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寂寂无名,死后万人景仰,高晓松曾称他神人,45岁猝然离世


生前寂寂无名,死后万人景仰,高晓松曾称他神人,45岁猝然离世

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们的经历总是大多相同。他们总是在生前不受待见,死后却受人追捧。王小波便是其中的一员。虽然现在互联网上到处都有各种“王小波吹”,但王小波生前却也只是个寂寂无名的人。他外表并不出众,并且就算是在他当专职作家的时候,销量也十分惨淡……然而,虽然生前寂寂无名,死后他的作品却被万人景仰,就连甚少夸赞他人的高晓松也曾夸赞过王小波,称其为神人。

王小波病逝于1997年4月11日,享年45岁。死后,他的两本杂文《我的精神家园》与《沉默的大多数》迅速登上热销榜,一时间一大批读者便都成为了王小波的追随者。距今为止,王小波已经逝去了23年,但他的文字却仍然活在我们的世界里。

荒诞时期的童年生活

以现在这个时代的眼光来看,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王小波本会无忧无虑的长大。然而他却恰巧撞上了特殊时期。在王小波出生的时候,他们全家的日子过的都并不安生。据说,因为母亲受到了刺激,王小波从小便

发育不良,模样呆傻,在家里也有着傻波子的外号

生前寂寂无名,死后万人景仰,高晓松曾称他神人,45岁猝然离世

然而那个时代却并不只给王小波的外貌上留下痕迹,更是让他的童年百般波折。

王小波的童年充满着饥饿,填饱肚子曾是他们家最大的难题。为了吃上肉,他们家甚至在家里自己养上了家禽。而为了填饱肚子王小波也曾爬过枣树,偷过别人地里的菜。王小波曾说:“饥饿能把小孩变成白蚁。”因为饥饿,他甚至一度迷恋上吃铅笔……

然而生于这样的时代荒原里的王小波却还是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净土。王小波从小便极爱看书,几乎可以说得上嗜书如命。在那个书极为匮乏的时代,只要是能看的下去的书王小波都会去看,而且看的极为入迷。除了读一些名著小说外,到了实在没书看的时候也能把一本农作物栽培手册看的津津有味。

“小波看书时,是个木头,要吸引他的注意力只能踢他一脚。”他的哥哥曾这样说。

童年时期的经历给王小波的文学作品留下了极深的影响。他常在他的作品里提到那个荒诞的时代,而爱读书也为他之后的写作生涯打下了基石。

生前寂寂无名,死后万人景仰,高晓松曾称他神人,45岁猝然离世

永远的宠儿:《黄金时代》

和当时的许多青年人一样,青年时期的王小波下乡去云南做了知青。一开始,他坚定的认为他的决定发自内心,但慢慢的他便开始怀疑自己。他开始质疑自己的决定,质疑自己的选择究竟是随同大流还是自己内心深处的想要。

于是,在之后缅甸爆发战争时,王小波便再没有选择随波逐流。

那次,他没有和别的青年一起去参加战争,反而是选择了继续留在云南,开启自己的写作生涯,并发表了处女作《黄金时代》。

从二十岁写到四十岁,《黄金年代》是王小波的宠儿,而它也是王小波内心世界的写照。小说的背景依旧是王小波经历过的那个荒诞的年代,然而和那时候大多描写那个年代的哭哭啼啼的伤痛文学不一样,这部作品可谓是具有开创性的:它完全颠覆了这些作品给人的陈词滥调的印象。

然而,在当时这部小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赞誉,反而是因为书中大量的欢爱描写,被人认定是一部没有营养的低俗作品。然而,欢爱并不就意味着低俗,它也可以成为一种表达。我们根本无需谈之色变。

生前寂寂无名,死后万人景仰,高晓松曾称他神人,45岁猝然离世

“世上既有我们喜欢的真善美,也有怎么样都无法回避的假恶丑。这就是世界,甚至可以说真善美和假恶丑本来就是一……如果陈清扬的幻想世界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其中有雄性动物,她就要接受雄性动物,就是这般如此。”——《黄金时代》

借着欢爱,王小波在作品里表达了他的看法,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看法。在苦难的折磨中,参悟人生的真谛。明白了丑恶的无处不在,才能接触到真正的快乐。

生于那场苦难却不沉浸悲伤之中,描写苦难却并不是哭哭啼啼。王小波看透了它们,也看破了生命本身的荒诞。

每当我想起你,丑脸也便泛起微笑

除了文学作品外,王小波为人所熟知的还有他的浪漫以及他和李银河的爱情。遇见李银河的时候,王小波只是一名相貌一般的普通工人,但当时的李银河却是《光明日报》的编辑,还有着大学学历

两人在身份上天差地别,但这样的王小波却用他的浪漫打动了李银河。

生前寂寂无名,死后万人景仰,高晓松曾称他神人,45岁猝然离世

王小波走进李银河的生活的时候,李银河正在经历失恋。那时,李银河的初恋男友刚因为性格不合与其分手。而分手之后,李银河便一度陷入人生的低谷。她曾想过自杀,却最终被王小波所治愈。

于是,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并立下了约定:“即使不能做夫妻,也要做终身的朋友。“但虽说如此,他们最终还是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成为了一对让众人羡慕的夫妻。而王小波也从此开始了与李银河之间互相的书信示爱。

“我很自卑,我只是一个又高又瘦又丑的家伙,而你却是完美的。”

“我才自卑,如果哪天你突然不爱我了,怎么办。”

“那我们互相鼓励吧。”——王小波李银河书信集:《爱你就像爱生命》

王小波与李银河的爱情无疑是美丽的。王小波给了李银河深入骨髓的爱,而李银河也报以了王小波灵魂相通的爱。

生前寂寂无名,死后万人景仰,高晓松曾称他神人,45岁猝然离世

他们是知己,也是可以携手一生的灵魂伴侣。

小结

“我在描绘一束光,它源自我的内心。”

王小波是清醒的浪漫主义骑士。正如罗曼罗兰说的那样,他是真正的英雄:认清了生活的真谛,却依旧热爱生活。他是那种虽身处黑暗,却浑身都是光芒的人,而这样的他也用着这样的光芒照亮了许多在黑暗里瑟缩着的人。

他的作品总是能给人精神上的力量。他是少数的清醒者,也用着这份少有的清醒照亮着别的人。他总是在他的作品里描述一束光,而这束光便是来自于他的内心。

生前寂寂无名,死后万人景仰,高晓松曾称他神人,45岁猝然离世

然而他最终还是去世了。他只活了45岁,但他描绘出的那束照亮他人的光却依旧在很多人的心中长存。死后的王小波终于受到了大众的认可,有了一大波自称为“王小波门下走狗”的追随者。

其中,高晓松便是他的追随者之一。“他是神一样的存在。”高晓松曾这样的夸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