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的预案,最终还是用在了刀口上

柳龚堡 | 未雨绸缪的预案,最终还是用在了刀口上

七 〇 七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 ON

柳龚堡

未雨绸缪的预案

最终还是用在了刀口上

柳龚堡 | 未雨绸缪的预案,最终还是用在了刀口上

人 物 介 绍

柳龚堡 | 未雨绸缪的预案,最终还是用在了刀口上

柳龚堡,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务部主任。

柳龚堡 | 未雨绸缪的预案,最终还是用在了刀口上
柳龚堡 | 未雨绸缪的预案,最终还是用在了刀口上

采访笔记

在你阅读正文之前,我想,还是先了解一下,“医务部是干啥的?”,因为,你马上就要读到一位医务部主任在疫情中的心路历程。

通俗地说,医务部是医院医疗正常运行的枢纽部门:纵向贯穿医、技、药、护;横向牵连全院所有的职能部门,上到医院最高领导层,下到保洁、安保、门卫,几乎所有部门都能与医务部产生交集。医务部工作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管理。

在采访之前,就有人说,医务部对人员素养的要求很高,比如,有一定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要有团队意识、人际关系处理、可以解决矛盾和冲突;擅于从全局出发,有意识的抓大放小,解决主要问题。先培养自己的服务意识,时刻为一线医务人员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培养个人纪律性、应变力、执行力、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还得了解医疗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懂得运用。

所以,采访他之后,我在想,还可以和他聊什么。对于不到35岁就接任一家大型三甲医院医务部主任的他来说,此时也许最愿意听的是两个字,管理。

采访是断断续续进行的,一小时的对话,他中途接了三次电话,然后反复地向我抱歉:一个特殊的输入性病例,正准备出院,各个环节都要衔接好。

一个外科医生出身的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从我的理解看,他的管理是有成效的。那么,是不是卓有成效呢?

我又要说开去了。

就像在哲学领域,总是绕不过康德和黑格尔一样,在管理学领域,也有一个绕不过去的人,这个人就是“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德鲁克说,管理的有效性是可以学习的,且不受性格的影响,不管你是羞怯内敛型,古怪偏执型,外向大方型,小家碧玉型——都可以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而且,他还制定了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五种思想习惯:

一、知道把时间用在什么地方,因为自己掌握的时间有限,利用有限的时间系统的工作;二、注重外部作用,注重结果而不是工作本身;三、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面,上级优势,下级优势,形势优势,个人优势,团队优势;四、集中较少的领域,坚持重点优先的原则;五、做出有效的决策,建立在系统之上,是战略而不是战术。

这就是管理学大师的东西,并不晦涩深奥,但不妨碍大师依然是大师。

再看坐在我面前的这位中层管理干部,我想,他未必通读过大师的作品,目前也未必是卓有成效,但是他所做的一切,似乎印证了,大道至简而殊途同归。

“未来的趋势,才是选择的考虑因素。一位管理者,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努力去察觉外部世界,则组织内部的事务必将蒙蔽他们,使他们看不见真正的现实。我认为,拓展自己的视野本身就是一种管理。这也是我从一名外科医生,转身医务部的最大收获。”临别前,他最后说道。

柳龚堡 | 未雨绸缪的预案,最终还是用在了刀口上
柳龚堡 | 未雨绸缪的预案,最终还是用在了刀口上

口述实录

1

角色与任务

唐晔:柳主任,您先介绍一下医务部吧,读者们对医院的这个行政职能部门相对比较陌生。具体工作是什么呢?

柳龚堡:好的。每家医院的医务部工作内容不大一样,我们最主要是两方面工作: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管理。全院医疗的协调,都由医务部统一负责。除此之外,在我们医院还要管医保、远程医疗以及物价。

唐晔:在这次疫情中,医务部承担怎样的工作?

