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聖人十分推崇,周公提出的分配製度,井田制為何被逐步淘汰?


井田制,是周禮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在使秦國開始強盛的商鞅變法中主要的被針對對象。我們都知道。一種制度之所以被淘汰,是因為她已經不適合當前的形勢和人民的需要,那麼井田制是如何延續幾百年直到秦朝才被廢除呢?接下來就請大家跟隨小編的腳步,帶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井田制的歷史影響和現實意義。

孔聖人十分推崇,周公提出的分配製度,井田制為何被逐步淘汰?

什麼是井田制?

井田制,是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對西周時期的土地劃分制度的一種通用名稱,之所以叫井田制,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因為顧名思義,這種田地的劃分方式就像一箇中文漢字"井"一樣。將阡陌溝渠縱橫開來將田地化成九個方塊。第二種說法就是,這種土地劃分的制度是西周的封建主們特有的一種剝削人民的方式。在上古時期,剝削人民的方式通過土地的劃分表達的淋漓盡致。周天子有全國所有土地的分配權,周天子之下的諸侯,卿大夫和士等各種貴族只有佔有權和使用權。之所以叫做封建制度,因為各級諸侯都可以分封自己的土地給手下的小諸侯。西周時期的土地劃分分為兩種,一種就是貴族的自己手裡留下的田地,叫做公田。然而,封建領主不會自己去耕種這些土地,都是他們的奴隸去耕種。第二種就是以每一百畝為一份,分給自己手下依附於自己的農民階級去耕種,收穫的莊稼和財產都歸耕種這塊土地的農民,農民只需要每年繳納一定的稅負,就可以獲得剩下的生產原料。然而每個諸侯對於自己公田和私田的分佈方式因人而異,不一定每種都是按照這種制度來嚴格劃分的。古人將這種生產產品分配的方式,也就是一種剝削的方式化為民間俚語:"貴族吃的是供奉士大夫吃的是俸祿。而普通百姓吃的是自己的力氣。"

孔聖人十分推崇,周公提出的分配製度,井田制為何被逐步淘汰?

周朝的井田制既能夠作為文武百官的財產收入等級,也可以作為戶籍的管理方式,因為每畝田地的生產數量都是固定的,養活的人口也是固定的。評價一個諸侯是否強大,就看他名下有多少土地。在西周中期,有不少貴族為了繼續剝削百姓的剩餘價值,強迫百姓開墾自己手下井田之外的土地,這樣開墾出來的土地都是貴族自己的私有物品,是不需要向上一級貴族繳納稅負的。到了西周末期,由於土地和人口的負擔已經到了極限,諸侯們只能開動自己的手下的農奴去不斷地開墾其他土地,這也導致了井田制的生產能力下降,從而埋下了崩潰的伏筆。

孔聖人十分推崇,周公提出的分配製度,井田制為何被逐步淘汰?

但是農奴們流血流汗開墾出來的土地都歸於封建領主所有,而不是農奴自身所有,因此土地養活的農奴越來越少,但是封建領主卻越來越富有,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東周。東周末期,周天子手下諸侯們的實力日漸膨脹,直到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之後。各位諸侯都不聽從周天子的號召,也就是春秋時期的形成。

孔聖人十分推崇,周公提出的分配製度,井田制為何被逐步淘汰?

井田制是如何被淘汰的

到了秦孝公時期,著名的改革家商鞅就敏銳地發現到了這一制度的弊端。因此商鞅制定了《田律》。雖然數字化這個概念是現代社會才產生的一個新的概念,但是按照數字化管理進行財產的分配和統計,早在秦孝公時期就有了。在商鞅的《田律》中第一次做到了數字化管理的要求,每逢天上下雨或者是田裡的穀物即將抽穗的時候,地方官必須向上級彙報,有多少畝地抽了多少穗子?有多少畝地得到了灌溉?還有多少應該開墾出來,但是沒有進行播種或者是沒有人去管理的土地?這些資料都要統計好了向上級彙報。如果土地遭受了各種自然災害的話,更要求地方官進行統計,要精確到每畝受災的田地,具體的面積和受災到什麼程度以及減產了多少,這種制度比起井田制來不知先進了多少倍。商鞅變法之後,秦國的國策就由戰爭轉為耕戰,這種數字化管理的方式保證了秦國每年的稅收不會低於一定數值,也可以在全國範圍內調配賑災的糧草。

孔聖人十分推崇,周公提出的分配製度,井田制為何被逐步淘汰?

而秦國的徭役也分為很多種,與井田制不同的是:井田制時期,如果封建主手裡有錢的話就可以僱人為自己工作,但是秦國的律法規定,就是你手裡再有錢也必須親自參加勞動,如果僱人替自己參加勞動的話,就會受到嚴厲的處罰。這樣做的好處是,有錢人不會僱傭別人來為自己運輸糧草,不至於耽誤農民地裡的收入。這樣一來不但保障了稅收的增加,還使得人力資源不會得到浪費,國家的糧食有了根本上的保障,造成了秦國後期戰鬥力的巨大提高。

與井田制不同的是,在秦國糧價也是非常之高的。

孔聖人十分推崇,周公提出的分配製度,井田制為何被逐步淘汰?

如果一個農民生長在秦國的話,一定不會過於貧窮,因為政府會採用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來控制市場上的糧食價格。這樣一方面保障了農民自身的利益,一方面又加重了商人的負擔,這和秦朝重農抑商的基本國策非常符合。經過政府運用政府出面的強制手段來提高糧食價格,又大量抑制商人的地位。使國家經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阻礙,但是在戰爭年代這種方式更是國家軍隊的戰鬥力保障。因此在秦國後期基本上沒有出現過糧草不足而導致戰爭失敗的情況。在五穀之中,禾的價格提高最快。因為和這種植物不僅是秦國人的主食,還是釀酒所必須用到的糧食之一。和井田制一對比就會發現秦國的土地劃分和政策扶持使得國家經濟實力能夠大幅增長,這也是秦國後期能夠統一六國的根源之一。

在《大秦帝國》第一部中,商鞅最得意的成就就是廢除了井田制,當然,對於百姓而言,只不過是換了一種被剝削的方式而已,這不禁使筆者感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