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说书人带你领略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序言

张国荣的故事,一篇文章难以尽述,但本文的目的,是给并不了解他的读者,一个初步的科普。起码阅读了本文以后,这个人在你心中应当不再是个符号,而是具有活生生作品的艺术家。他的电影《阿飞正传》里,有一句叫做“给我一分钟,我们做一分钟的朋友”。而我贪心些,需要你给我十分钟。

当然,如果真的爱上了张国荣,那或许给出的不再是十分钟,而是一辈子。

说书开始。

十分钟,说书人带你领略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第一章 回到1977

事有起伏,情有因果。无论多大的腕儿,开始的时候,都要有个青涩的创业时期,张国荣自然也不例外。

只不过有人是刚出道,靠着过硬的实力,一炮而红。或者是勾上了制片人,一炮儿而红。这两点张国荣都不沾,既没有背景,能力也并不过人。

他是靠歌唱比赛入行,得了第二名,然后坐了几年冷板凳——在70年代,他长发亮片装又流里流气的台风,并不被大众所接受。当时签他的公司是宝丽多(如今隶属环球),一个听起来跟肉粒多、果粒橙很类似的唱片公司。

在这段时间里,张国荣所出的三张唱碟(一张ep,两张正常唱碟),销量都特别难看。这里面不仅有张国荣唱功的功劳(那时候唱功还很拙劣),公司不给他好的选曲,一味让他翻唱别人的旧歌,也是一大缘由。毕竟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没出现要大红的样子。

​这几张碟里,无论是唱法还是嗓音、节奏感都与之后几年的张国荣截然不同,给人感觉有点像罗文被踩了尾巴。也正因此,很多歌都无法发挥出该有的风采,比如《油脂热潮》。虽然是翻唱的英文歌重填词,可胜在歌曲精彩,俏皮而充满节奏,可此时的张国荣演绎起来,却不免令人皱眉。

此时的张国荣还算不上一个音乐人,只是半只脚踏进歌坛的初生牛犊,但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四十年后的今天,他以前滞销的首张唱片《情人箭》,已经被炒到了天价,甚至高过他任何一张经典。

十分钟,说书人带你领略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如果非要选出一首仍算不错的歌曲,作为在宝丽多的代表作,《情人箭》专辑里的一首英文歌《thank you》是不错的选择。

在这首歌的演绎上,张国荣虽然依旧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唱法,可情真意切。前几年环球唱片出了一张张国荣的纪念唱片《miss you much》,选了他人生里较为重要的一些歌曲,而这张唱片里所选的最早期代表作品,也是这首《thank you》。也侧面表明了,它本身的质素,在当时的张国荣专辑里,算是较为出挑的一首。

第二章 扬眉吐气

不管是武侠小说还是网络小说,都有一个屡试不爽的模式——主角开始的情况都比较惨,然后就要通过一个契机走向成功了,就像张无忌掉山洞捡九阳真经,郭靖遇见洪七公之类的,这也是小说与现实最大的不同,不管开局多孙子,以后也一定扬眉吐气,而现实并没这个保障,或许恰恰相反。但对于张国荣来说,这倒是实情。因为在沉寂了几年以后,他真的翻身了。

由于之前几张唱片醉人的销量,他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机会出碟,反而拍电视剧有了些许名气,并成功的化身为“郊县天王”,在泰国等地成了炙手可热的红人。

可他总是要唱歌的——到了1982年,他来到华星唱片,遇到了伯乐黎小田。在他的指点之下,张国荣改变了原有的唱腔,在气息的把握,咬字的力度上,也都有了质的飞跃。于是,他在第二年出了又一张唱片,风继续吹。

这张碟在封套上跟选曲上已经看得出与之前定位的不同,他不再是《情人箭》上面土里土气的城乡结合部少年,而是化身成了琼瑶剧一般的男神形象。同时曲风上也相对前进了一些。

本专辑里最出名的歌,自然是第一主打,风继续吹。虽然是购买了山口百惠的歌曲版权,重新填写的粤语歌词,可这首歌成为了张国荣日后重要的一个标签。几乎每一场演唱会,他都会演唱这首第一次带给他掌声与肯定的歌曲。

十分钟,说书人带你领略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十分钟,说书人带你领略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不过,风继续吹的销路并没真的让张国荣一飞冲天,还得再蛰伏一段儿。如果看下这年的劲歌金曲颁奖礼就会发现,他仍然在坐冷板凳,只不过排名已经到了第一位,全年十大劲歌金曲,按票数与评委选择,他恰好是入选的第十一位,属于冷板凳里的霸主。