柳龚堡:第一,协调、制定特殊的流程,最主要是修订了疫情期间,所有与医疗有关的制度,比如就诊、收治、住院、标本采集、送检、出院等一系列流程,这一次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而调整的过程,是医务部与多个部门密切配合下完成的,尤其是和院感科的王传清主任。我们在一起,不知打磨了多少遍,拿出了认为最合理的方案。

第二,组织培训。疫情开始以来,诊疗指南从第1版一直开始修到第7版,还有这么多重新修订的院内制度、流程,一定要让所有人清晰明了。我指的所有人,除了医护人员,还包括工勤、清洁、安保人员等。打个比方,疫情期间,病人如果没有去发热门诊,直接闯到急诊怎么办,我们制定的流程是——由戴好防护设备的急诊大厅的保安,护送病人到发热门诊——不让病人自己乱跑——这些都有制度,都要培训,争取不留一处死角。

第三,堵窟窿、补漏洞。制度再周密,难免百密一疏,这就要随时处理流程上的隐患。而且,儿科医院不只是服务于新冠病人,也要保证其他病种患儿的收治,优先保证急诊、疑难危重症,同时也要确保安全,杜绝院感。所以,这里遇到的两难处境,可就太多了。

唐晔:这方面,您能详细说一下吗?

柳龚堡:举个陪护的例子。新冠的患儿在传染病房隔离不允许家长陪护,但其他病房的孩子,需要家长陪护——可是,究竟可以有几个家长陪护,陪护的时间段怎样,牵涉的因素非常复杂,是安全与风险、人情与规则、人性与制度之间的矛盾。这类问题都要和护理部、保卫科协商,一定要拿出一个可以最大公约数照顾到方方面面,又能有理有据保证防疫安全的方案。

最后定下来,全程只能一位家长陪护,但一天有三个时间段,允许第二位家长去病房探视,到时间必须离开——其实,这是从人性化角度出发,考虑陪护家长的吃饭问题。此外,我们还根据几种特别情况,制订了原则:第一,在心电监护中的危重患儿,允许两位家长陪同;第二,手术当天的患儿,允许两位家长陪护,没有出现意外的话,次日就恢复到一位家长陪护。这些原则经过院领导们同意,马上执行。各部门协调做好这些事,医院的医疗环境就能稳定下来。

所以,医务部就相当于保证一台机器正常运转的润滑油,哪里卡住,就要往哪里加油了。

2预案与压力

唐晔:疫情是考验部门核心能力的时候,有没有哪些事对您来说,难度比较大呢?

柳龚堡:是的,有些时候真的很棘手。比如,遇到新冠确诊病例的患儿需要手术,怎么办?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是一家综合性儿科医院,并不是传染病专科医院,所以医院的手术室当初也并没有完全按照传染病手术室的标准来建,这时候对我来说,就面临着困境,甚至想过建一个像“野战医院”一样的临时手术室。我们和院感科、后勤基建科,设想了许多种方案上报,院领导们又请示了市卫健委和分管的市政府领导,最后得到了明确的指示。

事实上,我们一直在制定各种各样的预案。比如,建立战疫医护人员梯队——万一最极端的情况发生,传染病楼住满患儿,再来患儿往哪收呢,我们甚至想到的是,将一半医护人员送往金山的公卫中心,那么,要去多少医护,缺多少岗位,都要有预案——当时院领导要求所有人提前结束春节外出休假,提前回上海,当作战斗力储备,领导的想法很有前瞻性,所有人都等待一声令下。后来,疫情渐渐稳定了下来,准备的预案看来是用不上了,没想到,刚刚清零没两天,以为胜利在望,又来了输入性病例,而且来势汹汹。按照之前的部署,我们一周前刚把一支医疗队送去金山公卫,今天又送去第二支医疗队。

好在,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未雨绸缪的预案,最终还是用在了刀口上。

唐晔:这次的疫情中,哪个时间段是最有压力呢?

