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與誠齋體:"活法"的最高體現與理學的影響

導語:南宋中期時,文壇上出現了四位著名的詩人,他們被後世文人稱之為"中興四大詩人"。但是這四個詩人究竟是指的那四個人,不同的學者卻有不同的說法。

楊萬里與誠齋體:

尤袤

梁溪也就是尤袤指出,中興四大詩人應該是指范成大、楊萬里、蕭得藻和陸游。但是楊萬里又指出,中興四大詩人應該是指的范成大、蕭得藻、陸游、尤袤。蕭得藻的詩在後世流傳中便失傳了,因此沒有什麼名氣,而尤袤流傳下來的作品也不多,名氣也不是很大。

南宋中期的社會背景

南宋中期,宋朝與金的對峙逐漸走向了穩定的局面,中途雖然出現過幾次戰爭,但是規模和時間都不是太大,金沒有足夠的實力消滅南宋政權,而南宋也沒有實力去反抗金。

在於南宋內部,政治鬥爭的焦點問題仍舊是和戰之爭。雖然處於相對和平的社會環境中,但是文人們的愛國熱情仍舊沒有減少,而且這個時期文人們發出的抗戰的聲音反而是時代的最強音。

楊萬里與誠齋體:

辛棄疾

這個時代,取得成就最高的詩人是陸游,成就最高的詞人則是辛棄疾。除此之外,優秀的文學家還有范成大、楊萬里等人。但是同時,苟且偷安的思想也逐漸流行開來,並且迅速佔據了上風。

楊萬里與誠齋體:

范成大

張俊用兵失敗後,在隆興二年,南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隆興和議。在投降之風的刺激下,愛國文人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他們在歌詠抗戰的同時,又感慨報國無門的失落與悲涼,使得愛國文學達到了歷史上的最強音。

南宋中期的民族矛盾十分地尖銳,階級矛盾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南宋的國土面積減少了一半,卻要承擔著更重的經濟負擔,農民要承受更多的壓迫與剝削。南宋的統治者也沉迷享樂,這樣的社會背景使得文人們對於現實的關注更深了。

我們可以看出,江西詩派對於文學的影響仍舊很深遠,但是這個時期優秀的作者雖然都受到過江西詩派的影響,可是卻不能完全算作是江西詩派的詩人,例如陸游、范成大等人便是如此,他們在早期加入了江西詩派,但是後期卻退出了江西詩派。

楊萬里與誠齋體:

陸游

除此之外,南宋中期的詩壇還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文學風格十分多樣。並且理學的發展,對詩歌也具有很深遠的影響,中興四大詩人的詩歌創作都受到過理學的影響。

楊萬里的文學主張

楊萬里做出的最卓越的貢獻,便是他創作的"誠齋體",在當時及後世都享有盛名。直到清朝,很多文人都在刻意地模仿"誠齋體",例如袁枚等。

楊萬里的詩文中體現出了強烈的愛國情懷,他創作了很多的政論文章,主張抗金,警告統治者要任用賢能,守護南宋的國土。楊萬里還具有較強的民本思想,他勸誡統治者和官府不要橫徵暴斂。

楊萬里與誠齋體:

楊萬里

楊萬里的詩歌創作還受到了理學的影響,他主張描寫日常生活中的細節,並通過這些細小的事物來表現自己透脫的胸襟。楊萬里的詩歌創作主要是受到了張俊的影響,張俊反對過度地追求錘鍊語言,他指出詩歌應該應該追求詩歌的內容,並主張從生活中的平易之中獲取詩歌的靈感。

楊萬里的創作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時期是學習江西詩派創作的時期,第二個時期楊萬里主要在學習晚唐時期的詩歌,最後一個時期則是效法自然時期。

他的詩論主要也是這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主要沿襲發展江西詩論,楊萬里的創作雖然最後跳出了江西詩派的束縛,但是在早期,仍舊是借鑑了江西詩派的注重錘鍊、點鐵成金的藝術手法。但是他又不是一味的借鑑和模仿,而是講究融合。他的創作還融合了《左傳》、《莊子》等的特點。

楊萬里與誠齋體:

陸龜蒙

中期,楊萬里比較推崇晚唐的半山風格,他對晚唐的詩歌風格尤為地推崇,其中最推崇的文人還是陸龜蒙。他甚至將晚唐的詩歌稱之為"風雅之遺音"。他的很多詩歌,都很明顯地帶有晚唐詩風的特點。

最終,楊萬里悟出了創作詩歌不能只效仿前人的創作,而是要敢於創新敢於超越前人的創作。他還主張師法自然,因為他認為大自然給詩人提供了最豐富的創作源泉,詩人的創作應該去自然中尋找靈感。

