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觀觀察歐洲的汽車90%沒有天窗,70%以上都是布藝的座椅,這是為什麼呢?

JeffreyShambaugh


這個問題值得探討下,其實這個問題你只問了一半,那就是你想問:為什麼歐洲消費者對天窗接受程度低,為什麼更願意接受布藝座椅?剩下的另一半問題是:為什麼中國消費者對天窗、真皮座椅特別推崇?

弄清了這個邏輯,咱們就掰扯掰扯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問個問題,為什麼車要配置個天窗,為什麼要配真皮座椅?難道是車企想當然的一個決定,亦或是用腳思考後的決定?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車企是最懂消費心理的一個群體,不然怎麼能屹立在品牌林立的今天呢?

也就是說,設置天窗、真皮座椅都是以市場為導向的,那市場是誰?肯定就是某個國家或地區的消費人群了!也就是說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決定了市場導向,市場導向告訴車企,你該不該設置天窗或者真皮座椅或者座椅通風或者座椅加熱或者。。。

所以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決定了,一個地區或國家的路上的車什麼樣!

所以就出現了問題描述的那樣,歐洲90%汽車沒有天窗,70%以上都是布藝座椅!(順便說一句,你這比例有沒有調查過?我感覺是憑自己感覺說的比例)

也因此出現了中國市場上天窗、真皮座椅、座椅通風加熱、巡航什麼的大行其道。

歸根結底,就是地區消費者消費觀念不一樣,或者汽車文化不一樣!

汽車文化或者消費觀念不一樣體現在:1消費觀念不一樣;2汽車發展的進程使然

消費觀念不一樣

1、給車的定位

這就涉及到歐洲消費者跟中國消費者在個人生活裡給車一個什麼樣的定位?筆者暫時沒去過歐洲,看網友的觀點,那就是歐洲消費者當成代步工具,其次是商務應用,絕對不會達到家庭成員的地位。反觀中國消費者,你為什麼買車,商務應用比代步工具的需求大點,私人空間比代步工具的需求又大了點!

考慮到商務應用,可定是越高級越好,天窗、真皮座椅等配置作為汽車的奢侈配置,在給客人提供服務的同時,會換取客人語言或者經濟利益的回饋。

考慮到私人空間,中國消費者有的把車當個孩子或者第三問家庭成員養,精心的愛護、過度的保養,為的是車陪伴自己出門的時候,提供最溫馨的私人空間。那些貼深色膜的童鞋們,你問什麼貼深色膜,是不是私人空間的極度需求呢?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我們更喜歡天窗、真皮等奢華配置。

其實,歐洲這些配置也是有的啊,只是選裝而已,這就涉及到接下來的消費觀念!

2、對車的要求

汽車畢竟是西方的產物,歐洲是汽車的起源,那些地方比我們早進入工業社會,那些地區的人也比我們更容易或者更多接觸機械設計、工業工藝。

曾經那些地區人口少,工業需求大,可以說多數人都進過或者接觸過工廠,現在隨著歐洲國家產業結構調整,他們是降低第二產業比例了,轉向第三產業了。

反觀中國,汽車也起步了,發展了,但是我們人口多,加之汽車製造現在都是汽車機器人,直接接觸汽車生產或者間接接觸的人很少。

所以這就造成一個現象,人們對於汽車內部的瞭解不對等,可能歐洲更明白汽車內部是個什麼樣子,涉及到什麼工藝,我們只停留在外觀,或者你眼見的地方。

那問題就來了,看到本質的人肯定選擇需求的安全的,避免有害的不必要的。所以造成了在選車上的消費觀念不一樣、

有分析指出,外國人更看重汽車的安全性,其次是實用性,其次是舒適性,其次是外觀。但這一排序在中國消費者中,外觀、舒適性排第一,實用性第二,安全性第三。雖然這樣的排序可能不對,但中國消費者對於安全性的考慮真的少之又少。

把很多的眼光投向了舒適性和美觀性,那天窗、真皮座椅之類的就正好迎合了消費者的胃口,那就不難理解題目所說的問題了。

3、不懂或者被動不懂性價比

說到底就是窮和富,錢包的錢少,你想奢侈也奢侈不起來啊!但為了某些商務要求或者其他要求,不得不選擇那些配置。

就是消費的盲目性,本來自己不懂車,加上丈母孃這個糊塗人,很多配置都是擺設。(不好意思,甩鍋給丈母孃哈)

