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孝宗赵昚卷:孤独的守望者

允文姿雄伟,长六尺四寸,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动有则度,人望而知为任重之器。早以文学致身台阁,晚际时艰,出入将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无二焉。允文许国之忠,炳如丹青。金庶人亮之南侵,其锋甚锐,中外倚刘锜为长城,锜以病不克进师。允文儒臣,奋勇督战,一举而挫之,亮乃自毙。昔赤壁一胜而三国势成,淮淝一胜而南北势定。允文采石之功,宋事转危为安,实系乎此。及其罢相镇蜀,受命兴复,克期而往,志虽未就,其能慷慨任重,岂易得哉?——元脱脱丞相《宋史》

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七月,虞允文于四川去世,出师未捷身先死。而远在临安的宋孝宗却并没有对此表示很悲痛。他很困惑,虞允文自乾道三年(公元1174年)入川,至今七年。他在入川前曾经答应过宋孝宗,要为他的北伐筹集钱粮,做足准备。可是,这七年,无论宋孝宗怎么催促虞允文北伐,虞允文就是以时机不成熟为理由,拒绝出征,甚至拒绝调集蜀川的钱粮给全国各地。

蜀川,这是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有剑阁天险保护;这里的土地肥沃富饶;在这里,历代乱世都有凶恶之徒在此建立政权;而被派往这里的官员将军,则更容易腐败、堕落甚至起二心。

虞允文,他会吗?他会是这样的人吗?

心怀着深深的疑问,宋孝宗命人把四川这七年账目和奏文拿来看。然后,他又把川军调到临安来细细审阅。

在经过了四年的思考和审核后,宋孝宗才赫然发现,虞允文在这七年,到底做了多少事情。

他不是不想北伐,不是拖延,更不是贪污腐败到堕落,而是在符离之败后,这个国家有太多的亏损需要去补全了。

他没有富余的时间去解释,更没有富余的时间去浪费而唯有勤勤恳恳的工作。

明白了这一切的赵昚哭了。是他不够相信虞允文,而虞允文却始终以君子忠臣之心对他。

于是,在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的时候,追认虞允文为雍国公,太子太傅。谥号忠肃。

紧接着,为了向全天下人表示自己与之前的南宋统治者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在淳熙五年的时候,宋孝宗做了一件轰动全国,把赵构震到养老的德寿宫的莲花池里面的事情。

宋孝宗为岳飞平反了!

他找到了隐藏在桂花树下的岳飞的遗骨,把他珍重的地捧在手上,并亲自将我们伟大的英雄葬在西湖之上的栖霞岭。

南宋孝宗赵昚卷:孤独的守望者

他追认岳飞为武昌郡开国公,谥号“武穆”。“穆”,虽然其意为有壮志而未酬,但此刻并非是孝宗皇帝在贬低岳飞,相反,他是感叹岳飞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命运。并无限追忆,要是让岳飞生在他的时代里该有多好。

然后,他剥夺了秦桧申王的爵位,把他“忠献”的谥号,改为“缪丑”。然后又把他们夫妻俩连同万俟卨和张俊(注意是“俊”不是“浚”)铸成铁像,让他们永远的跪在岳飞的墓前,上书“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南宋孝宗赵昚卷:孤独的守望者

赵构震怒!他的儿子;他亲手领进宫的孩子;他曾一步一步谆谆教导、扶上皇位的养子,竟让如此公然的扇他脸。

为了挽回自己的脸面,以及阻止孝宗皇帝的一系列“倒行逆施”(赵构的认知,不是本人的意思),赵构发动了自己残存在朝廷里的最后的势力,开始不断地和宋孝宗作对。

比如孝宗要调兵;赵构就出钱让下面的人拖拖拉拉的办事,各种使绊子,直到把事情搅黄。

比如孝宗皇帝要整顿军备;赵构就让御史言官们不断地弹劾支持孝宗皇帝的人,逼得他们不得不闭嘴。

再比如孝宗皇帝要要轻徭薄赋、兴修水利,为的是给老百姓们减压;赵构就故意和他的吴太后装生气,意思是孝宗皇帝只顾自己做一个好皇帝的样子,其实连爹妈都不管。他俩还把自己关门里面不吃不喝,弄得孝宗皇帝亲自携带大量钞票去德寿宫请罪。

顺便一说,宋孝宗每年账上就给赵构一百二十万缗钱。一缗钱就是一千钱等于一两银子,按照孝宗时期的米价推算一下差不多是一千八百人民币。一百二十万缗钱,就相当于现在的二十一亿六千万人民币。

真少,确实很少,赵构大可狂呼一声:比尔盖茨一年赚的都比我这个当皇帝的多!

