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之路:古希腊版“丝绸之路”,古代中国又是如何参与其中的?

作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丝绸之路”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对于中国古代王朝来说,从汉朝打通西域商道,开启丝绸贸易以来,丝绸之路的兴盛与否,几乎可以看做是一个王朝强大或者衰弱的镜子。

另一方面,从文化的角度看,作为古代最重要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不管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对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香料之路:古希腊版“丝绸之路”,古代中国又是如何参与其中的?

既然是对世界各民族都影响重大,那么单单中国国内对丝绸之路的重视显然是不能佐证这一点的,而作为丝绸之路的别名,“香料之路”在古代西方的存在,则可以看做是西方各民族文化,出于自身的角度和立场,对于丝绸之路的另一种认知

一、“香料之路”是古代希腊基于自己的文化经济,对丝绸之路的别称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词语含义的变化颇为有趣,那就是“天朝上国”。一直到宋末明初,因为中国文化和科技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这个词所代表的含义,更多的是正向的,包含着中华民族自豪感的意义。

但是明清以来,由于封建王朝闭关锁国的政策,促使中国文化错过了大航海时代的壮阔和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的进步,从而在世界上处于落后的地位。从此,“天朝上国”逐渐变成一个充满着负面含义的词语。

但如果站在文明发展的角度,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因为古代科技的欠发达,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必然是以自己为原点,向周围画圆的过程。

而“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就是东西方文明分别站在自己的角度出发,对于连接东西方文明的这条重要上路的不同说法,其在内容和含义上,是高度重合的。

香料之路:古希腊版“丝绸之路”,古代中国又是如何参与其中的?

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说:

“从黑里欧波里斯再向里面走,埃及就成了一条狭窄的土地。因为它的一面是阿拉伯山脉,这山……从东到西最宽的地方,我听说是要走两个月,而它们的最东部的边界是出产乳香的。”

所谓乳香,就是香料的一种。古希腊作为当时世界西方最重要的文化与经济中心,与远在东亚的中国遥遥相望,可以看做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两座丰碑。而希腊史学家对于香料的记载,正是基于香料贸易的基础之上来的。

这个时期希腊所谓的“香料之路”,其实代指的就是从红海沿岸经过阿拉伯世界,到东方的波斯王国直至中国的商业道路。只是因为距离的太过遥远,古代不管是科技还交通都无法大范围连接西方文明中心罗马和东方文明中心中国,所以才衍生出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两个不同的说法。

香料之路:古希腊版“丝绸之路”,古代中国又是如何参与其中的?

商业活动,从来都不是单向的,单向的商业活动往往也不能够长久。这一点在“丝绸之路”或者说“香料之路”的贸易上,就可以看出来。

如果说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基于自身的文化认知和经济利益,对于这条商业之路的美好祝愿的话,那么所谓香料之路,则是当时的西方以自己在东西方商业贸易之中的重要商品输出,而命名这条丝绸之路的方式,体现的是西方在这条商业道路上的利益所在。

二、“香料之路”和“丝绸之路”可以看做互为对方的延伸,特征高度重合

根据当时希腊历史学家的记载,香料之路似乎是只到了波斯,而波斯虽然与中国比较相近,但那是基于今天的交通和通信方式,在中国古代,直到唐宋之际,波斯也可以看做是非常遥远的异国他乡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似乎香料之路并没有达到中国,并最终实现与丝绸之路的重合

其实不然,首先从陆路交通的方式来看,在古代世界,任何一条世界性的商业之路,都很少由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完成,尤其是在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这样一条几乎横跨整个亚欧大陆的超级商业路线,其商业贸易行为的发生,必然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分工的过程。

香料之路:古希腊版“丝绸之路”,古代中国又是如何参与其中的?