汽車發展進程使然

其實這些現象都是汽車文化發展的歷程,我們恰好處於這個階段而已,現在很多人也比較理性了。

共享經濟這麼發達的今天,很多人都會問自己需不需要一輛車。

得益於前輩的指點,很多人也根據需求選車了,性價比成了香餑餑。

也許某一天,我們的汽車製造業成為全球老大的時候,歐洲正好都在搞第三產業,工業設計成了歷史,那時候的問題就是:

為什麼歐洲人又喜歡天窗、真皮,而中國又不喜歡這些配置了。



行走的糖果


題主的觀察大致不錯,我也是不久前剛去了德國一趟,與樓主同感,絕大部分車都沒有天窗,織物座椅也比較普遍。

先交代一下背景:汽車在大部分德國人眼裡就是一個實用代步工具,買什麼配置主要為自己舒服,很少在意他人(特別是路人的眼光)所以買車也是精打細算。由於德國車市的選裝配件比較自由(在街頭你很難找到兩輛配置一樣的同款車),車主往往有意願也有條件把有限的預算儘可能多地花在自己喜歡或需要的配置上。

比如下圖這臺A4 Avant,沒有天窗,大燈也只是氙氣光源(國內乞丐版才用氙燈),但其他能看到的配置都不低——四驅、Sline套件、自適應巡航、18寸風尚輪轂。

根據我的旅行見聞,天窗對德國人來說可能是個高不成低不就的配置,理由有三點。

1.德國天氣普遍陰多晴少,再加上緯度高,冬天日照很短(九點多才日出,下午四點多天就黑了),夏天又不熱(30度以上的天數很少),所以天窗在換氣、採光、暴曬後快速降溫等方面的優勢對當地人來說不太用的上,同時天窗又沒有面子上的附加值。所以,與其把錢花在天窗上,不如剩下這筆錢或者用來選其他自己需要的配置。

下圖這臺550i xDrive,搭載4.4T V8大心臟,除了M5之外5系最頂級的動力版本,標配M套件和隨動LED大燈,但還是沒有天窗。

2.德國人以曬成深色皮膚為榮(疲於奔命的屌絲沒那閒工夫曬太陽,肌肉和古銅色皮膚才是富有的象徵),他們對於享受日光的渴望不是我們這些住在太平洋西岸的黃種人能比的,除了冬天,只要天一晴,大量敞篷車紛紛打開頂篷上路了。天窗在沒太陽的時候沒啥用,有太陽的時候又不夠爽快,哪兒有敞篷車帶勁。反正空氣乾淨,敞著篷開一天也不至於吃土。再加上歐洲人均私家車保有量大,一個家庭兩三輛車不足為奇,所以敞篷車+不帶天窗的硬頂旅行車是不少家庭的配車方案。

3.德國人愛旅遊,喜歡買旅行車,然後用車頂行李架帶一些旅行裝備,比如自行車、床墊、滑板車頂行李箱什麼的。車頂上經常放這些東西,天窗既不能通風也無法採光,存在的意義就更小了。



織物座椅也一樣,因為便宜、冬不冷夏不熱,可謂經濟實惠,有加真皮的錢又可以買更多自己更需要的配置了。


國內的話就比較無奈了,各車系都是打包好的幾個配置級,原廠選配又麻煩又難等,通常優惠還比現成在庫車少。很難避免”想要的配置買不到,買到的配置不全想要“的問題。比如我自己的蔚攬2.0T乞丐版,我其實並不喜歡全景天窗,影響頭部空間,夏天如同頂著浴霸,還要定期檢查導軌上的排水孔是否被泥土堵住,以免車裡淪為水簾洞。但是沒辦法,廠家為了迎合多數國人的口味把它全系標配,沒得選。比起全景天窗,我更願意用同樣的成本換一些諸如倒車影像、無鑰匙進入、電尾門之類對我來說更實用的配置。


學究又不正經的雜貨鋪


我買過了10個車了 我不希望再買 帶天窗的。

作為專業人事, 不想要所謂的真皮座椅,因為都是騙人的 都是各種人造革的,人造革不環保,透氣性差。即便是真皮座椅,不好打理,透氣性差,也不舒服,夏天不透氣,冬天太涼。布藝座椅舒服,透氣環保。

