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他们,组成了抗疫的“盾”

召必回,战必胜。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警报一拉响,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就快速进入了备战状态。医护人员纷纷放弃了休假、放弃了团聚,吃住都在医院。医院刚20出头12名护士迅速组成了发热服务队,协助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的各项工作,引领病人做检查,住院。其中服务队负责人张幸炜,从大年三十上班以来,连续轮转发热门诊“门禁”,发热服务队等多个岗位,至今没有回过家。

90后的崭新风采

作为一名90后,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张幸炜知道,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是展现90后肩负时代责任的战场了。

张幸炜是家里的独生女,95后,是父母心里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但是在医院的她,作为一直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她心里早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新时代的90后正式党员,一直在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院领导临时组建发热服务队,挑选组员,作为服务队临时的小组长,在院领导,护士长,主任的带领下迅速制订转运流程,工作清单,岗位职责,由于没有先例经验可以借鉴,一切从零开始的工作似乎毫无头绪。但是由于服务队的工作是发热病人的第一道岗,最先接触到病人的便是服务队员们,为了保护大家安全,学会自我防护,每天下班要带领服务队人员一遍遍走流程,交代注意事项,和病人要保持安全距离,疫情突然爆发,措手不及,这些事情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身上,但是她明白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每一个流程和规范的制订不仅关乎病人的诊治,更是关乎服务队员们的安全,终于制定出了最终版的流程,至今一个半月过去了,服务队人员无一人感染,疫情不退,我们不退,这是所有服务队人员的心声更是信念。

90后的他们,组成了抗疫的“盾”

用专业守护亲情

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已经一个半月没有回过家。这是她离开家最久的一次。但是她从来不后悔,在她心里,妈妈一直是她人生的目标和榜样。然而张幸炜也在今年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妈妈常说,党员,就是人民头顶保护伞。当天塌下来的时候,我们必须是最坚强的那根支柱!这场突如袭来的疫情,像洪水一样凶猛,又像野兽一样难以控制,来一线之前,妈妈说,一定要好好保护好自己,妈妈等你安全回家,我已经成长的和妈妈一样坚强了。这次战疫,我终于能骄傲的对她说,我是和妈妈站在同一个战线上,为我们身后的家园战斗!”

用责任彰显忠诚

她跟妈妈打电话的时候,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在医院很好”。每天上班前穿戴好防护衣服,和医院的战友们一起为那些不幸的人们努力。她工作的岗位是服务队,每天来医院的病人最先接触到的就是他们。他们在医院的大门口,接到前来就诊的病人后,引领他们去到发热门诊去做检查治疗。这其中有疑似的,也有确诊的。在这些不幸的人们眼中,服务队就像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希望,带领他们走的这条路就是通向生命的道路。直行,转弯,直行,推门,这条熟悉的路张幸炜不知道走了多少次了,但是从来没有现在一样漫长。她能感觉到,现在走的每一步,都是一个生命的希望!张幸炜不知道自己接到了多少病人了,也不知道他们的命运是怎么样的,但是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迈进我们医院,走的每一步都是通向春天的希望,她和她的同事们,都会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重新恢复健康!在服务队眼中,不仅仅是病人,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充满幸福的家庭,注视着他们的,不仅是病人的眼睛,更有他们背后的父母,妻子,儿女,这一双双炙热焦急的眼光,在为病人加油,也在他们加油,是她不断努力,不能松懈的鞭子!

90后的他们,组成了抗疫的“盾”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服务队的12名勇士每分每秒都是十二分精神守在门口,等待任务的降临。晚上夜班时间是最难熬的,冬天的夜晚最是寒冷,又是还有风雨,经常忙的时候吃不上饭,闲下来已经过了饭点,送来的盒饭已经冷的不能吃了,只能吃点泡面来维持身体能量。每到这个时候,张幸炜心疼,鼻子很酸,眼眶湿润,可是她的内心深处为这个团队和这些勇士感到骄傲和自豪。

90后的他们,组成了抗疫的“盾”

张幸炜说:累吗?我说不累,真的不累。虽然会在半夜零下几度通宵守在医院大门口的寒风中,虽然经常错过饭点只能吃冰冷的盒饭,虽然没有每天都会有很多的记录、考试,虽然我们7*24小时在满负荷运转,但是我真的不累,你知道吗,总会有社会上好心人为我们送来物资慰问,有整箱整箱的泡面,牛奶,有我们仅需的口罩防护衣,还有我最喜欢吃的草莓!你知道吗,当我看到这些捐赠的物资的时候,我总会想掉泪,因为我知道,在战斗的不仅只有我们,还有后面无数的人们在支持我们,每当我们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后面总会有无数双温暖的大手支撑这我们,扶着我们,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加油,我们和你在一起。


通讯员:刘晓青

审 稿:岳刘慧

编 辑:芦小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