柳龚堡:不同阶段,不同压力。第一阶段的压力如山,因为战斗猝然打响了。1月17日,上海市卫健委组织培训、通报;1月18日,接受国家卫健委专项督查;1月19日,第1个病人就来了——很坦白地说,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新发传染病疫情爆发,我的经验是有明显欠缺的,因为非典那一年,我还在读大学。但是院领导们和很多临床专家们都有亲身经历,我是一面努力干,一面学习她们的经验。第一阶段的中段,随着各方面基本理顺,看到新的流程和制度都在执行,压力就减轻了一些。

但是,到了第一阶段的收尾,也就是儿科医院的确诊患儿即将清零的时候,压力突然有起来了——第一阶段里,非传染病的普通患儿其实并不多,大家都不怎么出门,但是复工复产后,病人逐步多起来了,趋向于常态,也是应有的常态。但是有序的复产,是很有学问的:门诊病人怎么筛查、医疗运行怎么把握节奏、每天收多少病人、做多少手术——都得要考虑周密。其实,一边要管控,一边要复工,平衡确实很难。

现在到了第二阶段,也就是之前的确诊患儿全部清零了,紧接着第二天,境外输入性病例又来了,患儿来自各个国家,医务部又开始打鸡血一样全速运转。输入性患儿的接诊更难,由于外籍患者还存着语言障碍,党办甚至为此做好了小语种翻译的排班表,找了复旦外语学院的志愿者,英文、日文、西班牙文、波斯语等等,全院始终一盘棋。第二阶段的压力在于:随着有序的复产,病房恢复到以往的状态,现在的床位使用率已经超过原来一半了,病房容量是有限的,但又要防控。这里还是要感谢全国各地对疫情的有效联防联控,不然真的是防不胜防。

唐晔:团队也跟着您打了一场硬仗,对于团队,有何感触呢?

柳龚堡: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医务部是一个团队,各司其职。我的部门副主任也是拼命三郎,最忙的时候,我们对翻夜班值守医院。医务部的工作琐碎,每天要统计报表,病房巡查,病人费用的结算等,都需要整个团队的配合。

不过,医务部只是一个小团队,我们还有一个大团队,那就是整个医院多部门的配合,尤为重要的是,医院有一支最顶尖的专家团队:针对本次疫情,我们成立了儿科医院医疗咨询专家组,12位国内知名专家,来自医院的感染传染、呼吸、重症医学、中医、放射、护理等六大专业,一周两会,讨论患儿的治疗方案,迄今诊治了大概180个疑似或者新冠确诊患儿。每一个患儿的收治、治疗、出院,全部是专家组集体决定,我们每天给专家组排班,三位一班,有些特殊病人,如果三位专家的意见无法达成一致,就扩展到五位专家,少数服从多数。

唐晔:目前,您最大的欣慰在哪里?

柳龚堡:整个流程运转通畅,医疗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医疗安全不出问题,我就很欣慰了,医务部是藏身幕后的,不需要出彩,但是目标很清晰,提升医疗质量,以及保障医疗安全。这个岗位的成就感体现在,医疗运行平稳有序无障碍。当然,不出一丁点儿错误并不现实,但是总体必须向好、运行顺利。

柳龚堡 | 未雨绸缪的预案,最终还是用在了刀口上

3

宠辱不惊

唐晔:说说您自己吧,作为一个医务部的带头人,是怎样的内心世界?

柳龚堡:没有一个医务部主任可以做到八面玲珑的(笑),我肯定不例外。这个角色比较关键的一点是,必须站在医疗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得为人正直、不怕给自己找麻烦、不怕得罪人、不计较个人得失。我有个好处,脾气还不错(笑),心里郁闷了,生一会儿闷气就都过去了。别人对我的评价,我不会特别在意——在这个位置,有人对你不满,也有人喜欢你,一直在乎别人的评价,就无法专心工作了。我接触的人很多,有人觉得我做的不对朝我骂两句,骂就骂吧(笑),只要为了工作顺利开展,只要领导认同,其余的不太会往心里去,坐在这个位置,不可能不得罪人,当个人利益之间发生冲突时,我一定先考虑医院的利益。

唐晔:在和专家们沟通、打交道中,您的特点是什么呢?

