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寶寶愛"攀比",媽媽先別急著制止,兩種情況區別對待

3歲寶寶愛

前段時間Tim和比自己大半歲的小表哥視頻,兩個小孩尬聊了一陣子,Tim就拿起爸爸剛給他買的鋼鐵俠手辦給哥哥看。哥哥也不甘示弱,忙跑去拿自己的新火車。於是兩個小孩的視頻成了"玩具秀"。

最後表妹制止道:"你才多大,就和弟弟互相攀比,怎麼不比比人家會唐詩?會自己吃飯?"

3歲寶寶愛

其實很多媽媽都和我們一樣,在孩子成長中的某一天,我們突然發現,寶寶似乎學會了"攀比"。一些父母對此非常擔心,有位媽媽發來私信,說自己家女兒對成績的執著幾乎已經成了"攀比"。

原來,女兒晨晨在班上一直學習非常好,也經常用成績向弟弟和朋友炫耀,但是在最近的一次考試中,卻意外的沒有拿到第一。從那時候開始,女兒幾乎每天都學習到凌晨,她去勸孩子早點休息。孩子卻說,下次考試再不拿到第一她就剃光頭髮。

3歲寶寶愛

孩子"攀比心態"很正常

當我們發現孩子開始在"物質"上進行攀比,就會下意識的認為,這麼小的孩子不應該在物質上攀比。但是如果向那位私信我的媽媽所說,孩子對"成為第一"懷有執念,甚至為此表現出不符合年齡的自制力時。這是攀比還是不甘人後?其實無論是攀比物質、還是攀比學習,"攀比"是孩子在成長中因為"自我"逐漸發展,而出現的正常心理。

3歲寶寶愛

一方面,孩子通過"攀比"來獲得成就感。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的需求比喻為一個金字塔,當孩子滿足了生理和安全的需求,獲得了父母的關愛後,會萌發出對尊重和成就感的需求。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會用"攀比"來為自己創造"成就感"。

而另一方面,"攀比"也是孩子們確定歸屬的一種方式。文章開頭的寶寶想讓媽媽用車送她去學校。在這裡"坐車"去學校,只是想要融入孩子們的集體。其實如果那些孩子都是走路去學校,即便家有豪車,孩子也會樂於一起走著去的。

"攀比"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狀態,包括家長在內的所有人,其實都希望獲得比別人好的東西,不喜歡自己不如別人的感覺。只不過孩子表現得更加直白,也還沒有學會如何和自己"攀比心態"相處。

3歲寶寶愛

兩種"攀比"區別對待

一般情況下,孩子出現適當的攀比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但是如果攀比已經影響到了孩子的情緒,或者出現比較極端的心態,那麼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第一種情況:別人有的我都必須有

三歲左右的孩子,經常互相"比拼",但是如果仔細聽聽他們比的內容,大人也許會笑出豬叫。有次我在院子裡偷聽隔壁兩個小孩互相比拼自己家爸爸的真實身份,一個孩子說,我爸爸其實是蜘蛛俠。

另一個不甘示弱說爸爸是"綠巨人",他們一來一往幾乎殃及整個漫威宇宙,最後甚至連反派也沒有放過。像這種"嘴炮"行為,不過就是孩子們在互相"切磋",大可以一笑置之。

但如果孩子不斷要求父母購買自己沒有,別人卻有的玩具。並且是為了拿去炫耀,而並非真心喜歡。那麼我們就要警覺起來,引導孩子看向別處,從別的地方獲得"成就感"

,比如"Jim的玩具卡車你沒有,但是你有變形金剛啊,兩種玩具都一樣好!"、"只要喜歡就是最好的!"等等。

3歲寶寶愛

第二種情況:我要比別人強

《兒童情緒心理學》中提到:只有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接納時,才能學會用平常心對待輸贏和名次。

