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強:新時代推動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探析

  ◆林業發展是綠色經濟的重點,這需要先樹立起綠色的價值觀,在效益產出的同時,始終將環保、和諧、可持續發展作為主要內容,不僅僅提升林業經濟效益,更要突出林業生態建設在綠色經濟理念中的地位,這也是推行綠色經濟的關鍵所在。

  ◆發展綠色農業,還要通過農村的自身發展,儘快培育出多個農業龍頭企業,加快農業科技推廣力度,採取有效措施推進農村農業自主改革創新,並通過促進農業綠色產品和綠色服務輸出的對接,逐步實現兩者的良性互動,改變農業生產小、散、弱的狀態,實現綠色農業規模經營,為紮實推動綠色農業產品奠定基礎。

  ◆生態系統健康與保護是一個很複雜的概念,對水生態系統而言,涉及了物理、化學和生物完整性等多個研究領域,同時,還會受人類普遍的認知價值觀影響。我國應儘早開發水生態系統健康評價研究領域,而評估範圍,也不應再侷限於單個水域,

  ◆強調工業技術綠色創新是解決人水矛盾、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推動工業企業生產技術創新和治汙技術創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治汙效率,建立良好的城市生態系統是綠色工業的明確目標。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根本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發展綠色經濟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高效手段,多年來,我國致力於促進綠色低碳發展,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在2019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年會上,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執行會長鄭新立表示,據估算,2018年我國綠色經濟產值約為6萬億元;預計到2025年達到12萬億元,約佔GDP的8%;到2035年,有望達到GDP的10%以上。新時代下,中國綠色經濟保持了快速發展的猛烈態勢。

  關於綠色經濟概念的界定,國內外學者做了大量闡述,歸納起來綠色經濟就是以綠色價值觀為導向,通過綠色技術創新和綠色產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發展始終堅持與社會、生態和諧統一,通過綠色的管理途徑和措施,調整傳統的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通過綠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經濟、生態協調共贏以及兼顧生產效率和商品、服務質量,從而更加文明高效的為社會服務。

  新時代下綠色經濟包含的領域主要涉及現代林業規模發展和品質提升,農業產品技術的發展與改良,水生態系統健康評價體系的建立與保護,工業技術創新與城市生態協調發展等幾大板塊。

  現代林業規模發展和品質提升。現代林業發展在我國經濟發展中佔據著不容忽視的位置,且在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顯著,現代林業的規模發展和品質提升,是拓展林業多功能發展的重要環節。近些年來,我國在不斷進行植樹造林,並且在植被綠化上取得了較好地成效。目前,我國共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2750個。美國航天局等機構根據衛星數據進行的研究表明,全球2000年到2017年新增綠化面積中,約1/4來自中國,中國貢獻比例居首。然而,我國依然存在總體森林面積較小的問題,強化現代林業發展和改善生態環境仍舊刻不容緩,必須將林業與經濟發展相結合,以此推進人與環境和諧發展。林業發展是綠色經濟的重點,這需要先樹立起綠色的價值觀,在效益產出的同時,始終將環保、和諧、可持續發展作為主要內容,不僅僅提升林業經濟效益,更要突出林業生態建設在綠色經濟理念中的地位,這也是推行綠色經濟的關鍵所在。

  農業產品技術的發展與改良。農業建設成果往往會對國家食物安全、資源安全以及生態安全等產生直接影響。農業技術的發展在綠色經濟中至關重要。推動農業經濟發展進程,嚴格按照國家戰略部署規劃要求進一步開發農業產品技術,是實現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直觀體現。我國農業農村部在2018年7月下發了《農業綠色發展技術導則(2018-2030年)》,大力支持開展了我國農業綠色發展技術體系建設和成果推廣,做好技術創新、集成應用和成果推廣,完善綠色農業技術體系,更好地推動我國綠色農業向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發展。綠色農業需要有綠色設計、綠色技術和綠色產品,通過產業鏈的全環節管控,通過綠色設計,節約和循環使用可持續資源,節約成本、增產節支;通過綠色技術,使社會成本不斷下降,通過積累資金投入到新的綠色產品,刺激新的消費理念,從而達到經濟體系的良性循環。發展綠色農業,還要通過農村的自身發展,儘快培育出多個農業龍頭企業,加快農業科技推廣力度,採取有效措施推進農村農業自主改革創新,並通過促進農業綠色產品和綠色服務輸出的對接,逐步實現兩者的良性互動,改變農業生產小、散、弱的狀態,實現綠色農業規模經營,為紮實推動綠色農業產品奠定基礎。

