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批《安家》,说明了中国电视剧、电影、娱乐圈那些问题?

娱乐抖料


娱乐圈乱糟糟的,有的演员为了博上位,制造话题无所不用其极,而这些人还是公众人物,电视和网络热门人物,在青少年中有很大影响力。

这很容易给青少年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宣传部门应该给娱乐圈、演员和娱乐新闻设置不可触犯的底线,过线就封杀退出娱乐圈。

这几年选秀节目泛滥,仿佛已经进入全民娱乐化时代,你不看这些节目仿佛就落伍于时代了,但是很多选秀节目语言低俗,评委和演员素质低下、以低俗博眼球,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用歪理胡搅蛮缠,乱用语言的行为给青少年需要学习带来极大困扰,应该加强整顿,这些宣传负能量的节目应该停播,扶持一些宣传正能量的节目。

电视剧也是低俗化,用不同时代背景、家国情仇包装情情爱爱,前几年泛滥成灾的抗日神剧,庸俗不堪。

一谈到感情,就是小三上位,感情背叛,我爱你,你爱他,他又爱上了他的她,什么乱七八糟的感情戏都有。要不就是老少配,小后妈之类的,这很不正常啊。


万重山沟里


人民日报批评《安家》,说明现在影视剧圈为了追求流量和利益,毫无底线。电视剧剧情狗血,演员演技浮夸,娱乐至死。

人民日报批评《安家》,让孙俪人设崩塌

3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演技派救不了悬浮剧》的文章,对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安家》和《完美关系》作出评价。称它们是“悬浮剧”,即使主演们头上顶着影后影帝的头衔,也没能扭转国产职业剧“拍一行毁一行”的职业作风。




悬浮剧,顾名思义,脱离现实的电视剧。孙俪、罗晋主演的《安家》到底是不是悬浮剧呢?

《安家》的主题是房子,有关房产中介这一个行业的职业剧。剧方在宣传的时候,打着严谨、专业的旗号,让网友很是期待。

没想到电视剧开播以后,没看了几集,就没什么兴趣了,生活中真实的房产中介,估计看了都想打人。前面几集跟房产中介职业有关,后面完全就是胡编乱造,生搬硬套,很多不合常理,毁了房产中介这一形象,正是十足的悬浮剧。



比如有一个细节,由孙俪扮演的房似锦,竟然有权利将代售的毛坯房,装修成了精装房,这种行为太滑稽,真实的房产中介是不能这么做的。

电视剧名义上是卖房子,实际上却是在塑造孙俪在剧中的女强人形象。而孙俪为了显示自己的气场,就如同《甄嬛传》中的皇后一样,表情太浮夸,表演用力过猛,动不动就板着脸骂人,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欠她500万一样。



剧中的罗晋又是一个无论怎么样,自己都很无所谓,装酷的状态。而他这个年龄又不适合装酷,外表一看就是中年大叔,很令人无语。

所以,《安家》根本不专业,也不严谨,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的演技,各方面都不行,但却在网上炒得火热,前两天收视率还是第一。只能说,现在的影视剧为了追求利益,全是流量当道,没有任何底线了,难怪会遭到人民日报的批判。



而孙俪之前好不容易积攒了多年的人设则完全崩塌。以前的她,给人的印象是敬业努力,台词功底强,一条过,对剧本的选择很严格,不会选择故事情节不好的,不适合自己的,现在看来并非如此。演员和导演、编剧一样,都是利益当先,其他的无所谓。

编剧、导演、演员缺少生活体验,电视剧不值得看

可以说,《安家》与现实中的房产中介生活完全脱轨。整个故事情节就是编剧凭借个人想象捏造出来的,他没有体验过房产中介的工作,也懒得去体验。



不止是编剧,导演以及主演孙俪、罗晋都缺少生活体验。其中有很多不合理的情节,他们这些人都没有提出过异议,竟然合伙把电视剧拍完了,更加折射出整个行业的问题。

现在的影视剧根本不是为了传递什么价值观,弘扬正能量,而是为了赚钱,故意制造话题吸引眼球。如果《安家》拍的和真实的生活一样,就不会引发吐槽,当然就不会有热度了,必须要狗血才可以。