不想要天窗,天窗易壞,尤其是帶防夾功能的全景天窗,半年保養一次滑道,清理下水空,否則開了關不上。讓你難看。 夏天大太陽曬死人,薄薄的簾子擋不住太陽。安全性差,剛性差,事故導致死亡傷殘率高。一旦後期漏水,異響各種故障讓全景天窗成為不折不扣的雞肋。

作為專業人事,建議選擇,布藝座椅,和無天窗車型。選真皮,要擦亮眼睛,絕大部分都是假皮, 國內車市比較變態。







青島改車老林


更新一下:這個回答有些日子了,發現還是有很多國人願意跪著看待西方,甚至對我冷嘲熱諷,拼了命都不肯站起來,我也只能一聲長嘆。

最近我剛把我的英語小老師 拉進頭條,這妹子是土生土長的澳洲白人,金髮美女,現在格里菲斯大學讀書,如果讀者們有最基礎的英文水平,可以去問問她,她的回答更能代表西方人。不用擔心她會嘲笑你的英文,她是非常有耐心的妹子,我每天跟她聊天她都會耐心教會我幾個新的單詞和知識點。

雪莉 chareese 沒去過中國,但一直很想去。大家不服我的答案,可以友好地詢問她。

—————以下為原答—————

請大家不要相信那些盲目跪舔西方的答案,什麼西方人只是把車當成代步工具吧啦吧啦的。他們這樣說的目的,無非就是為自己買不起好車找了一個高大上的理由。然並卵,丈母孃照樣不會給你好眼色。

西方人不愛奢華?那麼請問那些豪車品牌,奢侈品牌,難道是中國人發明的?中國經濟崛起也就這二十年,人家的奢侈品牌都上百年了,西方人不愛奢華,這些奢侈品怎麼活過百年的?

鄙人除了東歐沒去過,其他歐美澳新都住過一段時間,可以負責任滴告訴你,西方人對豪車和奢侈品的嚮往絲毫不差於中國人,尤其是北美,所謂的拜金女 gold digger 大家瞭解下,一輛寶馬5系就可以輕鬆撿金髮女郎跟你走。

那麼題主所提出的問題是怎麼回事呢?

一個字:窮。無論在任何國家,窮人總是佔大多數的。而在西方國家,同樣中產階級的收入水準,他們日常生活質量更差!因此可以花在汽車上的錢相對更少。以澳洲為例,大部分所謂的中產階級,每年的車牌費rego對他們來說都是巨大的負擔(一年幾百刀而已)。facebook群裡,經常見到居民互相通知哪一家油站的油便宜了幾分錢,趕緊去搶。

我對門的鄰居,最近剛把車賤賣了,猜猜多少錢?200刀!被我買過來給給我朋友練手。為啥要賣,因為付不起車牌費了。這家人妥妥的中產階級哦!本來是一家三口每人一輛車,現在老爹把自己的車賣了,三個人共用兩輛車。

兩個字:思維。中國人更好面子,形成了攀比,汽車作為實力證明的傳統在中國還是主流。而在西方,反正大家都窮,省下錢旅遊會更有意義,買豪車固然會收穫一樣的羨慕和驚歎,買垃圾車也沒人笑你。在中國可就不一樣了,開輛破車都不好意思見丈母孃。

我的英國鄰居就開玩笑說我是 bad influence, 盡是開豪車,把他都帶壞了。後來他回倫敦,咬著牙買了輛十幾年前的寶馬X5,6000英鎊,老婆女兒齊上陣當車模,各種秀。跟中國人有啥區別。

我這還有家鄰居,老公悉尼人,老婆墨爾本人,怎麼認識的?萬聖節帶孩子來要糖,然後跟我聊天,問我是不是販毒的(開玩笑的口氣),為何豪車那麼多。一來二去熟悉了,問我可不可以開我的敞篷車體驗一下,說自己這輩子沒在敞篷車裡面坐過。我說沒問題,他就開著我的6系敞篷,帶著我媽去超市跑了一圈,然後路上碰到他一個朋友,他朋友很驚訝地把他攔下來,說:“這輛車平時不是一箇中國人在開嗎?怎麼你在開??” 他很得意地說:“那是我朋友!” 然後他朋友很高興地說:“真的嗎?下個月我結婚,可不可以借這輛車啊!” 他很傲嬌地回答說:“對不起,我朋友不認識你,多半不會同意。”

然後他老婆知道了,表示你這王八蛋,自己爽了不管我,老孃也沒坐過敞篷。然後又跑來找我借車,帶他老婆出去兜了一下午,回來後他老婆興奮地跟我說 (原話):“it’s better than having s*x!!”

