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 》他们平淡的日子过得如诗般美好

城市的红灯酒绿,钢筋水泥的世态炎凉,见多了虚与委蛇,厌倦了人情冷漠,如今,只想把日子过得如诗般美好。一张破旧的桌子,零零落落的书籍整齐地摆放在那里,留下一段纯碎闲时的时光。


《我们仨 》他们平淡的日子过得如诗般美好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这样的情境下写出来的,2003年首次出版的。书中描述一个单纯温馨家庭几十年的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记录女儿钱瑷、钱钟书教授和杨绛先生他们一家经历磨难、相爱相守、快乐幸福的生活。他们把平淡的日子过得如诗般美好,正如书中杨绛先生描述的那样朴实。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快乐。

杨绛先生的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杨绛先生做个了梦,是对老年孤独的害怕,失去亲人的痛苦。第二部分是他们一家在故驿道路上的相遇和失散,正是这一家的真实写照。里面生活中絮絮叨叨的情景读起来热泪满面,都是平凡的一些小事。第三部分讲述两人国外留学的况状,还有一家三口人如何互动,一起战胜磨难的励志。他们在一起的快乐日子没有争吵,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扶持,这是当今社会家庭缺乏的和谐氛围。

一、他们用心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体会点点滴滴的乐趣

1、伉俪留学、相互扶持、以做饭为生活趣事

1935年,钱钟书先生学识渊博被英国录取获得奖学金出国留学,希望带着未婚妻杨绛先生一起出国。这时候杨绛先生还没有毕业,她想到钱钟书先生从小生活在富裕的家庭,生活自理能力十分差,如果自己跟去,还可以照顾他。

他们到达英国后,钱钟书入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学士学位,杨绛在牛津作了旁听生。由于中西方生活的差异,外国的饮食吃不习惯,他们想到各种办法学着做饭。


《我们仨 》他们平淡的日子过得如诗般美好


两人在异国他乡没有父母的照顾,自娱自乐在生活上苦中作乐,在学业上互相交流,生活的甜蜜,思想灵魂的沟通,把两个人的距离拉的越来越近。他们想到学着做饭是件开心的事情,用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得果实是那么的开心,他们就像两个孩子得到糖果开心。

我把做饭作为我的专职,钟书只当助手,我有时想,假如我们不用吃饭,就更轻松快活了。可是钟书不同意。他说,是要吃的。神仙煮白石,吃了久远不饿,多无趣呀,他不羡慕。但他作诗却说“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榖方。”电灶并不冒烟,他也不想辟榖。但他在另一首诗里说“鹅求四足鳖双裙”,我们却是从未吃过鹅和鳖。钟书笑我死心眼,作诗只是作诗而已。

2、女儿出生、共同照看、享受幸福的喜悦

他们的爱情结晶女儿出生了,圆圆是孩子的小名。他们希望自己的女儿一生圆圆满满,名字里对孩子的期望无语言表。

杨绛抱着女儿出院了,钱钟书炖了鸡汤,盛在碗里,端给杨绛吃。他们一边享受着作为父母的喜悦,而且学着如何照顾孩子。当时在国外有托儿所,他们舍不得孩子,那里的生活刻板,吃喝拉撒睡都按规定的时间,他们舍不得自己的孩子。两个人每天很辛苦的照看孩子。孩子的到来给他们的日子带来了圆满。

他们在国外的课程已学完,毕业后就回到祖国的怀抱。一直过着简单朴实的生活,两人在大学任教。

二、他们过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

1、女儿调皮、他们之间相处似朋友坦然自处

《我们仨》书写到:“阿瑷说道,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处是自然自在的,不想现在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十分紧张。

杨绛和女儿把钱钟书当成老师,每当遇到什么不懂问题时,首先勤查字典,很自觉地不打扰他的工作。但是钱钟书穿衣吃饭了,都需要母女把孩子般照顾。他们的相处你可以感到家庭的温馨,亲情的真挚情谊,平凡生活的和睦,形成一副美丽的画卷。他们相处中的一段趣事杨绛先生记忆深刻。

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支我回来,连忙整理,我回家后,阿瑷轻声嘀咕:“狗窼真舒服。”


《我们仨 》他们平淡的日子过得如诗般美好

这是他们一家人看书,应该是他们平常生活的一部分,真的让人羡慕。

石康说:“这个家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文化,一种生活趣味,一种追求。”

我很认同这句话,他们的生活就像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成名后他们保持平常心,一如既往地过日子

钱钟书先生写的《围城》拍成了电视剧,他成了名人。许多人慕名而来,他不愿意做动物园里的稀奇怪兽,杨绛先生为他挡客。但是也有特殊的时候。

有一次陈道明和钱先生讨论剧本,他记得钱先生家里没有任何家用电器,最深的记忆是唯一的出声的是煎药的药锅子。他没想到作为一个著名人士,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简单。可他羡慕钱先生家里弥漫的气息,那种闻得到书香,也让人感到安静的气氛,眼前是两位饱读诗书的老人,他看到了一种真实。突然发现自己可怜,尤其是文化人面前,你的自信也突然无助。

女儿和丈夫相继离去,杨绛先生十分孤独寂寞,找不到家的路。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乘客而已。家在那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我读杨绛先生写的这本书,被作者的真挚情谊感动,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一起,其中记录下来的点点滴滴都打动人心。他们都是高等知识分子,有着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但给我们呈现的是幸福的味道。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我们学会去爱,爱身边的每一人,给他们幸福快乐,在生活中享受带来的幸福与温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