艺术来源于生活,可他们却偏偏远离生活。所以说,现在的国产剧真不能看,孙俪这样的明星更不值得追捧,全是娱乐至死。


R娱记


《安家》的确是一部分有争议的电视剧,就像某瓣打分一样,6.2分左右!有好有坏较中肯。

先说房地产行业的现实角度中,说下本剧的几个不合理之处:

1.描述中介公司的员工关系过于理想化了

安家中的公司氛围真的过于理想化了,同事之间相亲相爱、不抛弃;店长给下属派单分享提成等,搞的好多不明真相的群众都想冲动加入房产中介。

而真实情况是,中介行业员工竟争激烈,流失率大,抢单的事情、开私单都很常见,而且同一套房源,不仅仅是同一家公司内部成员抢,也可能是所有中介行业同时抢单。

如果店内某中介人员业绩差,店长一般会做的就是找该员工谈心、不断施压,直到3个月内业绩不达标走人,换新的一批中介人员加入。

2.将客户毛坯房改装后销售,后续问题较多

这一点中介行业,除非这套房源是中介自有员工房源,可能会装修之后再次销售,如果直接装修销售,风险很大,另外本剧中装修速度偏快又能快速看房,也是不符合常理的

3.行业剧里大谈恋爱、出轨、婚外恋等话题的

这个咋说了,这些元素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电视剧如果从商业运营的角度来看,如果不选择一些热门关健字,收视率肯定有影响,人民日报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对电视剧要求有些苛刻了。

现实中,的确有个别房源,会特别交待中介一定要注重保密工作

4.说到商业剧,不得不吐槽下《安家》中太多的软文广告

其中有非常容易联想的“A居客”,面膜、蛋糕、零食、化妆品……等,有些广告植入太硬,尴尬症都看出来了,不过也理解,毕竟电视剧,商业至上嘛!

当然,《安家》电视剧里也有一些用心的地方,也一并说一下:

1.公司氛围的打造、上下级关系的和睦相处、对客户的服务态度都是相对较积极的

2.将一些社会的关于房产的真实事件,包装后在《安家》,编剧还是下了点功夫的

3.长租公寓未来一个很不错的试点,也是未来中国住房体系的一些补充,电视剧也里也有专门的介绍,方便年轻人、资金回报率低,但真正对社会有利。

4.电视剧也非常理性提到,房产中介行业进入寒冬,二手房销售处于停滞,房产中介多在“租房”市场可以多下功夫。

综上所述,《安家》总体来说,某瓣打分6.2左右,比较中肯,《安家》将中介行业的一些潜规则透明化,可能要动了一部分人的奶酪;某报也别盯着一部电视剧使劲挑刺了,多考虑从《安家》这两个字的角度,多多分析下,为啥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好多房宁可空置也不便宜出售和出租?住房体系中这么多顽疾问题,如果一个个的破局?……

也可以多谈谈“安居乐业”、以租代售如果如何更好的落实,再不济,也可以整理些全国住房体系改革比较成功的地区及案例,真正让每一个国人都能很好的“安居”,这或许才是某报最值得做的。

关于此问题,大家若有补充或交流,可以留言区互动,欢迎点赞支持和关注

阳光侃房


近日,人民日报转发了一篇工人日报名为《演技派救不了悬浮剧》的文章,该篇文章中直接点名批评了最近的热播剧《安家》,《完美关系》以及《精英律师》。


该篇文章中用了犀利的言辞,大胆批评所谓的影后视后,影帝视帝,顶着光环也没能扭转职业剧的口碑,职业剧的一贯作风是拍一行,毁一行。目前国产剧(不仅仅指职业剧)都有玛丽苏的狗血情节,霸道总裁,豪门傻白甜,帅哥靓女多角恋爱这些都是标配。虽然故事情节,会让人觉得不太真实,但是只要不偏激轨道太离谱,我认为这都没什么,本来是闲暇时打发时间,何必那么较真。

但是唯一不能忍就是演员的演技,如果故事情节离谱,演员的演技又浮夸到不行,那就简直不能直视了。比如《完美关系》剧情能接受,但两大主演的演技却让人失望,尴尬,浮夸,用力过猛,人民日报批评的一点没错。

