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從愛情,親情,友情淺析梭羅的極簡人生

引言

《瓦爾登湖》的作者是亨利.大衛.梭羅。19世紀美國最具影響力的作家和哲學家。

他花了7年時間,精心打磨,才出此作品。如果細讀他的文字:凝練,優美,樸實, 他形容“湖面波平如鏡,迷霧鬼魂般的悄然從四面八方退入森林”。形容8月的光景:“細雨乍歇時分,其時風停水靜,雲天俱暗。”除了這些優美的寫法,後人們透過文字,更加羨慕的是他的豁達與通透。今天我們就從愛情,親情,友情3個角度來分析一下,梭羅的坎坷而自由的人生。

《瓦爾登湖》|從愛情,親情,友情淺析梭羅的極簡人生


愛情裡,寧缺勿濫

關於梭羅的愛情,其間提到的並不多。只是說

除了更深地去愛,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治療愛”

1839年,他收穫了自己此生唯一的愛情。他愛上了一位女子,17歲的少女艾倫。有人說用他創作的《阿薩貝特河》來形容他對愛情的感受很是貼切。

讓我們沿著這條歡快的溪水,

不斷前劃過那漫漫的夏日

所到之處,

水花濺起,

年輕的戀人,浪漫的氣息躍於紙上。戲劇的是:梭羅和他的哥哥約翰同時愛上了她。但是命運弄人,艾倫先後拒絕了約翰和梭羅的示愛,嫁給了一個教師。據說,當時是因為艾倫的父親和梭羅信仰不同。艾倫的父親是個一神體位論派。所謂神體一位論就是隻信一個神。而梭羅是超驗主義者,也就是他們認為人能超越感覺和理性而直接認識真理,認為人類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個縮影 。一個認為神是主宰,一個認為人是主宰。

文章裡,他是這樣寫的:

公眾對我們的看法對我們的影響,其實並沒有我們自己的看法那麼大。人對自己的看法,決定或者說影響著自己的命運。”

兩個家庭如果要結合在一起,註定是個悲劇的結局。被拒絕後,此後的二十年,梭羅終生不娶。他的行動或許是對他那句話最好的證明。他寧願把愛藏在心裡,也不願意去跟其他女人,以愛之名,共度一生。

這讓我想起了《何以笙簫默》中的一句臺詞:如果你曾經遇到過那麼一個人,那麼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而我,不願意將就。

如果說愛情的擦肩而過,讓他難過,兄弟約翰的故去則是給了他心靈上的暴擊

親情,讓他大徹大悟

梭羅並不多產,在他生前僅有兩部作品出版。一部是《在康科德河與梅里麥克河上的一週》,一部是《瓦爾登湖》。前者正是他和哥哥在兩條河上旅行的一個星期,寫下來的,後者是他緬懷兄弟的時候寫下來的。字裡行間可以看出約翰的突然離去讓梭羅心痛不已。

那天,你踩著星光而去

也踩亂了我心的節拍

從此,你就在我的生命中

漸漸凝固

而後他又寫道:

因為在我看來,人只有在舉目無親的遠方才能夠真誠地活著。

親人的突然離去,讓他對人生會有不一樣的領悟,什麼是人生,人為什麼而活?

人生的主要目標是,什麼是真正的生活必需品和真正的生活方式?

那個對他至關重要的親人,都離去了,剩下的什麼是哪些還有什麼重要的呢?必然不是財富,地位。一把斧頭,一點種子,一片樹林,就可以著手營生。他就像山林裡的一陣風,一隻鳥,想得通透,活得明白。

《瓦爾登湖》|從愛情,親情,友情淺析梭羅的極簡人生

除了愛情,親情,當然不得不提到他的好朋友愛默生。

3、友情,也綁架不了自由的靈魂

梭羅與愛默生是摯友。剛開始的時候,愛默生是他寫作入門的導師。愛默生建議他寫日記,並且發現了梭羅的才華。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愛默生在他的日記裡也是讚譽有加。

《瓦爾登湖》|從愛情,親情,友情淺析梭羅的極簡人生


我非常喜歡這個年輕的朋友了。彷彿他已具有一種自由的和正直的心智,是我從來還未遇到過的


梭羅也不願意進行無意義的社交,對他而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但正是愛默生所欣賞的自由和正直,為以後兩個人的的分歧埋下了伏筆。

梭羅並沒有一味地附庸愛默生。即便當時愛默生已是文壇巨匠,可是當愛默生提出唯心主義時,他離開了這位昔日恩師的家。

沒有哪種思考或者做事的方式,無論它是多麼的古老,值得我們盲目的去跟從。今天每個人宣稱或者默認為萬世不移的真理,到明天也許就會被證明是謬誤,只是黑色的煙霧。

物質和愛情,他都有自己自的決斷。簡單的社交,是自由的靈魂前提。

總結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說過一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但是梭羅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灑脫,自由。這種自由並不是說,放下一切,去深山老林,避世隱居。而是說如果愛情,親情,友情的離去,都可以淡然處之,那還有什麼能束縛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