是的,赵构抓到了孝宗皇帝唯一且最大的弱点——那就是他没有足够的智慧,可以在做到“孝”的同时,还能处理好国家大事。

是的,孝宗皇帝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对付自己的父亲,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父亲的做法有多么的错误,并把这个国家伤得有多么多么的深。

但他依旧选择了孝顺,并尽最大的努力挽回损失。

官僚们每天喝茶度日,毫无作为,宋孝宗就自己一个人看六部所有的奏折;下面行差的人磨磨唧唧,他就亲自跟着去督促他们;宰相和幕僚们对他冷嘲热讽,他就自己一个人读书、翻地图想办法;赵构要钱要酒要花烛香薰,他就自己省钱,衣服能补就不换,这导致他每天走路都不能走快了,因为破损的部位会掉出来被人耻笑。

满朝文武皆迷醉,唯有孝宗皇帝每日坚持在小校场联系骑马射箭,甚至因为有一日用力过猛拉断了弓,反弹回来的弦差点打瞎了他的一只眼。

他的每一日都是如此的勤恳、简朴、努力,他每一天都在热切地希望,有朝一日还可以看到大宋重展雄风,威震中原的时候。

南宋孝宗赵昚卷:孤独的守望者

无奈,自虞允文之后,天下人皆迷醉,唯有孝宗一人在苦苦支撑。而本来因为秦桧的白色恐怖,而被扼杀了血性的老百姓们,现在更因为绝大多数的时代风气,以及崇文抑武的政治体系,而迷失在了酒池肉林里。

边关的将士们也不操练了,他们开始和金人做生意。时隔数十年后,已经在边疆销声匿迹的榷场也重新回到了历史的舞台中。

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十月八日,赵构死了。

赵构死后,宋孝宗痛哭流涕,他亲自为父亲去扛棺材。就这样,还被吴太后给骂了一顿,说他不孝。弄得宋孝宗又拿了七十万缗钱给吴太后。

之后,宋孝宗坚持要以天子之尊,为父亲守孝三年。在这三年里,他几乎只吃清淡的食物,穿麻布的衣服,并与皇后和众妃子分居,以表孝心。

三年后,也就是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宋孝宗宣布退位,禅让于皇三子,也是当时的太子赵惇,自己则搬到德寿宫去做太上皇了。

满朝文武,天下百姓都震惊了,再然后是忘情的欢呼!陛下,您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您的孝心天地可鉴,我大宋的祖宗一定会保佑您福寿安康,保佑这个国家永远平安富足的!

是的,无论是在当时的舆论,孝宗皇帝亲自下的退位诏书,还是后世历史学家的总结分析,都认为,那是因为宋孝宗太孝顺了。他认为,自己当皇帝的时间不可以比父亲长,届时又因为父亲走了,再加上他的皇位本来也是父亲禅让给自己的。所以,宋孝宗决定效仿父亲,禅让给自己的儿子。

我不反对这个结论,只是觉得,在此之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宋孝宗,是真的累了,寒心了。他在位二十七年,前二十四年的时间,都在不断地与金人斗;与天灾人祸斗;与朝中腐败的大臣们斗;在不断地与自己敬爱的父亲和国事之间拉拉扯扯。

可是,不管他怎么努力,这个国家都在他的眼皮底下,一点点的腐败与溃烂下去。尤其是自虞允文死后,就再也没有人能理解他的抱负,理解他的理想了。所谓此刻的南宋,表面上看起来还是一个光洁的鸡蛋壳,看上去圆润而完美,可是只要稍微用力一戳,就会碎掉。

造成这一现象的,还有金世宗完颜雍。他在历史上有一个响亮的绰号,叫“小尧舜”。这不仅仅是因为在他的治理下,金国终于开始走向了自给自足,繁荣昌盛的道路,而不再是一昧地掠夺;更重要的是,他拿准了南宋朝廷全体上下的心理。

他不断地约束金国的子民,不断地向南宋朝廷示好,包括恢复榷场、严惩在边疆掳掠宋人的金国强盗、归还南宋在金国的盗贼以及停止在两国边疆修筑军砦城堡。

于是,南宋自朝廷到百姓,全体上下都在歌颂完颜雍的信用和气度,并认为战略 数十年的宋金,真的迎来了和平,终于可以不用再打仗了!

只有极少数人站在宋孝宗这边,比如辛弃疾和陆游等人,他们没有忘记靖康之难,没有忘记金国对于宋朝曾经惨无人道的霸凌和蹂躏;他们没有忘记五国城还有无数的宋室宗亲在被虐待;他们没有忘记千万将士们曾经为此付出的生命,只愿有朝一日可以北渡黄河,收复幽云,直捣黄龙!

宋孝宗虽是皇帝,一个坚韧强大的皇帝,却也拧不过天下大势。所有二十七年的抗争,最后只不过捞得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二月,宋孝宗退位,禅让于太子赵惇,即宋光宗。有意思的是,也就在这一年的这个时候,金世宗完颜雍也病逝了,传位于皇太孙完颜璟,即金章宗。

宋金两国在这一年同时换了皇帝,应该算是大事儿了吧?嘿嘿,很不巧,相比于这件事,宋金两国换皇帝的事儿就算绑在一起也压根儿不值一提。

公元1189年,在极北的草原之上,在经过了残酷而壮烈的十三翼战后,这片蛮荒苍凉的大地,终于迎来了久违的统一。

而完成这一伟大壮举的人,他的名字叫做——孛儿只斤.铁木真。

南宋孝宗赵昚卷:孤独的守望者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