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禎的太子逃到南京東山再起,能多堅持幾年嗎?有何依據?

黑水冥王


很快就會被鎮壓,大勢所趨,誰也擋不住歷史的車輪。清王朝攜戰勝李自成之威,而崇禎及其太子所攜的是明王朝腐敗沒落之勢,相形之下,勝敗已分。


白楊1644


烺哥兒在崇禎十七年到南京的話,他15歲,歲數雖然小,但和真實歷史上這一年37歲的朱由崧比,應該不會更差。

再真實的歷史上,弘光朝僅僅存在了一年就覆滅了,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朱由崧缺乏登基的絕對權威。雖然他是崇禎皇帝近支裡所有希望的,但因為福王出身,勢必讓人聯想起當年老福王的故事,所以史可法不得不去尋找軍隊的支持,從而造成南明武將軍閥化,不聽朝廷調遣,最終兵敗投降。

而烺哥兒呢,正港的崇禎皇帝太子,其身份的合法性、登基的合理性、江南臣僚心中的統帥力都是朱由崧不能比的。如果他在南京重整旗鼓,南明的內鬥講不復存在,魯監國、隆武政權的優秀將領都將歸順到烺哥兒麾下,一方面加強了中央力量,另一方面對江北四鎮也是威懾,他們沒有擁立之功,勢力又此消彼長,會比真實的南明時聽話的多。

所以,烺哥兒即使什麼都不做,至少可以堅持兩年或者三年。

如果他稍微做點事情,1644年秋天懷慶之戰後,建州兩路大軍一南一北圍攻潼關。此時烺哥兒正式聯寇平虜,在淮河黃河一代騷擾建州軍,讓李自成守住潼關,那麼等到1647年張獻忠死後,招降李定國,基本上這江南半壁江山就守住了。


甲申十七年


你所說的現代武器是指紅衣大炮嗎?努爾哈赤就是被這個炸死的,可惜崇禎四年滿洲俘虜了漢奸工匠劉漢,為滿洲仿造出了此炮,而且經過改良威力倍增。崇禎十二年,滿洲已經擁有六十門此炮,作為滿洲的主力武器。揚州城和潼關就是被這個轟開的,可見其威力。明朝的政策是以蒙古牽制滿洲,安內及攘外,對待李闖張獻忠儘可能安撫,一味的開恩,導致北京迅速陷落。假設逃到南京,中國的國運也不會改變。因為當時的精銳全部都在山海關,皇帝逃到南京,山海關吳三桂部將會被李闖和滿洲夾擊滅亡。但是如果李闖功滅北京後內部產生質變,順利的改朝換代,對山海關吳三桂部安撫及招降的話,滿洲則不可能進關。這就是大時代,歷史的交叉點。皇帝,吳三桂,李自成他們三人決定了中國的命運,導致中國亡國270年。


保定陽陽


明朝早在萬曆年間,就已經開始腐爛了。萬曆皇帝在位長達48年,雖然前期勵精圖治,開創了“萬曆中興”,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鞏固了漢家疆土,但戰爭對國力的消耗也很大,但在後期,因立太子之事與內閣爭執長達十餘年,此後長達三十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使得朝堂之上的派系之爭越演越烈,國力損耗嚴重。

緊接著,明朝又出現了一個奇葩的木匠皇帝“朱由校”,整天在做木工活,卻不喜歡處理朝政,使得魏忠賢等人擅權,排斥異己,擴充勢力,朝政日益敗壞。等到崇禎即位時,明朝這個爛攤子已經到奔潰的邊緣。

雖然崇禎一上任,就當機立斷處理了權臣“魏忠賢”,起用“袁崇煥”等能幹的大臣,勤於政事,幾乎朝廷上的大小事情,他都會親自過問。在他即位後,明朝處境已經有點好轉了,各地農民起義也差不多被壓制住了。

可是偏偏崇禎是個多疑的人,而且又有點剛愎自用,所以與朝中大臣們的關係,總是處理不好。在位短短17年,就換了五十個首輔,頻繁的更換內閣,導致國家的重要機關,經常處於癱瘓狀態。

不僅如此,崇禎還濫殺大臣,督師級別(相當於現在的軍區司令)的包括袁崇煥在內,賜死和被逼自殺的,就被崇禎帝幹掉11個。正是因為崇禎平日對大臣們刻薄寡恩,所以到臨死前,想遷都“南京”,居然連個願意給他搭話的大臣都沒有。做人做到這樣子,也是十分失敗了。

退一萬步,即使崇禎不死,逃到了南京,繼續當他的皇帝,也會與南方的大臣及將領相處不來。不過,他的到來,短時間內,可以能夠聚集南方所有明軍的力量,但是面對各地不斷的農民起義,崇禎還是束手無策,不知如何面對,更何況,關外還有個宿敵“後金”。

因此,即使崇禎逃到南京,明朝最終還是會滅亡,因為政治腐敗、黨派鬥爭、底層百姓生活困難等導致明朝滅亡的根本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不過,崇禎的到來,可能會延緩明朝滅亡的速度。



揮別的手再多的溫柔


崇禎被逼上吊是因為既失去了民心,也失去了官心。農民起義,官員不戰而降可以說明問題。如果崇禎遷都南京,可以封李自成為秦王駐陝西甘肅,張獻忠為蜀王駐四川重慶,孫承宗為晉王駐山西,楊承嗣為豫王駐河南,吳三桂為燕王轄河北遼東。則幾大失血口都止住流血了。靠著江南富庶之地的賦稅撐起南京小朝廷完全沒問題。跟唐朝安史之亂以後又存在了150年類似,各路諸侯互相牽制,君王反而很安全。因為已經封王了,還可以世代繼承,他們沒有更大追求了,滿洲也給不了他們更大的官了,也不存在投降滿清的問題。吳三桂像秦國一樣為了周王許諾的口頭支票,以河北為基地,勵精圖治,打下遼東也不是沒可能。那樣的話,崇禎跟周天子一樣還是萬王之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