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恒策略周报】政策信号支持经济,风险中期待转机

一、市场热点解读

1、剧烈震荡下黄金投资价值凸显

近期受疫情逐渐向全球扩散等因素影响,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在此背景下,各类黄金资产开始成为投资者避险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黄金ETF是黄金类资产的重要投资工具,无论是在当前不确定性较大的市场环境下短期避险,还是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长期持有,都为投资者资产配置提供了选择。

【展恒解读】

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还在加大,全球市场的波动还在加大,而与股市存在一定负相关的黄金资产,从资产配置中期的角度来看,站在这个时间点黄金依然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操作建议】

在操作上,华安易富黄金ETF联接A(000216)通过主要投资于目标ETF基金份额,紧密跟踪国内黄金现货价格收益率。黄金兼具抗通胀和抗风险的双重属性,具备战略性投资机会。在股市整体低迷之时,该基金收益远高于同期沪深300,是不错的避险工具。


2、外汇局:我国债市、股市外资占比未来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当前我国债市、股市规模均位居世界第二位,但外资占比仍较低,未来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我国债券收益率和股票估值在全球市场中具有相对优势,对境外投资者吸引力较大。

【展恒解读】

中国国债相对美国国债更具有吸引力,近期两国10年期国债利差一度飙升至接近历史高点,尽管后来有所回落,但仍远高于5年平均值。对外国投资者而言,具吸引力的息差及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支撑中国国债前景。

【操作建议】

目前受到疫情影响,避险情绪升温,在操作上,投资者可选择配置二级债基,工银瑞信双利A(485111)是一只混合二级债基,券种配置上,该基金自18年底逐步减少企业债的配置比例,增加金融债的配置比例,重仓高等级信用债。该基金有三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该基金,其中两位债基经理,一位股基经理,兼顾股债两市的发挥空间。该基金多次获得各项大奖,获得2018年金牛基金奖和明星基金奖。


3、南向资金本周累计净流入218.34亿港元

截至3月27日港股收盘,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4.95亿港元,其中沪市港股通净流入0.66亿港元,深市港股通净流入4.29亿港元。上周,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218.34亿港元。

【展恒解读】

港股独有的优质公司、较低的估值,是被很多投资者青睐的重要原因,港股的投资情绪正在开始恢复,市场静待复苏。疫情会对港股产生短期影响,但其长期走势一定与经济、行业表现和业绩表现高度相关。

【操作建议】

操作上,博时沪港深优质企业A(001215)成立于2015年5月14日,是一只混合基金,股票投资比例0-95%,仓位十分灵活,同时该基金对港股的投资比例不超过基金资产的40%,目前维持在20%左右。博时基金对该基金给予了“总监级”基金经理的高规格配置,基金经理王俊为博时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具有近10年的投研从业经历,基金管理经验丰富,在多年的投研经历中,逐渐形成了坚守价值投资、扎根于深度基本面研究的投资风格,擅长挖掘价值低估的投资标的,把估值的合理性作为投资的最重要依据。投资策略方面,博时沪港深价值优选通过对符合或引领中国经济转型优质企业的深入研究,采用价值投资策略对沪港深市场进行投资,把握港股通开放政策带来的投资机会。对于希望享受A股牛市的利好环境,又不想错过进入港股市场的大好时机,对这样的投资者来说,沪港深基金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二、上周两市情况

股票市场:

【展恒策略周报】政策信号支持经济,风险中期待转机

数据区间:2020/3/23-2020/3/29

【市场行情】

上周A股各指数涨跌不一。主要指数中,上证50领涨,整周上涨2.78%;上证综指跌0.97%,深成指跌0.4%,创业板指跌0.58%;中小板指跌1.36%。行业方面,上周各行业指数均涨跌各半。医药、食品饮料涨幅重新居前;电子、计算机等科技板块上周跌幅较大。上周北上资金结束净流出,整周小幅净流入5.48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出2.83亿元,深股通净流入8.31亿元。上周各市场成交额继续回落。上周上证综指、深成指、创业板和中小板成交额分别为16293.53亿元、25285.33亿元、11039.13亿元、8567.14亿元。

【原因分析】

上周来看,海外大部分国家逐渐意识到新冠病毒的严重性并采取更为强力的措施抑制病毒扩散。但在文化及制度等差异下,部分国家的政策执行缺乏空间及坚决性,加之政策见效尚需时日,当前疫情扩散未有减速迹象,新冠病毒对全球的影响最终将至何种程度依然不明朗。上周美股三大指数尽管在周中创下历史性涨幅,但在确诊人数升至全球第一后周尾重新掉头向下。国内市场表现来看,上周A股走势亦很大程度受海外影响,在拐点尚未到来下,尽管跌幅有所收缓,但观望情绪逐渐加重。表现为市场成交额已连续四周出现下降,融资余额下降,风险偏好处于低位。

【未来展望】

疫情在全球的扩散造成的市场恐慌和经济冲击,在持续开放、全球市场产业链联系日益紧密下,国内市场也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因此,市场走势短期需结合海外疫情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内经济恢复进度综合判断。我国在疫情控制和复工复产方面处于领先下,市场环境相对安全。当各国启动相关防控政策使疫情状况得到改善时,国内市场在疫情防控方面的领先优势有望助力A股率先修复,并在长期具有更大的反弹空间。市场成长逻辑亦未因此次疫情而改变,从政策面、及行业景气来看,科技成长类依然得到多重支持。

投资机会上,短期内在宽松环境下结合疫情演进来看,前期被抑制的内需消费和投资需求将被大量释放,基建类估值低及政策支持下优势明显;中期看,科技类如计算机、电子、通信依然看好。此次疫情中所激发的居民大健康理念,与自我防护意识,在外部不确定环境中将成为具有更多确定性的需求导向,因此医药、食品饮料类刚性需求的优化,潜在价值将稳步增加。

债券市场:

【展恒策略周报】政策信号支持经济,风险中期待转机

数据区间:2020/3/23-2020/3/29

【市场行情】

上周债市止跌回升,上周海外宽松政策持续加码,国内宽松预期升温,债市呈现牛陡行情,1年期国债收于1.74%,环比下行13BP;10年期国债收于2.61%,环比下行7BP。信用债方面,上周信用债市场收益率再次下行, AAA级企业债收益率平均下行8BP,AA级企业债收益率平均下行4BP。转债方面,上周转债小幅下跌,中证转债指数下跌0.45%,日均成交量642亿元,环比下降9%,标普中国可转债指数下跌0.43%。。

【原因分析】

上周全周,央行维持公开市场零操作,但定向降准、再贴现、再贷款释放的流动性充裕,资金整体宽松,跨季无压力。市场的资金利率与政策利率显著倒挂。流动性冲击缓解,债市重拾涨势。虽然疫情仍不断发酵,海外资本市场仍有波动,但是流动性的风险已经大为缓解,避险和风险资产的相关关系已基本经恢复正常。在资金面宽松和海外流动性冲击缓解的情况下,国内债市重拾涨势。

【未来展望】

当前财政积极有为,债市供给加速。政治局会议要求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专项债规模。按照季节性规律,2季度将是年内供给高峰,国债主要为定向发行,影响有限。利率区间波动。利率债供给后续加速加量,但货币宽松对冲和配置力量平稳,预计供给冲击仅对债市形成小幅扰动,债市调整有顶。与此同时,货币宽松相对克制,利率大幅下行空间受限,债市区间波动,调整中关注交易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