在後期,他逐漸摒棄了江西詩派以學問作詩的偏向,而提出了以才氣作詩的主張,這些主張使得他的詩歌過分地講究含蓄與韻味。他還主張詩歌應該講究神似而不是形似,這些主張在他的創作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楊萬里與誠齋體:

陸游

從內容上看,楊萬里最擅長還是那些描寫山川風光、自然景色的作品。除此之外,那些描寫日常生活的詩歌也比較優秀,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情趣。楊萬里還有一些詩歌在表現國事和民生,但是成就不如陸游的高。

誠齋體的藝術風格

楊萬里的詩歌創作具有獨特的藝術個性,他的詩歌被後世的文人稱之為"誠齋體"。"誠齋體"最顯著的特點就"活","活"源於呂本中、蘇軾,他們二人的創作也是以"活"為核心的。

楊萬里與誠齋體:

蘇軾

但是體現"活法"成就最高的是楊萬里,這個說法是得到了大部分學者所公認的。我們說的"活法詩"基本上都是對誠齋體的行人。劉克莊指出,誠齋體是真正獲得了活法的技巧的。而越是小巧輕靈的詩歌,就越是能體現活法的特點,所以說,楊萬里的絕句成就是最高的。

誠齋體的活法主要體現為五點,第一點是細膩小巧、機智敏銳。楊萬里擅長捕捉瞬間的事物、動作或者是感受,將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事物予以描寫,並能從中提煉出詩情,並能體現出一種情趣。

就比如《小池》一詩,就抓住了蜻蜓停留在荷葉上的一幕,對這個場景進行細膩的描寫,體現出了一種閒適的生活情趣。

第二點是想象奇特、立意新巧。就算是在處理最常見的題材時,楊萬里也擅長從別人想不到的角度落筆。在寫景的詩中,最能體現這個特點,甚至是達到了他說的"別眼看天工"的地步。

他筆下的山川景物即不同於謝靈運的渾然一體,也不像王維的專注於靜景,充滿了禪趣,而是具有他獨特的藝術個性。楊萬里極其擅長使用擬人的手法,使得詩歌風格更加地生動活潑,並且能與表達的感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第三點是層次曲折,深婉多致。就是指,他在表達感情或者是揭示問題時,並不是直接就表現了出來或者是全部都一起表現出來,而是一層一層地進行揭露深入,使得詩歌避免太過於陳俗、平庸。

最能體現這個特點的詩歌是《重九後二日同徐可章登萬花川穀月下傳觴》,楊萬里常說,這首詩來源於李白的《鶴林玉露》,可是卻將李白的意境表達得十分曲折委婉,這邊是誠齋體的長處。

第四點是調侃諧謔,使得作品的風格比較地幽默風趣。這類作品還顯得比較地俏皮輕鬆。值得注意的是,這類作品雖然比較滑稽幽默,卻比較自然,很少讓人感受到油膩。反而在不經意的幽默中,體現出了一定的情趣。甚至還有一些詩歌,通過幽默表達了辛辣的諷刺。

第五點是詩歌風格清新自然、語言平易通俗,這一點與"活法"相搭配,更能體現楊萬里詩歌"活"的特點。即使是曲折的構思或者是尖利的諷刺,楊萬里都能夠將此自然而然地流暢表達出來,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他在創作的過程中,還經常使用接近口語的語言,有時候甚至直接使用俚語,這些更增加了他詩歌幽默風趣的特點。

楊萬里與誠齋體:

楊萬里

楊萬里的詩歌會形成這樣的藝術風格,主要是受到了理學和禪學的影響,理學格物致知的觀念,要求詩人在文學創作中要與自然萬物與日常生活建立緊密的聯繫。而理學還使得楊萬里對自然萬物,抱有一種熱愛的態度。

楊萬里不僅善於觀察事物,還善於將理學以及禪學的睿智、平和融入到詩歌的創作中,甚至還達到了以禪入詩的最高境界。而楊萬里的新奇、活潑、幽默又與理學家的語錄體和禪宗的公案體具有相似的特點。

楊萬里詩歌的最大確定在於取材太過於細小,由此導致詩歌的意境比較狹窄。很多時候,他的詩歌遊戲淺露,就是受到了內容與題材的影響。如《凍蠅》,雖然立意新奇,但是卻沒能給人留下餘味。

結語:南宋中期,出現的"中興四大詩人",他們的詩歌是南宋中期在詩歌創作方面取得成就最高的。楊萬里的詩歌,被後世的文人們稱之為"誠齋體",他的詩歌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活"。

楊萬里與誠齋體:

楊萬里雕像

楊萬里最擅長描寫的,就是從平常小事入手,通過小事表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楊萬里的詩歌具有幽默風趣的風格,但是他的幽默風趣卻又使得詩歌的諷刺更加地辛辣。

參考書籍:郭預衡《中國古代文學史》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