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我们仨》以后没有生离,只有死别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这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该走了……”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回忆记述了一家三口相守63年的生活点滴。63年间,他们几乎跨越半个地球,历经战火、政治风暴、文化革命、疾病、生离死别,他们仍然相守相爱。这本书也是杨绛的最后一部作品,92岁高龄的老人,爱女与丈夫相继离开,青灯黄卷,创作记录了一家三口的温馨往事。

荐书|《我们仨》以后没有生离,只有死别


本书开幕以托梦寄语的形式,表达凄迷的心情,简洁又沉重,杨绛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用悠悠的回忆,细细地记念‘我们仨’。杨绛的一生遇到两个对她来说非常重要的人,这两人走进了她的生活,成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她的丈夫钱钟书和她的女儿钱瑗。他们三组成了一个家庭,一起经历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辛酸甜苦。


三个人的世界里因为读书这个小爱好,串联出了一幅独特的画卷,伴随着那句: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总会夹着些许的烦恼和忧郁,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到了暮年才有了一个安稳的住所,但他们已经走到人生的尽头,当三个人走散,那个安稳的住所,原来也只是旅途当中的客栈......

荐书|《我们仨》以后没有生离,只有死别

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描写了一个梦,一个老人常会做的梦。厮守半生的另一半,突然走散了,在梦里焦急地找寻。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或许她已预感到,不管是执手终老的夫妻,还是顽皮嬉闹的女儿,所有的相聚都会有离散的那一天,这样的梦境早晚会变成现实。


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描写了一个更长的梦,一个发生在古驿道上的梦,一个现实与理想相互交错的梦,主人公一直是他们仨,一份平平淡淡,真真切切的爱存于他们的心底,即使现实充满曲折和坎坷,但他们仨却始终心系一个温暖的家。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一部分,看似会让人觉得心生孤寂之感,一人默默思念,对于常人来说,这是一种何等的煎熬呀。但在杨绛笔下却写出了一种淡淡的真,切切的爱。杨绛先生回忆着他们三人的生活:她和钱钟书从最初的负笈海外,相知相守,生育女儿,学成回国,到执教清华,谨小慎微却又不失风骨地熬过那段黑白颠倒的岁月,家国的历史,时代的变迁中,每个人都像浮萍一般无助与脆弱,连大学者也不例外。

荐书|《我们仨》以后没有生离,只有死别


杨绛在书中每词每句都咬合着钱钟书和他们俩的女儿钱媛,只字不谈历史,不谈人生,谈的尽是一个学者家庭中的生活细节,平凡、普通、温馨,与平常百姓家没什么差别。她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因此,这些细节构成了她完整的一生。


小圆走了,接下来钱老走了,留下了最深爱的人远处,但她 在这种对离别和生死的恬淡和平静中,让人读出了很多的云淡风轻,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历经风雨后的平常心呢,不在有过多激荡的心绪,只在光阴里寻觅那当下的心满意足。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永远离去。“我们仨”又相聚了,只不过在世界的另一端。

荐书|《我们仨》以后没有生离,只有死别

一位百岁老人, 不仅拥有通透和智慧,在经历这些后,依然对生活热切、不疏离。她这种温暖中的练达,让人觉得遍历山河,人间也是值得。她的幸福的家庭里,任他是乱世飘摇还是现世安稳,都深信此生没有生离、唯有死别。 历经一个世纪,一本薄薄的书,记载了她一生中最美好的一部分回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