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擡社區“擡頭”記

榮昌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侯新宇

春風如剪,處處春意萬千。

3月28日,正值春耕時節,在河包鎮雷抬社區,連綿不斷的山野“甦醒”了,春意從泥土中破土而出。一群群村民揮著鋤頭,捲起一股股泥土芬芳,灑下一年新的“希望”。

雷抬社区“抬头”记

很難想象,眼前這片廣袤的熟地,以前是雜草叢生的“撂荒地”。產業發展不起來,黨支部凝聚力、戰鬥力自然減弱。河包鎮雷抬社區因此被確定為軟弱渙散黨組織。

“如何將產業薄弱變為產業興旺?”河包鎮黨委與雷抬社區黨支部不斷思索答案——要充分利用資源,發展高產質優的高粱、水稻、紅薯等種植產業,把群眾“嵌”在產業鏈上,把企業“連”在發展線上。

要想發展產業增加群眾收入,必須“抱團取暖”。去年10月,雷抬社區成立重慶市均博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500餘畝,同時集中600餘戶村民,為他們統一供種、統一提供技術、統一回收產品,並將收益全部返還給村民。這不僅提高了種植產量和質量,也提升了村民的積極性,村民的致富“路”有了方向。

雷抬社区“抬头”记

產業發展起來,雷抬社區黨支部也不斷抓班子強隊伍,凝聚力和戰鬥力得到提升,軟弱渙散黨組織也合格“摘帽”。為了鞏固發展成效,雷抬社區繼續加強產業發展力度。

今年3月,雷抬社區投入資金5萬餘元,為村民免費提供品質優良的水稻、紅薯、高粱種子8000公斤,用分散播種、就近移栽的方式,讓村民自行負責農作物的澆水、施肥、除草等日常管理。待農作物成秧後,就集中移栽,既有利於管理,也提高了農作物的成活率。

“粗放型的種植業產值低,回報率低。”河包鎮雷抬社區黨總支書記段佐軍說。作為農業種植專家的段佐軍,利用自身優勢,與西南大學、市農科院等高等院校緊密合作,種植院校研發出的渝香優、渝薯198、特高1號等優良品種作物,並聘請專家對村民們統一進行培訓,提高種植水平。

產品出來了,賣哪裡?怎麼賣?段佐軍介紹,為解決銷售問題,合作社與規模較大的糧油公司、酒廠及河包鎮當地澱粉加工廠合作,以高於市場價的20%統一回收村民的產品。

“過去種糧食效益低,現在既不愁技術,也不愁銷路,效益也好。”雷抬社區9社村民黃叔林種了4畝高粱,想著下半年的豐收,他滿是期待。

“村裡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一片片土地都閒置了,看著心痛。如今,我們‘盤活’土地,不僅讓土地得到充分利用,村民們也有了致富的‘出路’。”段佐軍說。

7月,高粱成熟;8月,水稻收成;11月,紅薯豐收……今年雷抬社區紅薯、水稻、高粱種植產業的總產量預計將達到150萬公斤,產值有望突破300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