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擦亮法治山東“金招牌” 以法治方式呵護營商環境

政策解讀|擦亮法治山東“金招牌” 以法治方式呵護營商環境

魯網3月29日訊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山東省“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提出,迅速發起優化法治環境攻堅行動,堅持對各類企業一視同仁,建立與之相應的落實機制,擦亮法治山東“金招牌”。

“接訴即辦”機制、“免罰清單”機制、“法律服務代理”機制、“限時清欠”機制……一系列機制的健全,將營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列出“免罰清單”,推行“有溫度的執法”

對8個行政執法領域的30項市場輕微違法經營行為,不予處罰!去年,青島市市場監管局發佈全省首個“市場輕微違法經營行為不予處罰清單”,向市場釋放了溫情與善意,全年共辦理不予處罰案件186件。

一些企業輕微、非故意的違法違規行為,並不涉及營利,也沒侵害他人利益,一旦監管部門予以處罰,不僅會給剛起步的企業帶來經濟負擔,還將影響企業徵信。實施市場輕微違法經營行為不予處罰制度,為市場主體尤其是創新型企業發展提供了寬容的監管環境,能夠讓企業充分感受到“有溫度的執法”,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優化法治環境攻堅行動提出,健全“免罰清單”機制。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侯成君表示,將堅持依法監管與包容審慎監管相統一,加快研究推出市場監管領域輕微違法行為免罰規定和免罰清單,在一定條件下對企業輕微違法行為給予容錯改正機會,避免“一刀切”執法,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加寬容的制度環境,向市場釋放寬鬆政策支持的積極信號。還將完善新興業態監管模式,在守住安全底線的前提下,給予企業1-3年包容期,包容期內,通過法規宣傳、行政提示、行政建議、行政約談等柔性監管方式,引導和督促企業守法誠信經營。

記者從省司法廳瞭解到,針對市場主體反映的頻繁檢查、隨意檢查、選擇性檢查、重複檢查等問題,將加大行政執法監督力度,建立涉企執法檢查備案制度,進一步規範涉企行政執法檢查工作,重點整治無法律依據、無實際效果的執法檢查。

面向中小企業,組建法律服務團隊

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遇到法律問題怎麼辦、該找誰?優化法治環境攻堅行動提出,健全“法律服務代理”機制,面向中小企業組建法律服務團隊。

“我省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不足,企業經營中也存在一些法律風險。還有一些企業反映,對政府出臺的惠企政策瞭解不深入全面。專業的法律服務團隊,可以幫助企業有效預防和化解法律風險,使企業該享受的政策應享盡享。”山東省律師協會會長王民生說,健全“法律服務代理”機制,是滿足各類市場主體多元化法律服務需求的重要舉措。

組建法律服務團隊,近年來,我省已作出初步探索。2018年底,省市分別成立民營企業法律服務團,圍繞政策宣講解讀、法治環境保障、公司治理結構、風險防範化解等方面開展“一對一”法治體檢服務。今年1月,成立省疫情防控法律服務團,編印支持民營企業平穩健康發展法律服務手冊,為企業應對疫情提供法律諮詢和法律服務。

省司法廳律師工作處處長劉玉國介紹,下一步,將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整合現有服務團隊資源,為企業提供便捷、精準、高品質的法律服務。“服務團將結合新冠肺炎疫情給企業帶來的各方面影響,積極為企業提供法治體檢服務,幫助企業完善風險防控體系,做到‘有病早醫’‘無病預防’,推動企業構築法律風險‘防火牆’。”大力開展法治宣傳活動,重點宣講民營經濟政策以及與民營企業有關的法律法規,引導企業樹立依法管理、依法經營、依法辦事、依法維權的意識,形成學法尊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法治氛圍。”

負責人出庭應訴,“告官見官”

政府部門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的行為,對企業的資金週轉、經濟效益帶來負面影響。優化法治環境攻堅行動要求,健全“限時清欠”機制。

“‘限時清欠’,意味著政府以前的無分歧欠款要‘清零’,以後不允許再出現此類情況。只有這樣,企業與政府才能建立互信關係,才能讓法治環境得到優化,從而有力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山東社科院法學研究中心主任於向陽表示。

“告官不見官”問題備受社會關注。優化法治環境攻堅行動對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作出強調。於向陽認為,這將有助於我省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

“近年來,我省一直在建立健全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機制,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比較高。同時,我省還舉辦省市縣三級行政機關負責人旁聽庭審活動,極大提高了行政機關特別是負責人依法行政的意識和出庭應訴的水平。”於向陽說。

企業有所呼,政府有所應。企業的合理訴求,不僅要有“出口”,還要辦得快、辦得好、辦得實。為此,優化法治環境攻堅行動提出,健全“接訴即辦”機制。記者瞭解到,我省將設立應訴平臺,對企業訴求及時啟動核實程序、及時答覆、及時解決。(趙君 齊靜 趙小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