换句话说,丝绸之路虽然叫丝绸之路,是由中国的特产丝绸命名的,但并不代表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人就是中国人。实际上正好相反,丝绸之路之所以能够繁荣昌盛,是在波斯人,栗特人,大食人等等在内的世界各民族商人共同完成的,他们以接力的形式,沟通东西,都应该被看成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而自古以来,中国史书之中对于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各种香料的记载,则可以反向证明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互为延续,合二为一。

《后汉书》中记载,班固曾经写信给弟弟班超说:

“窦侍中令载杂彩七百匹,白素三百匹,欲以市月氏马、苏合香。”

而这所谓的苏合香正是通过香料之路进入中亚,并最终流入中国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在香料从红海进入中国的贸易活动之中,丝绸之路其实是接续了香料之路。同样反过来也是一样,即在丝绸从中国进入红海沿岸的过程之中,香料之路是接续了丝绸之路的后半段,最终到达希腊。

而从海上交通的方面里来看,因为从中国到西方的海路的固定,海上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基本上可以说是完全重合的。

香料之路:古希腊版“丝绸之路”,古代中国又是如何参与其中的?

《宋史·诸番志》之中记载:

“乳香一名薰陆香,出大食之麻罗拔、施曷、奴发三国深山穷谷中……以象辇之至于大食,大食以舟载易他货于三佛齐,故香常聚于三佛齐。”

大食和三佛齐,都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节点,从此可以看出海上丝绸之路与香料之路的重合。

三、“香料之路”和“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商业贸易合作双赢的历史见证

不管是香料之路,还是丝绸之路,归根到底是东西方一种商业贸易行为。既然是商业行为,就必须讲究公平和利益,否则不可能长久。

换句话说,不管是丝绸贸易还是香料贸易,首先得让双方都觉得有利可图,否则几千上万里的路上,冒着诸多危险,谁愿意从事这种长途的贸易行为,尤其是在古代。

这个时候对于贸易道路命名的行为,往往就代表着各自商人们的利益所在。之所以叫丝绸之路,是因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在这场世界性的贸易活动之中,往往是通过丝绸来获取利润的。

与之相对应,之所以古希腊会叫香料之路,是因为当时的红海沿岸的西方商人,是通过香料来获取利润的。

香料之路:古希腊版“丝绸之路”,古代中国又是如何参与其中的?

另一方面,商业行为自然有买才有卖,如果只是单方面的商品输出,尤其是像丝绸这样的贵重物品,那么顶多只能当成一种奢侈品,少量的存在于社会上层,毕竟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古代国家的整体购买力是有限的。

而如果体量不够,就无法形成巨大的利益,从而推动商人们不远万里的来进行商业贸易活动。

丝绸和香料的对冲,则实现了东西方商品的互换,尽管这其中还会有一些贸易差额,但毕竟不是单方面的倾销,对于古代商业贸易的公正与公平性,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同时这种双向的买卖,自然有助于鼓励双方商人的积极性,促使商业交流更加繁荣。

同时,从民生的角度看,丝绸的用途不用多说,是关乎到吃穿住行这四样基本要求之中的穿的。而香料进入中国,除了成为上层社会的奢侈品之外,在其他民生领域,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海药本草》之中记载,乳香作为一种中药:

“是波斯松树脂也,紫赤如樱桃者为上。仙方多用辟谷,兼疗耳聋,中风口噤不语,善治妇人血气。能发粉酒。红透明者为上。”

香料之路:古希腊版“丝绸之路”,古代中国又是如何参与其中的?

中药材“乳香”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丝绸贸易和香料贸易带来的经济效益之后,是更多的商品丰富了东西方人民的生活,改善了当时的生存环境,而这正是商业活动所带来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所独有的特征。

结语

香料之路,实际上是西方基于自身的文化和商业利益,对丝绸之路的别称,本质上与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高度重合或者说连接的。在古代东西方贸易活动之中,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互为对方的延伸,一起构成了东西方商业文化等交流的重要桥梁。

而通过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这两个不同的称呼,可以看出来古代东西方贸易活动,是一种对双方都有益商业行为,不仅为东西方都带来了经济利益,还在民生,医疗等领域,加速了世界文化的融合。

参考文献:

《历史》

《宋史》

《海药本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