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財報季:從高管口中找到的真相

  經歷了各家公司發佈時間的一再延期,2020年的第一個財報季,終於在4月到來之前接近尾聲。

  在疫情黑天鵝的高壓下,儘管本次財報季,各公司公佈的是2019年四季度的業績,但顯然,投資人和分析師們已經急不可耐地目光投向了下一個季度:

  疫情對公司業績究竟產生了多大的影響?或許換一種更悲觀的預期,疫情過後依舊堅挺如昔的,還能剩下誰?

  這些問題,從本次財報的數據中是得不到答案的。幸好還有財報後按慣例舉行的分析師電話會。本次財報季,我們旁聽了騰訊、阿里、百度、拼多多、網易等頭部互聯網中概股的分析師電話會,沒有一家公司躲得過疫情相關的問題。從公司高管們提供的增量信息中,我們捕捉到了一些信號。

電商:人人都說難,除了京東

  最近市面上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03年非典,大家開始上網購物,催生了淘寶為代表的電商”,並得出結論“新冠疫情,電商企業又將大顯身手”。

  17年過去了,記憶發生了偏差。實際上,淘寶雖然是非典期間上線的,但本質上電商的蓬勃跟疫情沒有太大關聯。

如今,電商與實體經濟的勾連愈發緊密,供需兩端萎靡不振,電商獨善其身的情況就更不可能存在了。

  阿里巴巴集團CFO武衛在財報電話會中的發言或許可以證實這一猜測。在2月13日舉行的阿里巴巴2020財年第三財季(對應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電話會中,武衛表示,根據2月初以來12天至13天內看到的情況,推測3月底止季度公司整體收入增長率會收到負面影響。中國零售市場、本地生活服務等部分業務,其季度收入甚至可能出現負增長。

  不過,阿里巴巴管理層似乎認定,受制於實體生產的供給端是公司負面影響的主要來源。春節後兩週,商家未能恢復運營,物流運力不足,大量訂單無法履約給平臺帶來了不利影響。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勇在回答分析師提問時表示,疫情的影響能否好轉,關鍵還是要看供給端,包括產品的供給、物運力的供給,以及服務的供給。為此,阿里巴巴接連推出了六大類扶助商家的舉措,包括降低業務經營成本、提供利息減免等金融支持、為配送人員提供補貼等。

  至於需求端,張勇堅信,該回來的還會回來——“因為足不出戶這麼久了,大家肯定要出去消費”。


疫情中的財報季:從高管口中找到的真相

淘寶特價版3月26日上線“狙擊”拼多多

  緊咬阿里的拼多多,情況似乎也不容樂觀。在財報電話會中,CEO黃錚和戰略副總裁David Liu沒有正面回答太多關於疫情的問題,認為“談疫情對於行業的實際影響還有些早”,並拒絕給出一季度GMV和其他財報數據的指引。

  不過,從黃錚和David Liu話語間謹慎、迴避的態度中不難猜測,在供應端和物流環節沒有大多主控權的拼多多,受到的影響應該不小。

  正如David Liu提及的,“售罄的產品無法得到及時的補貨,而補給又因為物流被延遲。”如果拼多多無法擺脫供應端和物流端的掣肘,恢復訂單履約能力,那麼“百億補貼”的拉新和促活效率將大受影響。黃錚期待以百億補貼“與用戶建立信任、增強用戶粘性”,提升ARPU值(每用戶貢獻營收)的目標恐怕也難以實現。

  或許只有京東還笑得出來——花費巨大代價的自建物流,在面對疫情時終於顯示出了優勢。京東物流CEO王振輝表示:“京東物流在履約保障上(的表現)是有目共睹的。我相信疫情結束之後,更多的消費者會對京東物流提供的服務非常認可。”

  穩定的履約能力為京東帶來了用戶活躍度的提升:大量沉睡用戶被喚醒,老用戶迴流加速,新用戶主動訪問和主動購物在增加。

  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在電話會中進一步肯定了京東自營模式在疫情期間的表現:“第一,京東的自營模式在疫情當中表現非常好;第二,我們從去年開始加大了商家入倉,從這次疫情能看到,入倉商家的業務表現遠遠要好於沒有入倉的商家。”