人民日报批评的这三部剧恰巧我都看两部(精英律师没看过),《安家》与《完美关系》中的主演都是非常成熟的且有知名度演员,两部剧的都是职业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打着职业剧的旗号谈恋爱。其实这样的剧情形式也是现下观众所喜爱的,或许你会说卖房子就卖房子,干嘛扯一堆家长里短,做公关就做公关,干嘛到处充满着爱情的酸腐味,这样做都是为了收视率啊,没有情感戏的调剂,职业剧太乏味了,留不住观众的。


娱间客栈


最近我也是看到了人民日报关于《安家》、《完美关系》的评论。

这两部剧無月我都是正在看,相对来说,《安家》的质量要远高于《完美关系》,无论是在人设,还是情节的设定上,《安家》都是一部精品。

人民日报对《安家》的批评,其实我看到不是很明白,好像说说《安家》这部剧没有专注于描写房产中介的工作,过多的描写人性、社会等内容,业内称这类剧为“悬浮剧”。

说实话,我挺想不通人民日报为什么要做这番批评的。

电视剧其实也是文艺作品,是经过包装和演绎的。

编剧和导演有自己的创作方向,放在电视剧上,让大家看到编剧和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

只要不违反法律和道德,我觉得电视剧本怎么编写,那是编剧们的权力和自由。

我个人不建议对电视剧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

这就好像,明明是一个艺术团,你却不让他们在舞台上穿相应的道具服,而规定他们必须和企业一样,每个人都穿一样的工作服。

这偏离艺术创作的初衷了。

《安家》很好,让我体验了世道沧桑,人情冷暖。

我相信,很多人看宋爷爷和江奶奶那段,都看哭了。这样的事例并不是凭空捏造的,在社会上,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到原型。

我支持《安家》,也希望将来有更多更好的电视剧能够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这个问题要分两个方面来看,一是谁在批评,二是《安家》、《完美关系》到底质量如何和整体娱乐圈的关系。


先说第一个问题,这篇人民日报批评《安家》的这篇文章原发于工人日报的头条号上面,下面也有作者署名,其实和我们常规影评人评论一部电影或电影剧表达的意思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是个体对于这两部戏的一个简单评论,估计所有人都会作了正或反的评论。

为什么要把这个事分清楚,分清楚是谁在批评呢?这就要提一个醒,谁在发声,又是代表谁在发声,若是不把这事分清楚,上纲上线的话可以会引起误解,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一个影评人写的一篇文章,发在工人日报的号上,然后被人民日报转载了。

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他们在表达什么?你又想表达什么,就这么简单,别被带到沟里去就成了。


第二个问题,《安家》和《完美关系》这两部剧到底如何,后者不作评论,因为我连一集都没看过,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直接跳过,《安家》这部剧我从头看到尾,给我的感觉则是一部优秀的剧就这样崩溃了,确实有点可惜,在这点上和工人日报这篇文章表达的想法差不多。

《安家》这部电视剧可圈可点,只是最后人设崩塌得太过于迅速了,与现实产生的距离感太大了,被许多人认为太魔幻和失真,因为真实的生活并不是哪些,哪怕艺术再高于生活,也不能生活在天堂里,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但天堂里的神仙也会打架的,否则就不会有《西游记》什么事了。

这部剧可圈可点的地方反映的职场生活,才开始还是有看点的,对待自己行业的态度,如干一行爱一行还是可行的,另外剧中的原生家庭的梗、绿了别人还理气直壮这些现实中都有,别不相信如此魔幻,有些比这还要魔幻,电视剧都不敢拍的。

而魔幻的地方则是《安家》门店的所有人都失真的了,全部变成了圣人和圣母了,如自己掏钱装修房子去卖(我没做过中介,想问一下有中介这样干过吗),而且干的不止一次,另外自掏腰包5万帮客户卖房,这是什么样的操作,突出房似锦的圣母之心?

安家静宜门店已经不是一个正常的企业的,变成了慈善机构,而慈善也会针对性帮助他人,如宁馨这样有房的人,可不是帮助的对象。

最后一点,这只是这两部剧的问题,还上升不到整体影视圈的质量,前期不是还在为《长安十二时辰》、《都挺好》打Call嘛,是不是也可以说,这些电视剧反映了国产剧的进步呢?