還有個例子,我有個來自紐約的美國哥們,交情很好,在這裡開了個軟件公司,有一次他客戶從美國飛過來跟他談項目,他就問我借我的S500去機場接的人,然後告訴我,客戶上車就一陣驚歎,問他這是他的車嗎?他告訴客戶這是他合作伙伴的車。請注意,他平時都是開我的捷豹的,但生意客戶來了,他還是會選擇更牛逼的車去接送。

人性都是共通的,賺不到錢,可以努力,奮鬥,千萬別舔著臉給自己找藉口說:外國人都不喜歡奢華虛榮,更別舔著臉說扎克伯克也開本田飛度!那是因為你沒見著他的帕加尼!


治大國如烹小鮮肉


隨著近些年來國內汽車市場不斷髮展,很多進口汽車品牌為了適應消費者需求,紛紛推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車型和配置。但是如果是去過歐洲的朋友就會發現,歐洲的汽車風格和我們有著很大的差異。首先他們的汽車90%以上都是沒有天窗的,而且還有70%以上採用的是織布座椅。要知道這在國人看來是很low的,汽車的配置也很低,那麼為什麼歐洲人還會去購買這種汽車呢?

首先,由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影響,中國人是比較愛面子的。在購買汽車的時候,對於外觀和配置的要求也很高,為了能夠使汽車變得更加奢華大氣,真皮座椅肯定是不可缺少的。即使不是真皮,座椅看上去也是相當的具有質感。但是對於歐洲人來說,汽車最重要的是實用性,織布座椅雖然看上去並不奢華,但是透氣性比較好,坐上去也比較舒服。

其次就是天窗了,一般來說在歐洲開跑車的人比較多,而比起敞篷跑車來說,天窗的設計就顯得有些多餘了。為了降低汽車成本,在歐洲天窗的設計自然也就被大多數製造商所摒棄。而中國人則非常喜歡天窗這個設計,為了滿足中國市場需求,國外汽車品牌在設計的時候也就加入了天窗。

最後一個原因是因為在中國購買汽車,大多數的消費者都會選擇去4s店,而4s店的很多進口汽車都沒有配備真皮座椅。為了讓汽車賣出一個更好的價格,迎合消費者的想法,很多4s店都是後期給汽車加裝真皮座椅,甚至一些其他的奢華配置,價格自然也就提上去了,但其實這些後期所加裝的東西性價比都不是很高。

綜上來看,之所以中國汽車和歐洲汽車存在如此大的差別,主要還是因為觀念和習慣的影響。歐洲人比較喜歡購買裸車並且自己來進行改裝,而中國人在4s店基本上是很難購買到裸車的,這也大概能夠說明為什麼中國汽車幾乎都配備了真皮座椅和天窗的原因了。


汽車觀察家


歐洲的汽車90%沒有天窗,歐洲汽車的座椅70%是布藝的,這是為啥?

相比較來說,國人接觸汽車的時間並不長。對汽車的認識也與歐洲發達國家相比存在一些差距。在歐洲消費者的眼中,汽車就是一個代步工具,歐洲的消費者並不太在意多麼豐富的配置。國內消費者在購車的時候,往往把配置看得非常重要,大天窗,真皮座椅,大液晶顯示屏都是必備的。

歐洲的消費者認為汽車是代步工具,而國內消費者因為接觸汽車的時間並不長,往往把車子看得太過重要,會認為配置越高越好,甚至不滿足於廠家的配置,後期的話進行大面積的改裝,購買亂七八糟的汽車用品,把汽車搞的不倫不類。只能說國內消費者還沒有達到國外消費者到那個境界。

實際上,國外買車的方式與國內買車的方式存在一些差別在國外的話是可以進行配置的選裝,然後就是,廠家根據您的需求或者是選擇生產你喜歡的汽車,很多消費者認為天窗沒有太多的用處,也就省掉了天窗,但是不要覺得國外沒有天窗的車子都是低配車型,實際上有很多車子即便是沒有天窗,內部配置也是非常豐富的。

而國內是廠家把汽車做好了,然後由4s店賣給消費者,消費者只有被動選擇的餘地,國內往往低配車型都不會給你配備天窗,而到了中高配車型會配備天窗,裡面的配置相應的也就多了,很多消費者即便是不喜歡天窗,但是也會購買帶有天窗的車子,因為中高配車型都帶有天窗。