  水生態系統健康評價體系的建立與保護。水資源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類活動、生產建設、經濟發展都有著獨一無二的作用。我國人均水資源貧乏,水汙染嚴重,水資源形勢十分嚴峻。水利經濟發展的核心是生態文明健康,這也是水利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性難點。地球上任何一個水體中現在有的生物群都是長期地理變遷和生物進化的成果,它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完整性”,包括生物的群落、種群、物種和基因及其過程。生態系統健康與保護是一個很複雜的概念,對水生態系統而言,涉及了物理、化學和生物完整性等多個研究領域,同時,還會受人類普遍的認知價值觀影響。我國應儘早開發水生態系統健康評價研究領域,而評估範圍,也不應再侷限於單個水域,而是要將視野擴大到整個流域、界河甚至是全球,進而對生態體系進行系統的科學管理,實現人和自然生態系統的協調發展。

  工業技術創新與城市生態協調發展。我國工業大量消耗本已匱乏不看的水資源,工業汙染嚴重,強調工業技術綠色創新是解決人水矛盾、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推動工業企業生產技術創新和治汙技術創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治汙效率,建立良好的城市生態系統是綠色工業的明確目標。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環境-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必須以先進的科學技術為依託。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政策手段鼓勵工業企業加速技術創新。同時,構建創新型工業生態區域促進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積極調動社會公眾的積極參與,強化全社會可持續發展理念,實現資源發展共享。同時,尋求工業技術變革帶動城市發展,這需要因地制宜的設計工業政策,技術更新、人才發展、知識產權制度和企業自主創新激勵機制的同步改革與發展。以創新型工業集群產業生態化為先導,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可持續發展。

  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中國空氣質量改善報告(2013-2018年)》顯示,2018年,我國GDP較2013年大幅增長,同時大氣汙染物濃度大幅下降,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PM2.5年均濃度分別下降48%、39%、32%。有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約46%,提前完成對外承諾的到2020年碳強度下降40%-45%的目標。一系列數據表明,我國在推動綠色經濟發展方面已獲得顯著成效。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千年大計,強調推動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有必要長期從認識上提高佔位,從措施上有效跟進,做到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參與、企業參與。

  首先要樹立科學的綠色價值觀,綠色價值觀是新型經濟存在和發展的核心。把倡導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經濟作為基本理念,始終將環保、和諧、可持續發展作為綠色經濟發展的基石,這也是綠色經濟能否持續的關鍵。人們對綠色經濟價值觀認識越深刻,才能充分發揮出綠色經濟的各項效能,為社會各個領域服務。

  循環技術、低碳技術、生態技術,這是支撐綠色經濟發展的三大技術。真正發展綠色經濟,要在科技創新上下工夫,要真正解決技術本身的問題,解決技術政策的問題,同時也要解決技術進入市場的問題。解決技術改革的不斷創新和落地問題,讓科技迅猛發展,才能為經濟良好運行提供高效推動力。技術創新力度的加大,將會增大其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技術創新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最基本的動力和關鍵因素。

  通過政策導向與市場淘汰機制刺激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每一個層級、責任主體企業以及監督主體環保組織,各方都能夠充分發揮功能,形成強有力的治理能力。加速淘汰重度汙染的企業,通過有效的治理機制,帶動整個城市發展,打造一條多方環保生態鏈接,逐步與品牌、技術、金融等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綠色服務,合力共建良好的綠色經濟文明社會。

  此外,在整個綠色發展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一點,中國不能閉門造車,要注意發達國家的策劃和理念,同時也要學習發達國家的技術和經驗,通過與發達國家的交流合作,更多地參與到國際碳市場的規則制定當中去,不斷通過中國的努力和中國的實踐,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綠色經濟發展道路。

  (作者單位:水利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交流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