  至於分析師關心的盈利問題——“盈利率不會比上一個季度(2019Q4)好,但是如果相比其他一些電商的話,我們的盈利率是要做得更好的。”京東集團時任CFO黃宣德說。

數字娛樂:“小陽春”雖至,仍需理性

  新冠疫情下,閉門不出的中國人有更長的時間可以跟互聯網深度接觸。解決信息焦慮之餘,大量時間被消耗在了視頻、遊戲、社區交友上。

  根據DT財經發布的信息顯示,新冠爆發最嚴重的春節期間,日均活躍用戶增量前十的細分行業主要集中在視頻、資訊、社交、遊戲幾個大類。不過,大部分公司對未來的局勢仍然保持著較為理性,甚至有些悲觀的判斷。


疫情中的財報季:從高管口中找到的真相

春節期間和春節後日均活躍用戶增量TOP10細分行業

  騰訊在音樂、視頻、遊戲等行業均處於第一梯隊,但高管們對前景的判斷卻不甚樂觀。

  騰訊首席戰略官詹姆斯·米歇爾在談及疫情對數字娛樂業務的影響時表示,人們在家隔離,能參與的活動特別少,比如聽音樂、看電影、觀看短視頻、玩遊戲等,所以這部分業務還是有使用場景的。儘管非典疫情從結構上改變了用戶的消費習慣,但這是比較小的結構變化。

  騰訊音樂高管的預期則更悲觀一些。根據財報電話會透露的情況,疫情對騰訊音樂在社交娛樂版塊的營收產生了影響,導致一季度整體營收可能會放緩,預計下半年才會恢復正常。

  同樣在內容消費領域有深度佈局的網易,此次的態度也較為保守。網易CEO丁磊在回答分析師時坦誠:“實事求是的說,一季度遊戲的玩家數量和整體運營情況比過往春節稍微好一點”,但是“春節本身就是遊戲非常重要的季節”。

  今年,網易遊戲有不少大作即將上線,包括跟暴雪合作的《暗黑破壞神:不朽》、《哈利波特:魔法覺醒》、《寶可夢大冒險》、《陰陽師:妖怪屋》、《天諭》手遊等。關於新遊戲的上線時間,丁磊表示,目前看來影響不大。

  長視頻領域在本次疫情中可以說是喜憂參半。一方面,受“宅經濟”的影響,視頻類網站的用戶活躍度和在線時長獲得了大幅增長;另一方面,字節跳動斥巨資買下春節檔電影《囧媽》、《大贏家》等電影版權免費放映,全新的玩法給整個長視頻市場帶來了不小的衝擊。


疫情中的財報季:從高管口中找到的真相

  愛奇藝CEO龔宇在分析師會議上直言不諱地抨擊了來自今日頭條的挑釁。

  他認為,電影每分鐘的成本要比綜藝大數倍,免費給用戶播放,依靠廣告收入,是一種不健康、不可持續的的商業模式,也不會在未來為市場格局帶來變化。而且,電影在流量和拉新中的作用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電視劇。由於電視劇的製作週期相對較長,而且儲備較多,如果疫情在未來兩三個月結束,整體上不會帶來特別大的負面影響。

  從股價上看,數字娛樂相關的企業在疫情期間的抗壓能力普遍較強。在全球股市持續震盪的大背景下,騰訊、網易的股價跌幅均低於大盤。

兩個小爆發:遠程辦公、在線教育

  疫情的到來為整個社會按下暫停鍵,同時也為之後的經濟形勢帶來結構性的變化。

  近期,在線教育和遠程辦公兩個板塊的大幅上揚也為“後疫情時代”的行業格局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

  騰訊總裁劉熾平和首席戰略官詹姆斯·米歇爾和同時談及了遠程辦公的爆發。劉熾平認為,新冠疫情讓數字化辦公更為必要。騰訊會議在疫情期間的使用率非常高,尤其是新用戶的使用率。這是因為,企業不能復工、學校無法開學,在線完成這些任務成為唯一可能。儘管當疫情過去,大家能復工復學之後,在線遠程辦公的使用量也會同時減少。但此次疫情加速了完成了用戶,尤其是企業用戶的教育,疫情過後,用戶仍將會把部分工作和學習轉移到線上。

  為了匹配用戶暴漲的需求,騰訊會議在14天內對產品更新了14次。詹姆斯·米歇爾也為騰訊的大幅投入作出瞭解釋,“企業認識到遠程辦公的重要性,這是疫情帶來的比較大的結構性變化。

