻煩的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和爸爸終於放下了對阿豪的念想。陽光照進小屋這個悲劇的家庭。每個人陰暗的角落被照見。他們終於治癒自己,救贖了自己。阿和帶著媽媽騎自行車。媽媽看一路上光明與陰影交錯的景色終於明白四歲阿和為什麼那麼喜歡坐在自行車後座遛街了。生活本就是光明與陰暗交織的,但只要有愛,就會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