仅仅两部电视剧说明了中国电视剧、电影、娱乐圈的问题,只说明了这两部剧质量上面不过关罢了,仅此而已。


丁明念响


最近批评《安家》《完美关系》等剧,将演员演技与“悬浮剧”进行了剖析,其中,对“悬浮剧”脱离现实,一味追求剧情巧合性,夸大人物角色,进行了入木三分的评论。



确实,现如今一些电视剧作品过度描述剧情,展现出过于善良,脱离现实的人物角色,这样的桥段,即使有精湛的演技,都不能弥补其中的纰漏。



电视剧等影视作品,虽然不像纪录片一样需要还原真实,但是,也需要适度,坚持适可而止。毕竟有太多的观众会关注剧情,有很多年轻观众甚而会模仿学习。所以,坚持自己应该坚持的,至关重要。



《安家》在某些人物角色的塑造上确实有用力过猛的感觉,比如,潘贵雨的塑造,无论房似锦怎么努力,她都改变不了自己的观念,这本身需要思考。



当然,《安家》在剧情上有他的可取之处,对于徐姑姑,房似锦,985,朱闪闪等人的塑造,较为深刻,也受到很多观众的关注。



如果《安家》还会有第二部,我还是希望,能够在贴近真实上再下一些功夫。为我们奉献出更精致,更能反映现实的好作品。


尬笑天君


第一娱记出品必属精品!

作为一个行业从业者,看到人民日报批评《安家》等电视剧“悬浮”。真的太有体会了,说得太好了!

人民日报只不过揭露了国内电视剧行业的冰山一角

3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演技派救不了悬浮剧》的文章,对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安家》和《完美关系》作出评价。什么叫做“悬浮剧”,是指那种剧情脱离实际,与现实社会生活严重不符的电视剧。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剧情很多地方雷同,逻辑性经不起推敲。



在《安家》里,这样“经不起推敲”的情节太多了!譬如说:人死为大,入土为安。房似锦不等爷爷下葬便大闹灵堂,剑拔弩张,不合世情;母女交恶,似有深仇大恨,母女情荡然无存,有违天伦;为标其善而彰其母大恶大奸,实属乱造胡编!还有孙俪的角色,她家对待她的态度太不可理喻,赚了那么多钱回家还对她那样恶劣,颠覆了一切妈妈的形象,我是农村出来的,这样写农村只能说无语。为了戏剧而戏剧,不“悬浮”才怪!

基本上最近几年的电视剧都经不起推敲,这样的“悬浮剧”在行业内屡见不鲜!



国内电视剧大都以赚钱为目的,并不是为了真正反应和引导现实

我们小时候,看到《西游记》,觉得真的有趣,会想这些镜头当初怎么实现的。这么多年过去了,一代人一代人还会看,一些老艺术家可能为了一个角色,揣摩一辈子。而现在的电视剧,现在的影视公司,都是想着怎么“赚快钱”,完全没有了以前想着兼顾一点社会意义。


因为目的是为了赚钱,所以自然就会出现各种不切实际的悬浮剧!影视公司急功近利,编剧想当然,即使演员顶着影后影帝的头衔,也不可能扭转国产职业剧“拍一行毁一行”的职业作风。

现在的影视圈,资本当道,赚钱为王。演员没有想过我要一个塑造经典好角色,影视公司也没有想过要拍一部万古流传的好作品,都是围绕一个“钱”字转圈,这样的生态下,谁会认真拍戏,找到一个“热点”觉得能赚钱,就开始找编剧闭门造车,怎么可能不悬浮,怎么可能会有大家满意的作品!



要我说,这个影视圈,娱乐圈真的烂透了!完全被资本绑架了,哪里还有什么艺术?即使有,也是在以赚钱为目的大前提下,戴着镣铐的弱小动作!


