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兵”“兄弟連”“夫妻檔”

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目前全市714支工作隊1600餘名駐村幹部奮戰在一線。

他們之中,有夫妻組合,有兄弟搭檔,也有父女齊上陣的。他們把貧困戶的心事當家事,為了“大家”把“小家”暫放一邊,以紮實的扶貧工作溫暖著一座座村莊,書寫了一個個有情有義的故事。

“父女兵”:

你問我答,吃飯還在聊扶貧

“老是聊扶貧,你們父女倆能不能先好好吃飯?”

3月24日晚6點多,30歲的湯賽和父親湯升早在餐桌碰上了頭,邊吃邊聊起了這天的扶貧工作,她的母親笑著“抱怨”起來。

湯賽是醴陵溈山鎮扶貧辦主任。湯升早是教師,3月初赴長慶示範區黃沙村任駐村工作隊員,工作中遇到問題,他總向女兒“請教”。

“人嫁出去了,戶口還在,怎麼辦?”湯升早問。

“這種情況要麼‘分戶’,要麼‘遷戶’。”湯賽不加思索地答道。

“有個‘五保戶’,住著危房不願去敬老院,怎麼辦?”湯升早又問。

“耐心做思想工作,讓他們接受去養老院,或者村上墊資幫忙做好危房改造。”女兒答道。

湯升早聽得連連點頭。

原本,湯升早已經轉崗退居二線,時間相對來說寬裕,能幫著帶孫女。由於要駐村扶貧,他的心思都放到了怎麼幫黃沙村最後5戶貧困戶脫貧上,吃過晚飯,他窩在書房研究扶貧政策,在扶貧工作上,他可不想輸給女兒。

從事扶貧工作好幾年,湯賽早已習慣先把扶貧做好,再考慮自己的家事。為了讓青泉村的貧困戶林光華同意申報危房改造新建,她曾前後勸說10多次。當新房建起來,她自己掏錢給林光華買高壓鍋等家電器具。她還在各級媒體刊發200餘篇扶貧報道,連續多次獲評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與扶貧宣傳優秀通訊員。

“兄弟連”:

防疫又扶貧,兄弟倆還沒拜過年

“什麼時候有空,咱們兄弟倆聚聚?”3月25日晚,劉愛兵接到了哥哥劉愛林的電話。疫情發生以來,他們忙防疫、忙脫貧,兄弟倆還沒顧得上拜年。

54歲的劉愛兵是攸縣紀委駐寧家坪鎮坪塘村第一書記,2017年,他便參與脫貧幫扶工作。哥哥劉愛林大兩歲,是攸縣檔案館駐寧家坪鎮排山村隊員,今年初開始駐村幫扶。

弟弟劉愛兵駐點的坪塘村,脫貧擔子比較重,全村還有18戶43人未脫貧,村裡產業以油茶為主,也有一些村民搞養殖,但規模都不大。

這一向,劉愛兵和村幹部在列工作清單,要逐一為貧困戶解難題。

劉愛林駐點排山村,最近和駐村隊員把已經脫貧的33戶、未脫貧的6戶貧困戶走訪了一遍,大家也開始了責任分工。

原本,兄弟倆的家只隔著幾里地,疫情發生後,他們頭一遭沒互相拜年,後來又各自到駐點村上忙碌,一直還沒見過面。

遇到扶貧工作上的問題,劉愛林總愛打電話和弟弟探討。這幾天,兄弟倆商量好了要見面好好聊一聊。

“夫妻檔”:

婦唱夫隨,幫鄉親們“帶貨”

“又給哪位‘親戚’帶貨了?”3月22日晚,剛從駐點村回家的劉向榮,看著妻子楊妙玲提著土雞蛋和魚,照例打趣道。

楊妙玲在醴陵陶瓷煙花產業服務中心工作,去年7月,她被下派茶山鎮石均塘村當駐村工作隊員。通過挨家挨戶走訪,她瞭解到村裡如今只有2戶未脫貧,目前主要的工作是鞏固脫貧成果。

為了幫村民多賺點收入,楊妙玲的方法是幫他們“帶貨”。土雞蛋、塘魚、糙米、辣椒等,她每次週末開車回家,都會在後備箱裝上鄉親們的土特產,然後送到好友家。劉向榮幽默地說,妻子是石均塘村的“帶貨女王”。

劉向榮是浦口鎮文化站的站長,駐天符村的扶貧工作隊隊長,目前當地29戶93人已全部脫貧,他的工作重點也是“守好關口,不讓邊緣戶返貧。”

對村上那些有家人患重病的家庭,劉向榮幫忙申報“大病救治”;對找不到工作的村民,他幫著解決就業問題;對村上的養殖戶,他會“向老婆學習,幫鄉親們帶帶貨。”

防疫期間,他們夫妻在村上防疫又扶貧,兒子兒媳奮戰在醫院防疫一線。保姆不方便上門,孫子被楊妙玲帶到駐點的村裡,託母親幫忙照顧。“全家總動員。”劉向榮笑著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