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迴歸併購加持 蒙牛衝刺千億不易

時代週報記者 黃嘉祥 發自深圳

蒙牛乳業(02319.HK)在海內外“買買買”的效果開始顯現。

3月26日,蒙牛乳業交出了2019年成績單,全年營業收入達790.3億元,同比增長14.6%;利潤達41.05億元,同比增長34.9%;每股盈利1.049元,同比增長34.7%。

對蒙牛而言,2020年是較為特殊的一年。盧敏放在2016年9月出任蒙牛集團總裁後,便提出2020年實現“雙千億目標”,即銷售額和市值均達到千億元。

在此大背景下,盧敏放重提蒙牛狼性文化,並自2017年起開始海內外“買買買”之旅。

除了增持現代牧業(01117.HK)、收購中國聖牧(01432.HK)旗下聖牧高科51%股權外,蒙牛還收購了澳大利亞奶粉巨頭貝拉米和澳洲乳品及飲料公司Lion-Dairy & Drinks Pty Ltd(以下簡稱“LDD”),更在今年初戰略入股妙可藍多(600882.SH)。

不過,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或將成為蒙牛乳業2020年衝刺上述目標的不確定變量。

3月26日,蒙牛公告表示,董事會預計疫情暴發可能對本集團2020年上半年度的銷售及財務表現產生不利影響。

蒙牛是否會因此調整雙千億目標,抑或繼續通過併購來補齊千億缺口?東京奧運會的延遲舉辦對其合作伙伴蒙牛影響幾何?

3月26日,時代週報記者就上述相關問題聯繫採訪蒙牛乳業,但未得到正面回應。

蒙牛方面僅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我們對於下半年的市場和行業都非常有信心。“我們全年繼續引領行業增長的目標不會改變。”

狼性併購

在輪流坐莊“乳業一哥”多年後,2011年,蒙牛被伊利乳業(600887.SH)反超,並與後者的差距越拉越大,很多人將此歸因於蒙牛狼性文化的缺失。

盧敏放出任蒙牛乳業總裁後,開始重提狼性文化。這種狼性在蒙牛“跑馬圈地”的節奏上也有著直觀體現。進入“盧敏放時代”後,蒙牛幾乎每年都有大規模收購。

2017年,蒙牛增持現代牧業股票至61%,成為其戰略股東。不過,現代牧業一度成為蒙牛乳業的“拖油瓶”。2017—2018年,分別虧損9.75億元和4.96億元,直至2019年才扭虧為盈。

根據現代牧業年報,公司2019年實現銷售收入55.14億元,同比增長11.2%;實現淨利潤3.41億元,淨利同比增長8.37億元。

蒙牛旗下奶粉板塊公司雅士利(01230.HK)在2018年扭虧之後,2019年保持了營收利潤的雙增長,但低於市場預期。根據財報,雅士利2019年營業收入為34.12億元,同比增長13.3%;淨利潤為1.12億元,同比增長114.9%。

“蒙牛在收購這些公司後,基本上在1―2年的時間內就使其實現盈利,對併購的公司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令各業務板塊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儘可能降低其綜合成本,通過這些方式令這些公司實現盈利,同時也為蒙牛的業績提升添磚加瓦。”3月27日,資深乳業分析師宋亮對時代週報記者說道。

從奶粉板塊來看,2019年,蒙牛奶粉業務收入為人民幣78.697億元,奶粉業務同比增長30.8%,佔蒙牛總收入的10.0%;其中,雅士利奶粉收入32億元,估計君樂寶奶粉收入40億元,同比增長4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是蒙牛奶粉板塊業務調整之年。2019年7月,蒙牛以40.11億元出售君樂寶全部註冊資本的51%。在轉手君樂寶的這筆交易中,蒙牛賺取了近8倍的收益。

一邊處置資產,一邊四處出擊。剝離君樂寶2個月後,蒙牛開啟了海外收購之旅。

2019年9月,蒙牛計劃支付不超過14.6億澳元(約合人民幣71.11億元)的總對價,收購澳洲網紅乳企貝拉米,由此形成“雅士利+貝拉米”的奶粉組合。2020年初,蒙牛原常溫事業部閆志遠出任雅士利新CEO,這也標誌著蒙牛奶粉板塊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談及貝拉米的2020年計劃,盧敏放在業績電話會議上表示,預計全年實現接近20%的增長,貝拉米正在有序推進配方註冊工作,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進入線下渠道。

收購貝拉米只是蒙牛海外併購的註腳之一。2019年11月,蒙牛簽署協議,擬以6億澳元(約相等於人民幣29.31億元)收購澳大利亞第二大乳品公司LDD的100%股份,該收購有望在2020年完成交割。在2019年年報中,蒙牛透露已成立國際事業部,來綜合管理海外品牌及海外市場業務。

3月27日,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盧敏放上臺之後,蒙牛整個狼性文化的迴歸,對內進行架構調整,整合內部資源,對外四處併購,而這些併購支撐了蒙牛未來五年國際化的基礎。

不過,頻頻併購也令蒙牛負債節節攀升。

財報顯示,2019年,蒙牛未償還計息銀行及其他借貸增加至234.728億元,相比較2018年的147.153億元,增長37.3%。對此,蒙牛乳業稱,計息銀行及其他借貸增加主要是由於2019年內新借貸以支付收購貝拉米所致。

衝刺千億面臨變數

進入2020年,蒙牛“買買買”的步伐還在持續。

1月,蒙牛宣佈,擬以現金約4.58億元戰略入股“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雙方將在奶酪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3月25日,妙可藍多披露定增預案,擬向東秀實業和內蒙蒙牛定增募資不超8.9億元,其中內蒙蒙牛作為戰略投資者認購3.1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因涉嫌違規佔用資金,妙可藍多當晚就收到了三封警示函;上述定增計劃或存終止風險。

戰略投資標的深陷監管風波,為蒙牛實現“雙千億目標”增添了不確定性。

蒙牛要在2020年實現銷售額過千億元,意味著2020年其銷售額要比2019年銷售額同比增長26.5%。而蒙牛2017—2019年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1.86%、14.66%、14.57%,若按照現在的增速計算,那麼2020年蒙牛的營收約為900億元。

屋漏偏逢連夜雨。疫情的蔓延,也對蒙牛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多位業內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雖然蒙牛發展非常強勁,但受疫情影響,想要在2020年實現雙千億元目標面臨的難度非常大。

東京奧運會的延遲,也在一定程度上給蒙牛造成影響。2019年6月,國際奧組委宣佈與可口可樂、蒙牛三方簽署了聯合全球合作伙伴協議,合同期限至2032年。據媒體報道,這份合同價值高達30億美元,其中包括15億美元的贊助費。

“在快消領域的營銷當中,體育是一個制高點,奧運會和世界盃是制高點上的皇冠。”宋亮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加上東京奧運會延期,打亂了蒙牛今年的整個營銷計劃,可能導致蒙牛實現千億目標的時間推後。

“如果貝拉米和LDD公司在今年順利並表,預計能為蒙牛帶來50億元的營收體量,但距離千億目標還有50億元左右的缺口,還需要橫向併購。”宋亮對時代週報記者說道。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