讓父母反感的往往是第一種行為,比如孩子要求買更貴的玩具、要求和別的同學一樣去國外旅遊等等。因為這種行為不僅看起來"俗不可耐",並且如果無法滿足,也會讓父母覺得挫敗。

然而,當孩子出現爭強好勝的"攀比心",大部分家長只會嗔怪到:哎,這孩子就是太好強。而實際上這種"我要比別人強"的心態,才真的值得養育者反思和警醒。

3歲寶寶愛

回想一下我們剛才看過的"馬斯洛五層需求圖",不難發現為自尊打下基礎的,是愛和安全。換句話說,孩子實現自尊的方式和感受到的接納和愛有很大的關係。

做心理諮詢的朋友在一次閒談中對我說,來諮詢的成年人很多都會說一句話:我做了這麼多,其實就想得到我爸(媽)的一句肯定。

無法從父母處得到接納和認同,孩子在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時,往往會表現得很極端。看起來是更高的需求,實際上還是在滿足安全和歸屬感的需求。如果孩子事事都要和別人比人強,而且在不如別人後表現出很劇烈的情緒起伏,那麼作為父母,別第一時間去指責孩子勝負心中、爭強好勝。而是應該反省一下在養育中是不是給予孩子肯定太少?關注太少?

3歲寶寶愛

讓"攀比心態"幫助孩子成長

雖然攀比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正常心態,孩子通過更好的玩具、更好的成績或者跑步更快的速度等"比別人強"的方面來增加自尊心。但在現實世界中,沒有一個人可以處處都比別人強,所以通過攀比建立起來的自尊並不可靠。而父母要做的是教會孩子和"攀比心態"相處,如何將之化為完善自己的動力,以及如何平常心對待,獲得真正的自尊。

A、 發現孩子的具體需求

曾經有位經濟實力不錯的朋友,每當孩子說同學有什麼,朋友有什麼,總是盡力去滿足,從不拒絕也不問為什麼。他說只要不是特別貴的東西,為啥不讓孩子開心點呢。直到有一天,孩子要求他換輛車送自己去學校。朋友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他問孩子:為什麼要換輛車呢?結果孩子告訴他,他的好朋友晨晨、豆丁他們爸爸的車都是黑色的,有次大家聊到家裡的車,朋友們家裡的車都是黑色的,自己家的車卻是白色的。

3歲寶寶愛

朋友這才恍然大悟,孩子追求的並非是什麼虛榮,而是一個群體的認同感。但是他錯把"一致"當做了認同感。於是對孩子解釋,小夥伴們重要的是有一樣的興趣愛好,車子的顏色並不重要。其實在孩子出現這種攀比需求的時候,父母可以不用馬上訓斥孩子,可以稍微等孩子的情緒過去,在慢慢溝通,發現孩子隱藏在攀比心後的真正需求。

B、 引導孩子"正向競爭"

在某些情況下,攀比心可以成為孩子努力的動力,並且最終發現努力後獲得成就感的快樂,過上一種積極的人生。爸爸媽媽要幫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明白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優點。比如當孩子因為唱歌總是走調,無法進入合唱隊而沮喪時,我們可以鼓勵他在其他方面努力,發揮優勢獲得價值感。

3歲寶寶愛

C、

家庭價值取向

孩子的"攀比清單"中體現的家庭的"價值取向"也值得我們注意。如果父母一直在談論別人家庭的財務狀況,孩子自然更傾向於在"金錢"領域的攀比。

我有一位朋友,出身高知家庭,父母在家從來不討論物質上的享受,反而經常羨慕別人在專業上取得的成就。他也坦言,自己平時真的只會和同事攀比"論文數量"。

小辮子媽有話說:

對於攀比心態,我們其實更應該關注孩子背後的需求,提供更多的認同感,提高孩子的自尊,並且告訴孩子該如何應對這種"感覺",尋找自己獨特的地方,不要過於依賴外界的價值評價,而是遵循自己的內心,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發展,全面型人格。

【圖片來源有於網絡,侵立刪】

往期精彩內容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