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寂寂無名,死後萬人景仰,高曉鬆曾稱他神人,45歲猝然離世


生前寂寂無名,死後萬人景仰,高曉松曾稱他神人,45歲猝然離世

偉大的藝術家文學家們的經歷總是大多相同。他們總是在生前不受待見,死後卻受人追捧。王小波便是其中的一員。雖然現在互聯網上到處都有各種“王小波吹”,但王小波生前卻也只是個寂寂無名的人。他外表並不出眾,並且就算是在他當專職作家的時候,銷量也十分慘淡……然而,雖然生前寂寂無名,死後他的作品卻被萬人景仰,就連甚少誇讚他人的高曉松也曾誇讚過王小波,稱其為神人。

王小波病逝於1997年4月11日,享年45歲。死後,他的兩本雜文《我的精神家園》與《沉默的大多數》迅速登上熱銷榜,一時間一大批讀者便都成為了王小波的追隨者。距今為止,王小波已經逝去了23年,但他的文字卻仍然活在我們的世界裡。

荒誕時期的童年生活

以現在這個時代的眼光來看,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的王小波本會無憂無慮的長大。然而他卻恰巧撞上了特殊時期。在王小波出生的時候,他們全家的日子過的都並不安生。據說,因為母親受到了刺激,王小波從小便

發育不良,模樣呆傻,在家裡也有著傻波子的外號

生前寂寂無名,死後萬人景仰,高曉松曾稱他神人,45歲猝然離世

然而那個時代卻並不只給王小波的外貌上留下痕跡,更是讓他的童年百般波折。

王小波的童年充滿著飢餓,填飽肚子曾是他們家最大的難題。為了吃上肉,他們家甚至在家裡自己養上了家禽。而為了填飽肚子王小波也曾爬過棗樹,偷過別人地裡的菜。王小波曾說:“飢餓能把小孩變成白蟻。”因為飢餓,他甚至一度迷戀上吃鉛筆……

然而生於這樣的時代荒原裡的王小波卻還是找到了自己的一片淨土。王小波從小便極愛看書,幾乎可以說得上嗜書如命。在那個書極為匱乏的時代,只要是能看的下去的書王小波都會去看,而且看的極為入迷。除了讀一些名著小說外,到了實在沒書看的時候也能把一本農作物栽培手冊看的津津有味。

“小波看書時,是個木頭,要吸引他的注意力只能踢他一腳。”他的哥哥曾這樣說。

童年時期的經歷給王小波的文學作品留下了極深的影響。他常在他的作品裡提到那個荒誕的時代,而愛讀書也為他之後的寫作生涯打下了基石。

生前寂寂無名,死後萬人景仰,高曉松曾稱他神人,45歲猝然離世

永遠的寵兒:《黃金時代》

和當時的許多青年人一樣,青年時期的王小波下鄉去雲南做了知青。一開始,他堅定的認為他的決定發自內心,但慢慢的他便開始懷疑自己。他開始質疑自己的決定,質疑自己的選擇究竟是隨同大流還是自己內心深處的想要。

於是,在之後緬甸爆發戰爭時,王小波便再沒有選擇隨波逐流。

那次,他沒有和別的青年一起去參加戰爭,反而是選擇了繼續留在雲南,開啟自己的寫作生涯,並發表了處女作《黃金時代》。

從二十歲寫到四十歲,《黃金年代》是王小波的寵兒,而它也是王小波內心世界的寫照。小說的背景依舊是王小波經歷過的那個荒誕的年代,然而和那時候大多描寫那個年代的哭哭啼啼的傷痛文學不一樣,這部作品可謂是具有開創性的:它完全顛覆了這些作品給人的陳詞濫調的印象。

然而,在當時這部小說並沒有得到應有的讚譽,反而是因為書中大量的歡愛描寫,被人認定是一部沒有營養的低俗作品。然而,歡愛並不就意味著低俗,它也可以成為一種表達。我們根本無需談之色變。

生前寂寂無名,死後萬人景仰,高曉松曾稱他神人,45歲猝然離世

“世上既有我們喜歡的真善美,也有怎麼樣都無法迴避的假惡醜。這就是世界,甚至可以說真善美和假惡醜本來就是一……如果陳清揚的幻想世界是一個完整的世界,其中有雄性動物,她就要接受雄性動物,就是這般如此。”——《黃金時代》

藉著歡愛,王小波在作品裡表達了他的看法,也表達了他對人生的看法。在苦難的折磨中,參悟人生的真諦。明白了醜惡的無處不在,才能接觸到真正的快樂。

生於那場苦難卻不沉浸悲傷之中,描寫苦難卻並不是哭哭啼啼。王小波看透了它們,也看破了生命本身的荒誕。

每當我想起你,醜臉也便泛起微笑

除了文學作品外,王小波為人所熟知的還有他的浪漫以及他和李銀河的愛情。遇見李銀河的時候,王小波只是一名相貌一般的普通工人,但當時的李銀河卻是《光明日報》的編輯,還有著大學學歷

兩人在身份上天差地別,但這樣的王小波卻用他的浪漫打動了李銀河。

生前寂寂無名,死後萬人景仰,高曉松曾稱他神人,45歲猝然離世

王小波走進李銀河的生活的時候,李銀河正在經歷失戀。那時,李銀河的初戀男友剛因為性格不合與其分手。而分手之後,李銀河便一度陷入人生的低谷。她曾想過自殺,卻最終被王小波所治癒。

於是,他們最終走到了一起。並立下了約定:“即使不能做夫妻,也要做終身的朋友。“但雖說如此,他們最終還是走進了婚姻的殿堂,成為了一對讓眾人羨慕的夫妻。而王小波也從此開始了與李銀河之間互相的書信示愛。

“我很自卑,我只是一個又高又瘦又醜的傢伙,而你卻是完美的。”

“我才自卑,如果哪天你突然不愛我了,怎麼辦。”

“那我們互相鼓勵吧。”——王小波李銀河書信集:《愛你就像愛生命》

王小波與李銀河的愛情無疑是美麗的。王小波給了李銀河深入骨髓的愛,而李銀河也報以了王小波靈魂相通的愛。

生前寂寂無名,死後萬人景仰,高曉松曾稱他神人,45歲猝然離世

他們是知己,也是可以攜手一生的靈魂伴侶。

小結

“我在描繪一束光,它源自我的內心。”

王小波是清醒的浪漫主義騎士。正如羅曼羅蘭說的那樣,他是真正的英雄:認清了生活的真諦,卻依舊熱愛生活。他是那種雖身處黑暗,卻渾身都是光芒的人,而這樣的他也用著這樣的光芒照亮了許多在黑暗裡瑟縮著的人。

他的作品總是能給人精神上的力量。他是少數的清醒者,也用著這份少有的清醒照亮著別的人。他總是在他的作品裡描述一束光,而這束光便是來自於他的內心。

生前寂寂無名,死後萬人景仰,高曉松曾稱他神人,45歲猝然離世

然而他最終還是去世了。他只活了45歲,但他描繪出的那束照亮他人的光卻依舊在很多人的心中長存。死後的王小波終於受到了大眾的認可,有了一大波自稱為“王小波門下走狗”的追隨者。

其中,高曉松便是他的追隨者之一。“他是神一樣的存在。”高曉松曾這樣的誇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