再來說一下座椅吧,國內消費者在購車之後喜歡選擇坐套,即便是帶有真皮座椅的車子也會購買座套,這讓真皮座椅情何以堪呀?個人給你的建議也就是車子如果有真皮座椅的話,那麼根本就沒有必要再加裝座套了,當然可以選擇一些透氣好一點的坐墊,但不需要全包圍。其實織物座椅也是有很多優點的,它的透氣性更好,這是歐洲消費者選擇織物的原因。實際上有很多的4s店都是在汽車賣掉之前給主動加上真皮座椅,然後賣更高的價錢,實際上國內的4s店管理也是不夠到位的。還有就是在這邊會把車子的高輪轂換成鋁合金輪轂,給安上液晶顯示屏,然後賣更多的錢或者是摺合成優惠。也就是說很多的4s店,你想提裸車的話是很困難的。

歐洲的消費者與國內的消費者對汽車的認識理解,以及需求是不盡相同的,國外的購車方式與國內的購車方式也存在差異,再加上不夠厚道的4s店。所以帶有天窗,帶有真皮座椅,以及高配置的車子才會那麼的多。





小強說說車


1、天窗真心沒用,誰沒事往天上看,就算有喜歡看星星的也是少數,而且破壞了鋼結構,有了天窗增加導軌等易損壞機會,為保證強度還要增加加強筋也是車本,若廠商無良估計就是直接開個窟窿了,若有疑問你計算一下開窗時間與開車時間若利用率低於20%,你花這個錢值不值。2、排量大了也沒啥用,普通老百姓就是市區代步,偶爾郊區玩玩,再少機會跑個長途,排量小了省油,提速要那麼快乾嘛?3、那些喜歡賽車的、不在乎油錢的、為了那幾秒提速急的投胎的、抽菸的、體味過大的確實需要天窗的通風。


竹節虛心


歐洲人,甚至日本人,其汽車的消費觀是很多中國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題主的提問就是一例。

我曾作為媒體記者,受荷蘭旅遊局邀請訪問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等城市。

在荷蘭這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穿梭,無論道路、小區、停車場乃至旅遊熱景區,我都留心觀察過歐洲申根成員國的所有車輛(26個申根成員國的車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隨處可見),得出了以下觀感——

兩箱車約佔我所見車輛總數的百分之八九十;排量普遍2.0以下;手動擋佔絕大多數;汽車品牌以德國車為主,法國車次之,美系、日系、韓系車,偶爾能看見一輛。最後,誠如題主所說,90%的車沒天窗,70%以上的車,座椅都是布藝。

我在阿姆斯特丹時,住在距離紅燈區500米左右的一五星酒店。我去的那年,正好是東風標緻206在國內上市不久,我的搭檔正好買了一輛,我曾試乘試駕過這款車。在這個五星酒店停車場,我驚訝地發現,同款的法國標緻206在此間居然停了好多,有荷蘭本地的,也有德國、比利時、法國、盧森堡、瑞典、芬蘭、丹麥、挪威和冰島等國的。我在停車場觀察其間,親眼看到倆個頭起碼1.9米的荷蘭男子走到一輛法國標緻206前,打開車門,比較捉急地坐進車裡,車從我面前開過,根本看不到他倆的臉,情景好像動畫片……

負責接待我們的是一位荷蘭姑娘,曾經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留學。她的車,正好也是一輛法國標緻206。問她:你們荷蘭男人那麼牛高馬大,買那麼小巧的標緻206,坐進去怎麼開啊?

她說,車就是一代步工具。省油、停車方便是我們買車首先考慮的要件,標緻206正好迎合了大家的需求,這不,停車場那麼多標緻206,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阿姆斯特丹,我曾採訪過一位風車主。這為風車主當時已經65歲,經營風車已經20+年,每年的收入大約80萬歐。我去時,他的風車正好在碾磨繪畫顏料。風車前,停著一輛自行車,沒任何汽車。經過交談,我大致瞭解到他的一下情況——

他住家的地方距離風車場地大約20公里,只要不颳風下雨,他每日都是騎自行車上下班。他自己擁有一輛2.0排量手動擋的歐寶兩廂車,車齡已經15年,主要用於送貨、到市區超市買東西以及惡劣天氣時上下班。他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都是政府工作人員,有自己的車,品牌是德國的,但都是兩廂、手動。家裡有一輛1.8T手動不帶天窗的德國途安,是一家人度假專用車,這車還有一項功能,就是拖行他家的帆船。