但在此之后,张国荣开始找到了自己当时最佳的艺术定位——一个不羁且浪漫的大情人形象,酷似50年代影星詹姆斯迪恩的传统反叛者。有趣的是,詹姆斯迪恩的代表作《无因的反叛》在香港的译名,就是阿飞正传。

1983年,迈克尔杰克逊在美国爆红,在魔城25周年晚会的舞台上唱响了绝世神曲《billie jean》,宣布了一个新时代的降临。从此,劲歌从以往简单的迪斯科舞曲里脱离出来,变得更具艺术性与流行性。

而一向紧跟时代潮流的香港,自然不能落后于人。此时急需这样一个演唱劲歌台风动感的新代言人,张国荣应运而出。他的《monica》一曲,成功令本来不冷不热的事业,变成了喷薄而发的火山。

今天听来,这首歌粗糙的有些可笑。但在当时的年代,这样动感的韵律,配合张国荣精心设计的手势,舞步,是赢得了万千青年男女的欢心。他真的走红了。

在84、85年之中,他唱出了一系列深受听众喜爱的劲歌。今天听来,不少曲子时代感很足,编曲都很八十年代,不过有些歌曲的旋律性相当好,比如甜蜜的禁果,少女心事等作品,今天听来,依然颇为动听。

十分钟,说书人带你领略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当然,这些快歌都无法超越最初的那首monica——99年的时候,电视台给张国荣颁劲歌金曲致敬大奖,他又唱了这个歌。时隔十多年,当时听它的年轻小孩,今日都已经成为支撑香港乐坛的中流砥柱。可以看到演出视频里,刘德华同郭富城一路的拍掌附和,在台下跟着唱,脸上亦有激动喜爱的神情,一如回到当年,也许这个时代已经不是那个时代,可张国荣仍是张国荣。

十分钟,说书人带你领略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十分钟,说书人带你领略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第三章 明星

到了1986年,张国荣经已完全成熟,无论是台风抑或是唱功,都已经有了固定的模式,在八十年代的形象算是基本形成。张国荣也有了新的追求,从华星唱片转到了新艺宝。

新艺宝就是电影公司新艺城的附属机构,因为规模小,成员少,所以分外重视对张国荣的打造,可以说是全部精力集中于一身。经过全公司的倾力打造,一张《Summer Romance》横空出世。

如果说张国荣的音乐哪些值得收藏,从这张唱片开始,才真的有讨论余地。之前虽然有好歌问世,可碍于成本,每张碟都要塞进几首不知所谓的歌曲。比如一张以“青春动感”为主打的专辑《Leslie》,竟然可以配上80年代武侠电视剧的主题曲,简直是古今大战秦俑情,一张碟穿越了两个时代,割裂的如此夸张。

而这些问题,在这张《Summer Romance》当中完全见不到——它的十首歌是经过绝对的精挑细选,哪怕有电影插曲,也是黄霑古为今用的时尚风情,一首《倩女幽魂》,彻底跟千篇一律的电视主题曲风格拉出档次。

这张唱片也彻底令他与谭咏麟有分庭抗礼的资本,而不再是追赶的后进者形象,如两座巨山一样奠定了香港流行乐坛的商业基础,所谓的“谭张争霸”,此时正式进入白热化状态,双方都开始各出奇谋,受累的是艺人,享福的是听众——毕竟有压力,才有不断出好作品的动力,这时的谭咏麟也出了许多高质量歌曲,这里不便赘述。

十分钟,说书人带你领略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与此同时,这张碟也是他在香港卖的最好的专辑,是当年的全港销量冠军,七白金,三十五万张。

这并不算是张国荣最好的一张专辑,不过却正赶上了最商业化的张国荣,也是唱片事业最繁荣的年代,两种因素一拍即合,令今天的香港歌手可望不可即。说到底,唱片本身的质素自然重要,可到最后还是得由环境和时代所决定,只凭个人是决计无法扭转。

第四章 Final Encounter

88/89年时期,张国荣走到了一个新境界。

首先,他的老对手谭咏麟退出了颁奖礼,双雄争锋的局面一下被打破,变成他一个人随心所欲的游乐场。

也许正因如此,才有了武侠小说里独孤求败的气势跟心境,他毅然决然的告别了歌坛。这个举动虽不算惊世骇俗,但在港乐甚至是整个华语乐坛里,都是极少见的,毕竟古语有云,有钱不赚,王八蛋。

但无办法,张国荣就是要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传奇艺人。此时金钱与市场已经不是他优先考虑的事情,因为这些东西都会主动来找他。他所需要的,是个人更高的艺术追求。

十分钟,说书人带你领略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在最后几张专辑里,无论是劲歌或是慢歌,张都尽量多的利用本土创作来演绎,而不是一味的克隆日本,这个做法也体现了此时香港歌坛的崛起,以及艺术上的独立。也的确做出相当多的经典歌。