  同樣得到爆發性增長的還有阿里巴巴旗下的釘釘。除了提供遠程辦公服務外,釘釘甚至提供了虛擬教室的功能,以一種另類的方式切入了教育領域。張勇透露,在遠程辦公、遠程上課兩大剛需的支撐下,釘釘的DAU和使用企業組織數創下新高。與騰訊一樣,阿里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張勇表示,這十天來阿里一直在加大釘釘的容量,但是在過程中也要克服一些困難,比如有一部分數據中心由於疫情管控暫時還不能進去。不過,這個情況會隨著復工比例的提升陸續好轉。

疫情中的財報季:從高管口中找到的真相

疫情期間的釘釘,被小學生罵到在線求饒

  教育領域的另一匹黑馬來自網易旗下的在線教育公司網易有道。去年10月,網易有道在紐交所上市,成為網易旗下首家獨立上市的子公司,這也表示在線教育正式成為網易的戰略級賽道。彼時,市場對網易的戰略佈局還存有疑慮,不過如今,這樣的疑慮應該已經消退了不少。


疫情中的財報季:從高管口中找到的真相

丁磊和周楓在紐交所前

  丁磊對自己的判斷非常自信,他一直認為網上教育的質量和體驗明顯優於線下,而這次疫情擴大了每一個想學習的學習者的視野。在線上,學生能更輕鬆的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我相信這也是好事。”丁磊說。

  目前,頭部互聯網公司中,僅有騰訊憑藉對猿輔導、VIPKID的投資,勉強擠進第一陣營。網易有道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還是來自從線下起家的新東方和好未來。沒想到,在在線教育這個跑道上,一貫不追風口的網易反倒搶佔了先機。

可信度多高?大佬說的一般都靠譜

  有人也許會質疑財報電話會的參考價值,因為在所有電話會的開端,主持人都會陳述一段聲明,提醒投資者“未來是不確定的,不要以為電話會中包含的未來預測和展望都會發生。”這也是市場和媒體通常更關注財報、新聞和研報,而忽視分析師電話會的原因之一。

  另一個原因來自財報電話會的“可控性”。對於賣方分析師來說,如果是重點關注的公司,在電話會之前就已經與公司充分溝通,在電話會上一般也就充當“捧哏”的角色,拋出一些問題讓公司儘量闡述市場感興趣的業務亮點。不過

,財報電話會的參與者還包括買方分析師和一些邊緣賣方,他們的關注點通常是影響估值定價的問題。因此在電話會的過程中,出現一些犀利的問題也很常見。

  事實上,財報電話會的影響是巨大的。高管在其中釋放的信息,甚至表達的方式都會極大程度上的影響股價和市場預期。

  美國財經作家、前TheStreet高級分析師菲利普·範多爾恩曾刊文稱,一家公司的高管在財報電話會上的措辭方式會對股價表現有影響。例如,希捷科技公司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史蒂芬·盧克佐曾在一次季度財報會議上說了一段話,其中濫用英語詞彙,導致公司股價在此後的6個月中呈現出下跌走勢。

  因此,高管們在財報電話會中釋放的信息必然會經過仔細的斟酌。如果大幅偏離事實,不僅會遭遇分析師的質疑和追問,還會極大程度上影響公司的信譽和市場對公司的評價,並且進一步反饋在股價表現上。畢竟,騙子公司和糊塗賬,總是恩愛不分家的。

  新冠肺炎疫情對大部分互聯網公司來說,可能會是一個“轉折點”,這也讓財報電話會的內容變得更加重要。

  從本次財報季一系列互聯網公司透露的信息來看,由於與實體經濟關聯度較高,電商等業務受疫情的打擊著實不小。

  研究機構中國褐皮書(CBB)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企業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糟糕的一個季度,一季度國內GDP可能下滑10%~11%。隨著疫情在世界範圍內蔓延,從各個權威組織的預測來看,全球經濟衰退已經成為定局。因此,阿里、京東、拼多多等極度依賴電商營收的公司,無論自身能力如何,都可能面臨較大的危機,這種危機或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而對於主攻數字娛樂等在線內容服務業務的公司而言,日子相對會好過一些。畢竟,人們花在精神消費上的時間和精力變得更多了。當然,寬鬆也只是“相對”而已。任何行業都無法脫離實體經濟的影響。遭遇降薪失業的中年人,又哪裡來的閒錢給主播打賞呢?

  至於那些目前押中“風口”的公司,後疫情時代的表現目前還不好說。畢竟,遠程辦公、在線教育這兩個行業還處於燒錢投入的階段,現階段行業可能更關注用戶量和用戶活躍度,但長期發展,靠的還是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和真正的盈利能力。

  疫情衝擊下,先求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