的確,我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就看見過很多車尾安裝有巨大掛鉤的途安車,從裝置巨大掛鉤看,途安是荷蘭人旅行用的最多的車。

我國不少消費者與荷蘭人一樣,對德系車趨之若鶩,但選擇確是有著天壤區別——看當年德國在歐洲上半年最暢銷車型,前三名由德國神車——“大眾三子”大眾高爾夫、大眾帕薩特、大眾POLO摘取。奔馳C級、奧迪A3A4也都上榜,歐寶新詩特排名第六、斯柯達明銳、歐寶可賽分別排名第八第九,第十就是途安,寶馬3系途觀等車未進前十。

最令人意外的是,途安和途觀這兩個車型,從當年銷售數據上看,歐洲和中國消費者,愛好和觀念正好相反!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歐洲人買車,除安全性外,最看中的是經濟適用,而不是品牌響度和豪華配置,因而天窗、真皮座椅啥的,對歐洲人而言,倆字:呵呵。

問及這個風車主:你一年掙80萬歐,為啥不買奔馳寶馬之類豪車?他笑笑說,車,就是代步工具,開奔馳寶馬的,不見得就比我有錢,我開歐寶,也不能說明我就是窮人,一句話,車,與身份和地位沒有關係。

再問他:你家距離的風車場地20公里,每天騎車是為了節約還是因為其他原因?

他說,我們當地人都有一個習慣,能不開車就儘量不開車,絕不是為了節約那點油費。荷蘭是自行車王國,為啥?因為大家覺得一可鍛鍊身體,二是非常環保。都騎車,城市道路也不擁堵,空氣質量也很好,何樂而不為呢?


勒克兒


說實話因為本人沒去過歐洲,所以真正對那邊的汽車文化了解有限,主要也是通過網絡來學習,在選車時的一些細節方面更多的只是聽說,今天暫且不論歐洲的天窗和布藝座椅能佔多少,藉此機會重點來說一下天窗和座椅這兩個配置,畢竟國內市場在這兩點的選擇上多少存在一些誤區。

本人之前的車子帶有天窗,開了七年多不到八年,真正能用到天窗的時候很少,跑高速時如果有抽菸的朋友用來出煙很方便,除此以外真幾乎沒有什麼需要打開的理由,以至於後來壞了還不知道,更多的是別人問起可以稍帶優越感的回答“有天窗”,個人感覺這不是個例,類似情況的可以說一抓一大把,有人說能提高駕駛室內光線亮度,不能否認能有些效果,但四面都是車窗裡面能暗到哪裡呢?況且開車時都是在看前方,坐車的無非是玩手機、睡覺、看窗外等,研究車內光線氛圍的時候真的很少很少。



然後是真皮座椅,這幾乎也成為了一種高檔的象徵,車上原本帶有的就沒必要說了,如果是價格相對便宜或者低配車型,原車為織物座椅很多人可能考慮花錢加配,一套真正的真皮座椅起碼得在上萬元,那在4S加個一兩千、兩三千元所裝上的說是真皮自己相信嗎?還有些都是贈送的,這基本全是人造皮革的,後期是方便打理了,但有沒有考慮汙染物排放的問題呢?有些甚至連最基本的異味都沒處理好,在所謂的提升檔次和環保之間應該如何選擇,相信只要是稍微想追求點實用的人都知道選哪個。

如果這兩個配置在歐洲的佔有率真如同問題所說,那可能更多的想要實用,是汽車文化成熟的一種體現,就自身買車而言沒必要過多的看重,在選擇低價位或低配車型時往往是預算不足,原車有就有,沒有的話真不用再多花錢去加裝。

希望以上分析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汽車實說


看來沒有一個人回答的對。我就是天窗車頂公司人員,我來告訴大家。國外,特別是歐美,講究安全,然而天窗是不安全的,特別是全景天窗。其實如果是個人喜好陽光照射下來的感覺,可以買一個小天窗,全景天窗我奉勸大家不要買,非常不安全,容易破,出事故翻車的話會造成二次傷害,所以全景天窗在國外是不受歡迎的,安全審核都過不了。而在我們這裡就像個怪胎一樣的存在,是大家的裝逼神奇。

其次,小天窗壞了,更換要上萬。全景天窗壞了,更換要好幾萬,其實出廠價只要5分之一,4S店黑的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