同时,他开始了自己作曲。风再起时,想你,沉默是金,都属于这时期张国荣自己创作的精品歌曲,对一个根本不识谱的人来说,这样的成品无疑让人惊讶。也证明了乐感跟天赋这种事确是真实存在的。

​于此同时,他举行了告别乐坛演唱会。

这是张国荣最具名气的一场演唱会了,因为接受程度最广:老歌迷会非常的喜欢,全盘接受。新歌迷由于后期音乐而爱上他,对之前的八十年代音乐也就只有跟着消化,爱屋及乌。但反过来,老歌迷里对张国荣后期改变风格,而无法接受的,却不在少数。

而无论是早期晚期,保守创新,这场演唱会都成了两者的重合点。

​如果故事就从这里结束,那也已经是一段精彩与完整的江湖励志故事了,一个弱冠少年,经过各种机缘与努力,进入娱乐圈,开始了影视歌三栖的奋斗生涯。

起初他的路程走的并不顺利,有许多人冷嘲热讽,在这个圈子里,显得很不起眼。可他还是并未放弃,积极的沉淀,修炼舞功,积攒内力(内在魅力),终于,在经过了八年的努力以后,他借着亚洲乐坛前进的东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也终于大红,在电影上也谋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不过相对于音乐,还只是简单的一线,并不出奇。

这时候他有了一个旗鼓相当的好对手,成名也早过他很久,是极具人气的大明星,两人大战三百回合,惺惺相惜,虽不是生死之交,可也有了高手之间的深深敬意。

可惜,虽然当事人表示无所谓,可台下的两方拉拉队先干起来了,双方都因为各自支持者的竞争而产生了杀父之仇,为了缓解这种趋势,大明星首先表示不在与人比武,只作为一个世外高人一样的元老级人物游走在大江南北。

而没有了对手的少年人也因没了对手,觉得寂寞难当,空留虚名,因此直接玩了个更绝的,退出江湖,展露了一种‘你不比剑,我直接把剑都掰折’的气魄,留给世人的,是口口相传的音乐跟人所共知的盛名,成功杜绝了抛物线人生原理,从低谷一路走起以后,上到了顶点,而没有渐走下坡,反而是直接停笔不画了,一派高手之风。

按理说,故事在这里画上句号,已经是个充满励志,又带有艺术气息的好故事了。可张国荣今时今日能成为传奇,被无数人铭记,这样的经历还远远不够。甚至相对于他的整个人生,这只是一个开端。他带给世人的,远不止眼前这些。

十分钟,说书人带你领略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第五章 宠爱/红

宠爱,是张国荣复出歌坛的第一张唱片,全球销量超过了200万,达到了他人生销量的巅峰。

这个碟名的含义,是“张国荣最宠爱的十首电影主题曲”,专辑本身的销量,非常直观的看出了乐迷与影迷对于他的宠爱与支持从未变更,甚至随着时间,与日俱增。

如果单纯看这张唱片,其实几无惊喜可言。因为里面的大多歌曲,都零散的见于之前这几年他的电影里,或由他来演唱,或由别人演唱,只不过他自己那部分从未录制出完整的cd版,也未单独上市宣发,这次的出版算是一次重新制作与整理。

不过的确,对于以前并未认识过他的人,他这样一张唱片是很适合拿来试听的,因为好歌很多,也很上口。这点相信是很多人对于好听歌曲的唯一甄别标准,而在这一点上,也许是出于电影剧情的迁就,张国荣这几首歌都挺老幼皆宜。

但这张专辑的畅销,对张国荣音乐艺术的提高,并无实际的作用,它更像是一个华丽的前奏,引出了我们这一章节的绝对主角——《红》。


十分钟,说书人带你领略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红是妖艳的颜色,歌姬跳舞时候为了吸引人会穿它;

红是革命的颜色,先烈们手中挥舞的正是它;

红还是浪漫的颜色,年轻人谈恋爱喜欢送它,多显绮丽。

它代表了太多含义,也承载了太多幻想。

我想正因这样的复杂,才让无数的艺术作品都围绕这个颜色展开,而这里面最熟悉的一个,无疑是张国荣的这张碟。

十分钟,说书人带你领略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从《红》开始,都是一个完整而成熟的感性歌者形象,比张学友多些性感,比达明一派少点妖娆,讲的问题总是少儿不宜,可态度始终坦坦荡荡,一切矛盾的事情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便是此时的张国荣。

所以他可以在香港回归的时候一本正经作为香港几个文艺界代表(听着就有老干部范儿)站出来歌唱祖国,就像个大龄林妙可。

十分钟,说书人带你领略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也可以站到红馆舞台上,猩红的高跟鞋外加闪光水晶亮片西装,极尽声色之娱,让人目不暇接。

