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的他們,組成了抗疫的“盾”

召必回,戰必勝。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警報一拉響,新鄭市公立人民醫院就快速進入了備戰狀態。醫護人員紛紛放棄了休假、放棄了團聚,吃住都在醫院。醫院剛20出頭12名護士迅速組成了發熱服務隊,協助發熱門診及隔離病房的各項工作,引領病人做檢查,住院。其中服務隊負責人張幸煒,從大年三十上班以來,連續輪轉發熱門診“門禁”,發熱服務隊等多個崗位,至今沒有回過家。

90後的嶄新風采

作為一名90後,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張幸煒知道,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是展現90後肩負時代責任的戰場了。

張幸煒是家裡的獨生女,95後,是父母心裡那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但是在醫院的她,作為一直渴望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預備黨員,她心裡早已經把自己當成了新時代的90後正式黨員,一直在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院領導臨時組建發熱服務隊,挑選組員,作為服務隊臨時的小組長,在院領導,護士長,主任的帶領下迅速制訂轉運流程,工作清單,崗位職責,由於沒有先例經驗可以借鑑,一切從零開始的工作似乎毫無頭緒。但是由於服務隊的工作是發熱病人的第一道崗,最先接觸到病人的便是服務隊員們,為了保護大家安全,學會自我防護,每天下班要帶領服務隊人員一遍遍走流程,交代注意事項,和病人要保持安全距離,疫情突然爆發,措手不及,這些事情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身上,但是她明白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每一個流程和規範的制訂不僅關乎病人的診治,更是關乎服務隊員們的安全,終於制定出了最終版的流程,至今一個半月過去了,服務隊人員無一人感染,疫情不退,我們不退,這是所有服務隊人員的心聲更是信念。

90後的他們,組成了抗疫的“盾”

用專業守護親情

二十出頭的小姑娘,已經一個半月沒有回過家。這是她離開家最久的一次。但是她從來不後悔,在她心裡,媽媽一直是她人生的目標和榜樣。然而張幸煒也在今年成為了入黨積極分子,媽媽常說,黨員,就是人民頭頂保護傘。當天塌下來的時候,我們必須是最堅強的那根支柱!這場突如襲來的疫情,像洪水一樣兇猛,又像野獸一樣難以控制,來一線之前,媽媽說,一定要好好保護好自己,媽媽等你安全回家,我已經成長的和媽媽一樣堅強了。這次戰疫,我終於能驕傲的對她說,我是和媽媽站在同一個戰線上,為我們身後的家園戰鬥!”

用責任彰顯忠誠

她跟媽媽打電話的時候,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我在醫院很好”。每天上班前穿戴好防護衣服,和醫院的戰友們一起為那些不幸的人們努力。她工作的崗位是服務隊,每天來醫院的病人最先接觸到的就是他們。他們在醫院的大門口,接到前來就診的病人後,引領他們去到發熱門診去做檢查治療。這其中有疑似的,也有確診的。在這些不幸的人們眼中,服務隊就像是他們生存下去的希望,帶領他們走的這條路就是通向生命的道路。直行,轉彎,直行,推門,這條熟悉的路張幸煒不知道走了多少次了,但是從來沒有現在一樣漫長。她能感覺到,現在走的每一步,都是一個生命的希望!張幸煒不知道自己接到了多少病人了,也不知道他們的命運是怎麼樣的,但是唯一能確定的就是,邁進我們醫院,走的每一步都是通向春天的希望,她和她的同事們,都會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重新恢復健康!在服務隊眼中,不僅僅是病人,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個個充滿幸福的家庭,注視著他們的,不僅是病人的眼睛,更有他們背後的父母,妻子,兒女,這一雙雙炙熱焦急的眼光,在為病人加油,也在他們加油,是她不斷努力,不能鬆懈的鞭子!

90後的他們,組成了抗疫的“盾”

這樣的事還有很多,服務隊的12名勇士每分每秒都是十二分精神守在門口,等待任務的降臨。晚上夜班時間是最難熬的,冬天的夜晚最是寒冷,又是還有風雨,經常忙的時候吃不上飯,閒下來已經過了飯點,送來的盒飯已經冷的不能吃了,只能吃點泡麵來維持身體能量。每到這個時候,張幸煒心疼,鼻子很酸,眼眶溼潤,可是她的內心深處為這個團隊和這些勇士感到驕傲和自豪。

90後的他們,組成了抗疫的“盾”

張幸煒說:累嗎?我說不累,真的不累。雖然會在半夜零下幾度通宵守在醫院大門口的寒風中,雖然經常錯過飯點只能吃冰冷的盒飯,雖然沒有每天都會有很多的記錄、考試,雖然我們7*24小時在滿負荷運轉,但是我真的不累,你知道嗎,總會有社會上好心人為我們送來物資慰問,有整箱整箱的泡麵,牛奶,有我們僅需的口罩防護衣,還有我最喜歡吃的草莓!你知道嗎,當我看到這些捐贈的物資的時候,我總會想掉淚,因為我知道,在戰鬥的不僅只有我們,還有後面無數的人們在支持我們,每當我們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後面總會有無數雙溫暖的大手支撐這我們,扶著我們,總有一個聲音在告訴我:加油,我們和你在一起。


通訊員:劉曉青

審 稿:嶽劉慧

編 輯:蘆小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