柳龚堡:专家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所以,作为行政职能部门,不能意气用事,得用客观数据证明——你提出的观点是正确的。我从上任第一天开始,就一直跟团队强调这一点——专家们都是我的老师,年资高,医务部最需要做的就是,用数据沟通,在核心制度里,哪一项他们做得有所欠缺,开会的时候就要点出来,如果毫无理由、无凭无据乱指责,没有人会理睬你。

唐晔:作为行政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您觉得医务部岗位,所具备的素养应该是什么?

柳龚堡:第一是要沉住气,情绪不能被人带跑,要学一点宠辱不惊的定力;第二,服从于领导,必须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不能解决的,多请示多汇报,因为领导思考的角度、领导的压力与职能部门并不一样;第三,对其他职能部门的同事,工作一定要充分沟通,遇到争议,不存在谁一定要听谁的,此刻以医院利益为重——每个人专业不同,岗位不同,立场也有可能不同;第四,要熟悉临床,不懂是不行的,要有专业的技术能力;第五,要用实际行动,取得大家信服。我不到35岁就被任命为医务部主任,那个时候心情是如履薄冰,有过一段时间的失眠,后来靠一点一点做事,赢得了许多同事的认同,自己也就有了信心。

4没有完美的到位

唐晔:上任这么些年,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柳龚堡:眼界和思考方式与原来完全不同了。我是外科医生,本来只要管好我的病房、病人,看好门诊,做好手术,写好论文,也就够了(笑),现在需要掌握全院的医疗运作。医疗行为上上下下无小事,制度或者流程稍有一点不顺,都可能隐患重重、暗流涌动。

而且,待人处物的方式不同了,之前作为外科医生,比较粗线条,看好病、开好刀就行,其他事情可以不管,不相干的人也不必认识。现在不行,接触的人、掌握的资讯都不一样。

唐晔:这次疫情中,有没有哪件事给您留下深刻印象呢?

柳龚堡:对我来说,所做的这些事情,每一件都很重要,如果思想上留一点点侥幸,觉得差不多就行了,你马上就会后悔。院长、书记一直对我们强调,中层干部做工作一定要细之又细,制度要细上加细,不能说今天的工作已经很到位了,其实,永远不会有完全的到位。

唐晔:内心会有疲惫感吗?

柳龚堡:顾不上疲惫,因为心念一动,疲惫就没完没了。如果实在累了,要学会给自己心理按摩,现在每天到家都很晚,有时候实在太累了,吃了饭就睡了,但是心态还不错。

唐晔:疫情过去后,有没有特别想做的事情呢?

柳龚堡:想休息,但是肯定无法休息。现在就要逐步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普通病人日渐增多,疫情耽误的工作,也必须要完成,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周末都排得满满登登,哪有个完呢(笑)。

唐晔:想不想要一个长一点的假期呢?

柳龚堡:不能想,不要有(笑)。说实话,医务部这个岗位,还是待在医院里比较安心,连出一趟差我都害怕,只要一上飞机关了手机,就担心下了飞机打开手机后,有十万火急的事情发生。有过一次印象特别深的,那时候,我去云南永平参加一个扶贫培训工作,刚到永平没多久,这边医院就有紧急事情了,急汗一下子从头上滋出来了,第一想法是,查最快的一班飞机赶回上海——要命的是,先要从永平赶到大理,而大理每天只有一个飞上海的航班,那只有从昆明转机——全无心思在云南逗留了,后来还是领导体谅我,让我安心在云南继续工作。

其实,医院的领导们,背负的责任更大、更重。如果问他们,什么时候可以休息,我相信他们也是这句话——哪有个完呢?我偶尔会怀念当年管病房的时候,从1床到40床,病人的情况全部了然于胸,手术后洗个澡回病房查房下班,其他事和我也没什么太大关系,现在不行,有了更重要的岗位职责,必须忠于使命,夙兴夜寐。

柳龚堡 | 未雨绸缪的预案,最终还是用在了刀口上

晔问仁医已入驻知乎专栏、今日头条、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欢迎前往订阅。

如有相关问题需要提问此医生,

或有感而发,

您身边若有工作在三甲医院的仁心医生,欢迎提供线索或者直接引荐。

版权声明: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