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流:世說新語中的精彩故事(一)

原文:郗公值永嘉喪亂,在鄉里,甚窮餒。鄉人以公名德,傳共飴之。公常攜兄子邁及外生周翼二小兒往食。鄉人曰:“各自飢困,以君之賢,欲共濟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於是獨往食,輒含飯著兩頰邊,還吐與二兒。後並得存,同過江。郗公亡,翼為剡縣,解職歸,席苫於公靈床頭,心喪終三年。

魏晉風流:世說新語中的精彩故事(一)

郗鑑

郗鑑(269年-339年),字道徽。高平郡金鄉縣(今山東省金鄉縣)人。東晉重臣、書法家,東漢御史大夫郗慮玄孫。

郗鑑少年時孤貧,但博覽經籍、躬耕吟詠,以清節儒雅著名,不應朝廷闢名。晉惠帝時曾為太子中舍人、中書侍郎。永嘉之亂時,聚眾避難於嶧山。其後被琅邪王司馬睿授為兗州刺史。永昌初年,入朝任領軍將軍、安西將軍、尚書令等職。參與討平王敦之亂、蘇峻之亂,並與王導、卞壼等同受遺詔輔晉成帝。累官司空、侍中,封南昌縣公。鹹康四年(338年),拜太尉。他拒絕外戚庾亮廢王導的建議,阻止了朝中的士族鬥爭。鹹康五年(339年),郗鑑去世,年七十一。獲贈太宰,諡號“文成”

譯文:郗鑑在永嘉喪亂時期,住在家鄉,生活很困難,經常捱餓。鄉里因為他德高望重,便大家輪流供他飯吃。郗鑑經常帶著哥哥的兒子郗邁和外甥周翼這兩個小孩去吃。鄉里說:“各家自己也窮困捱餓,只是因為您的賢德,想合夥接濟您就是了,恐怕不能兼顧兩個小孩。”郗鑑於是便單獨去吃,吃完後總是兩個腮幫子含滿了飯,回來便吐出給兩個小孩吃。後來都活了下來,一起到了江南。郗鑑死時,周翼正任剡縣縣令,他辭職回去,在郗鑑靈床前盡孝子禮,寢苫枕塊,守孝足足三年。

魏晉風流:世說新語中的精彩故事(一)

郗鑑的手書

一、中國古代鄉民的淳樸善良。


魏晉風流:世說新語中的精彩故事(一)


窮困之時,鄉民的淳樸,對於德高的人,大家還會分出所剩無幾的糧食來供養他。我們只古以來的農耕社會,百姓鄉親的一直有著這樣淳樸的觀念,,崇尚德行,尊重知識分子,雖然僅有一點點力量,卻有著兼濟天下的想法,這也是我們中華文化能夠一直延續至今的最根本力量吧。


二、親情的可貴和個人的感恩和孝行

魏晉風流:世說新語中的精彩故事(一)

親人之感情,特別是一個舅舅能夠對外甥如此,也是親情體現到了極致。

而且外甥也知恩圖報,用自己的孝心來回報舅舅的恩情。現在讀起來,就感覺特別的溫暖。

古時候的人們生存條件艱苦,醫療條件,自然環境導致人的壽命普遍不長。客觀上要求通宗族的親友們恪守禮儀,大家團結在一起抱團取暖。在這種情況下人性的偉大和溫暖就顯得特別珍貴和令人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