十分钟,说书人带你领略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而此时的音乐水准,也随着离商业化越来越远,而凸显出了别样的精致。

人就是这样的,当你不必再取悦大众的时候,做出的东西,往往有所谓的“脱俗”。可惜这点并不是所有人都做得到,因为众所周知,没饭吃是会饿死人的。

但张国荣自然没有这个顾虑。他以前的种种荣誉,已经可以足够他横跨华语歌坛,做出各种先锋的尝试,哪怕有哪里失败了,只要顺势怀旧一下,唱两首自己80年代的成名曲,依然是“老牌天王”张先生。

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实在不是每个音乐人都能赶上的。

也正因此,《红》这张唱片极度与商业性作对,但选取的歌又都很注重旋律性,是一种用主题与传统审美决裂的做法,保守又坚决。——说保守,是因为他不敢像摇滚乐一样彻底放弃流畅的旋律与精致的唱腔,说坚决,是他本可以不这样做,但仍如此选择。

第六章 我就是我

说到张国荣的后期音乐,演唱会实在是不得不提的一件事。相信荣迷早已熟稔于心。没错,就是97跟热情。

这两场演唱会给他吸引了无数的后进歌迷,也让他音乐上的质素上去一个台阶。从97时的面具揭开,唱出一曲《风再起时》的时候,注定是一个令歌迷疯狂的时刻,兴奋程度爆棚,因为这句唱词实在等了六年,未免已经太久。即便是今天在影像上重温,这一幕依然的激动,也惊心动魄一样的质感,不需要爆破,只要他满场演给你看,已经是一种震撼,这对于每一个优秀的歌者,每一台优秀的演唱会,都是应当做到的,而这在张国荣处完成的亦很令人满意,虽然在卖座之余,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质疑他过于“妖艳”,可到了今天,全部烟消云散,只剩下了艺术的隽永可以永远流传。

而热情演唱会,则是他个人风格的巅峰,但这并非是大众审美的范畴,需要进一步了解这个人,才会有更震撼的视觉冲击,否则很难真正领会其中的奥妙。这也是该演唱会不如97那么具有广泛肯定的原因,虽然它在艺术上更加成熟。

​这也是张国荣后期音乐的一个缩影——走的太快,难免要顾及后面的路人。

十分钟,说书人带你领略张国荣的音乐人生

所以,在后期的音乐里,他给自己设立了两种基本风格,一种是清淡或悠长,如《侯斯顿之恋》,《不想拥抱我的人》,《春夏秋冬》,诸如此类,令人如沐春风。这算是他向大众做的一种妥协,也确实起到了效果。

而另一种,则迷幻且动感,比如《大热》或者是《同道中人》,快慢皆宜,但主题大都不脱爱与人性。主题上与传统的流行歌曲相比,更加的隐晦。这里面出现了很多流行音乐里的擦边球,比如《怪你过分美丽》,《左右手》,《路过蜻蜓》。这些歌曲在其他人的专辑里,绝不会做成商业主打歌,但在张国荣的碟中,却已经算是“非常大众”的选择。——也的确,这些歌曲都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左右手》甚至由于太红,而获得了99年电台播放率最高的至尊金曲殊荣,在当时四大天王统治乐坛的时代,算是老歌手的一次“完美反攻”。

​这时期的张国荣专辑,可说是曲曲皆有可听性,除了一张为了试水台湾歌坛,而灌录的《春天》以外。当然,低劣的口碑与不如人意的销量,也证明了张国荣并不适合台湾苦情流行歌的口味,那是张信哲们的天下。

这几年在抖音大红的《玻璃之情》,也是当时张国荣的一首沧海遗珠。虽是自己作曲,却并非是主打歌,而是最终遗作里,并不算起眼的一首歌。可超前的歌词意象,以及哀而不伤的旋律,都令它历久弥新,与张国荣这时期的所有歌曲一样,具备预防时代淘汰的功效。这时期的歌你大可点开随机欣赏,都不会觉得有年代的落差感,虽然它距今已经过了20年。

说到这,虽想继续,却终究只能搁笔。不是说书人要留扣子,实在是书里的这位爷,至此已再无可书——由于抑郁症缠身,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随着年代的逐渐流逝,张国荣三个字,越来越成为一个标签,一个香港黄金时代的缩影。而非具象的人,以及具象的作品。

希望看完这篇文章,令大家对张国荣的音乐有个初步的了解,也谢谢这十分钟里,大家在这里听我说书。

正所谓:

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道走中央。 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

多谢诸位。

全文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