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家秘史《我们仨》


钱家秘史《我们仨》


钱家秘史《我们仨》


《我们仨》是92岁的杨绛先生奉献给读者的又一长篇散文力作。“我们仨”是钱钟书先生、杨绛先生和他们的独生女儿钱瑗教授,1997年钱瑗教授逝世,1998年钱钟书先生逝世,“我们仨”现在剩下杨绛先生一个老人了。“我们仨”是最佳组合,是咱们中国最独特的一家,你想想钱钟书先生是学界泰斗;杨先生是作家、翻译家、学者;钱瑗教授是北师大博导、学者,“我们仨”又都是留学英国的。杨绛先生在书中写道:“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也可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我们仨》真实地记录了钱家的生活,生动地描画了“我们仨”的心路历程,《我们仨》写了钱杨夫妇在英国的留学生活,写了钱先生在西南联大和湖南蓝田师院的生活,写了“孤岛”时期、解放以后在清华大学、文学所、文革中和改革开放以后钱杨夫妇的生活;写了钱瑗幼时及成年以后的生活。《我们仨》像一副清醒剂,一下子使人觉得“我们仨”的精神生活质量多高啊!“我们仨”走的是一条智者的路,在一般人争名于朝急利于市的时候,“我们仨”却反其道而行之,杨绛先生写道:“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文革中江青要他们搬到钓鱼台去,他们不去;1975年国庆,钱钟书先生连国宴都请了假,淡泊名利在他们是真正做到了,这是中国知识分子最难能可贵的品格。杨绛先生在书中说:《围城》改编为电视剧以后,钱先生一下子成了名人,来访来信者增多,杨先生写道:“他并不求名,却躲不了名人的烦扰和烦恼。

假如他没有名,我们该多么清静!”《我们仨》写了钱先生在翻译《毛选》(英语)中的一件事。他指出原文的一个错误,坚持说“孙猴儿从来未钻入牛魔王腹中。”胡乔木同志调了全国不同版本的《西游记》查看,钱先生没有错,钱先生提出,毛主席得把原文修改两句。杨先生写道:“锺书虽然没有错,他也够“狂傲”的。”

钱家秘史《我们仨》


钱家秘史《我们仨》


钱家秘史《我们仨》


钱家秘史《我们仨》

(以上两图是钱瑗画的爸爸)

钱家秘史《我们仨》

(钱锺书先生为方便不识字的保姆买菜而画的图)

这个狂傲,正是钱锺书先生大学者风范的一种表现。现在查《毛选》四卷合订本(1964年版838页)《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已经改为“孙行者却化为一个小虫钻进铁扇公主的心脏里去把她战败了。”

钱先生这样的大学者在工作上顾全大局,服从需要。钱先生当年被郑振铎先生借调到古典组,钱先生专长于外国文学,让他放弃外国文学研究而选注宋诗,他并不愿意。但“锺书肯委屈,能忍耐,他就借调在古典文学组,从此没能回外文组。”当我们看到《宋诗选注》、《管锥编》等大著时,我们可以想见他下了多大的功夫啊!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我们仨”生活在民主、温馨的气氛中。三个人各自工作,互不相扰。“我们仨”把上饭店吃饭当作观察人的好机会,把散步当作“探险”。钱瑗是钱杨夫妇最锺爱的女儿。杨绛先生写道“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锺书认为“可造之才”,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钱瑗生前是个好学生、好教授、好女儿,可惜她因病59岁就逝世了。她在临逝世前,不愿浪费时间,要妈妈把《我们仨》这个题目让给她,但未写完就逝世了。她在临逝世前,自己病重到不能进食,还操心父母,写信告诉妈妈几种菜的做法,读到这里真是催人泪下!

阅读“我们仨”的生活,是一种美好的享受,需要你用心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