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楊萬里《秋涼晚步》

「詩」楊萬里《秋涼晚步》

楊萬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縣)。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歷任國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廣東提點刑獄,吏部員外郎等。反對以鐵錢行於江南諸郡,改知贛州,不赴,辭官歸家,閒居鄉里。

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其詩早年學“江西詩派”,後用心於晚唐詩人,50歲後忽有所悟,摒棄諸家,由師法前人到師法自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誠齋體”。詩歌多吟詠自然景物,善於捕捉稍縱即逝的細節,乘興走筆,構思新巧,語言通俗明暢,幽默詼諧,筆調清新。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著有《誠齋集》等。

「詩」楊萬里《秋涼晚步》


《秋涼晚步》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

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


詩歌賞析

楊萬里,號誠齋,是南宋著名的文學家、愛國詩人,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他一生作詩兩萬多首,現存詩四千二百首,詩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誠齋集》,被譽為一代詩宗。

楊萬里最初師承江西詩派,後又以王安石及陳師道為宗,還曾模仿過晚唐詩作。在經過了一段對別人的學習與模仿之後,楊萬里將自己的詩作付之一炬,決心擺脫前人的束縛而自成一家,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

“誠齋體”的風格特徵有二,其一是詩人由景生情,情景共融;其二是避開佶屈聱牙的字句或生僻的典故,而採用近於口語的語言和簡潔流暢的章法進行創作。

今天分享的這首《秋涼晚步》就是“誠齋體”的代表之作: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

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

秋天真的是讓人感覺悲涼的季節嗎?未必是這樣吧,輕微的涼意正是最舒適的好天氣。

碧綠的池水中紅色的荷花已經落盡,可依然有新長出的荷葉,已經有小銅錢那麼大了。

古代詩歌中素有“悲秋”情結,這種悲愁情結的背後,蘊涵的是文人對生命流逝的無奈感和自身遭遇的悲涼之感。早在《詩經•小雅•四月》中就有“秋日悽悽,百卉俱腓。亂離瘼矣,爰其適歸。”

屈原的《九章•抽思》也寫道:“悲秋風之動容兮,何回極之浮浮。數惟蓀之多怒兮,傷餘心之憂憂”。而確實能稱得上“寫秋景入畫”“千古言秋之祖”的,還應該推宋玉的《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其後又有杜甫在《登高》中留下的窮途抱恨、傷時憂國的千古悲秋形象:“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歐陽修的《秋聲賦》更將悲秋文學推上了巔峰:“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悽悽切切,呼號憤發”

柳永一生曾寫過大量哀婉蕭瑟的作品,如“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漸覺一葉驚秋,殘蟬噪晚,素商時序。”“對蕭蕭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同樣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令人傷心的慘淡秋景。

可這首《秋涼晚步》卻不同,詩人跳出了傳統的“悲秋”情緒,用了兩個轉折完成這首詩:秋天一定傷悲嗎?不,這種天氣最舒服;荷花都掉落了啊!不,新長出來的荷葉已經有銅錢大了。全詩洋溢著一種愉快、樂觀的情緒,簡單直白,讓人讀來甚是歡喜。

楊萬里一生為官清正廉潔,在朝剛正敢言,而又因此始終不得大用。他不屑升遷,不貪錢物,曾在杭州上任時就準備好回鄉的盤纏,退休時僅有自家老屋一間。當時詩人徐磯稱讚他“清得門如水,貧惟帶有金”。都說詩如其人,我們也可在此詩中窺見一二。

古往今來,詩人尤其喜歡在秋天有感而發,既有很多悲秋作品,也有不少與此詩一樣“反悲秋”的詩篇,比如劉禹錫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蘇軾的“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曾豐的“宋玉所悲吾所喜,長哦聊復發秋聲”等。

這些詩都說明了古代文人突破詩歌“小傳統”中多樣的情感表達。也更加說明了詩歌是為了抒發內心的感情,是“在心為志,發言為詩”的肺腑之言。傾注了真情在其中,不論是傷春悲秋,還是樂觀向上,都具有感染人的魅力,都能流傳後世,與無數讀者“心有慼慼焉”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借詩中的一句送給大家——“輕寒正是可人天”,祝你在這個秋日度過一個美好的假期。


「詩」楊萬里《秋涼晚步》

吳冠中《秋荷勝於碧》

「詩」楊萬里《秋涼晚步》

黃永玉《荷》

「詩」楊萬里《秋涼晚步》

林風眠《西湖秋色》

「詩」楊萬里《秋涼晚步》

黃秋園《青松讀書圖》

「詩」楊萬里《秋涼晚步》

溥儒《秋荷》

「詩」楊萬里《秋涼晚步》

齊白石《秋荷》

「詩」楊萬里《秋涼晚步》

張大千《墨荷》

「詩」楊萬里《秋涼晚步》

佚名《賞荷圖》

「詩」楊萬里《秋涼晚步》

石濤《秋澗橫泉圖》

「詩」楊萬里《秋涼晚步》

任預《半村黃葉一肩秋》

「詩」楊萬里《秋涼晚步》

黃桂秋《山水》

「詩」楊萬里《秋涼晚步》

周昌谷《聽秋圖》

「詩」楊萬里《秋涼晚步》

黃賓虹《山峰秋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