第一娱记


人民日报批评《安家》,说明了目前国产电视剧尤其是职业剧,充斥着大量与行业无关的剧情内容,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电视剧不是通过对行业的深入挖掘来吸引观众,而是通过各种狗血剧情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如果把目光扩展至整个国产电视剧圈,不难发现不仅仅是《安家》和《完美关系》这样的职场剧,很多其它类型的电视剧也存在了相同的问题。这也是近些年国产剧品质“不进反退”的主要原因。

国产剧集数越来越长,注水大量与主线无关的剧情

就以目前讨论度很高的《安家》为例吧,剧情主要讲述的是卖房子的人和买房子的人之间的故事,既然如此那主线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即可。

但是编剧却不甘心如此,将原生家庭问题、三角恋、婚外情、婆媳关系等剧情都加了进来,虽然这样一来剧情是更丰富更有看点了,但是却导致电视剧变成了“四不像”,冲着“职场剧”去看的观众看着看着就感觉“变味”了,失望的同时还会觉得“又臭又长”。

剧情设置过于浮夸,脱离现实

《安家》的某些剧情过于理想化过于浮夸,非常的脱离现实。就拿剧中985帮苗阿姨女儿卖房子的那段剧情吧,这套房子品质非常好,有好几家客户都有意向购买,其中一对夫妇想要买下这套房子但是嫌对门邻居太吵所以有些犹豫。


为了促成客户成交,安家天下门店里的人合伙演了一大出戏最终成功的让对门母子搬家了。这一段内容实在有些无法理喻,这套房子明明不止这对夫妇一家想要,根本不愁卖不出去,为何一定要为了把房子卖给他们去做了一大堆的铺垫工作?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都不用考虑的吗?难道就为了凸显房似锦的聪明才智?

房子成功售出后,这对夫妻和对面新搬来的夫妻因为噪音的关心吵得不可开交,直接跑去中介门店要对方给他们解决。这个也太不符合逻辑了吧?中介房子卖出去了还得帮客户把邻里关系也处理好吗?这样不仅无法体现房中介的专业,反而会让观众对他们的职业产生错误的认识。


门前的知否



人民日报批评《安家》为“悬浮剧”“拍一行毁一行”,反映出娱乐圈影视作品最大的问题,就是脱离现实。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可是现在很多的作品只知道高于生活,却忘了艺术要来源于生活。


最近的《安家》,表面上是讲述房产中介内部故事。这样的电视剧应该讲些什么呢?按照正常的逻辑,应该讲一下房产中介内部一些规则,讲一下卖房人的辛酸和汗水,讲一下买方和卖方通过中介建立的关系等等。现在看来,《安家》确实讲了这些事,可是却只是浮于表面,更多的还是虐心。


房似锦的母亲对她,已经把母爱这个词给毁灭了;张乘乘对徐文昌,已经把忠贞这个词毁了;太表姑奶奶、两个外甥,已经把恩情这个词毁了。这样的电视剧,为了吸引观众,几乎展现的全都是人性的恶。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剧情,主要还是编剧和导演缺少生活,


现在的编剧、导演已经成为了公众人物,尤其像《安家》的编剧六六这样比较知名的。他们成名之前,所写的剧本都是跟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或者是静下心来去体验生活的。可是在成名之后,他们过上了更富足的生活,以至于已经脱离了底层的生活。


一个早已经脱离了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名人,回过头来全凭想象去写剧本,怎么可能写的好呢?即使六六号称与很多房产中介聊过,做了很多很深入的采访,依然不能写出真实的生活。毕竟采访中的回答,与现实中的经历还是有很多区别的。而且中间还加了一个六六的主观意见在里面。


这就是《人民日报》所说的,孙俪即使演技在线,但剧本脱离生活,依然很难让观众喜欢。或者说,即使这样的电视剧有很高的收视率,那也是演员的号召力,是“虐心”引起的观众好奇心。


赵本山曾经在采访时候说到过关于剧本的问题,剧本是关键、导演是关键,而最关键的是要懂得生活。赵本山刚成名的时候,每年都会回村子里住一段时间,和家乡得父老乡亲聊聊天,继续体验生活。所以,我们看到前些年赵本山的作品非常好看,无论是《刘老根》,还是《马大帅》,再或者《乡村爱情》前两部,都是非常受欢迎的,归根到底还是贴近生活。反过来再看现在的作品,却不如当初口碑那么好,也是因为脱离了生活。

还是建议那些编剧、导演,以及演员都要体验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有好的作品。观众是最公正的,作品好自然会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