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大順政權的闖王李自成,為何在入京後迅速失敗?

黎小魚


闖王李自成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什麼軍隊迅速腐敗這些其實都是小問題,畢竟李自成的部隊戰鬥力就擺在那,就算是腐化了,也不可能在一個多月裡就垮臺,最根本的原因應該還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政治方針,而戰略上也明顯出了問題。

始終沒有制定長遠方針的李自成起義軍

明末,由於朝政腐敗,社會矛盾不斷加劇,民變四起,崇禎二年,在大明軍中效力的李自成因為朝廷欠餉造反了,李自成投奔了王左掛的農民起義軍,在這期間也展現了李自成反覆無常的一面,起義軍被明軍圍困,走投無路後,李自成像明軍詐降,又殺死招降官員後,率軍逃跑。

李自成

在李自成造反期間,刨了明朝皇室的祖墳,起義尚未成功就和其他起義軍結怨,崇禎九年,李自成被起義軍推舉為闖王,這個時期起義軍形勢並不明朗,頂多是能反一天算一天,並沒有明確的方向。

後來張獻忠再次叛亂,女真入侵,李自成才藉機會壯大勢力,但是這期間李自成頂多就是想在合適的時候,和大明朝廷展開談判。李自成率領起義軍進入河南後,大量救濟饑民,起義軍規模迅速壯大,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后東征北京,一路打到了北京城。

這個時候李自成仍然沒有想著能推翻大明,而是和崇禎皇帝展開了談判,李自成提議退回河南,割西北自治,如果崇禎皇帝同意,將幫朝廷平定叛亂。崇禎皇帝可能想著死守北京,一定能抵擋住叛軍,談判自然崩了,但是讓崇禎皇帝和李自成都沒有想到的是,兵部尚書張縉彥居然主動開城投降了。

崇禎皇帝

勝利來得太輕鬆了,李自成估計懵了好久,在李自成才進入紫禁城時,還是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他下令,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李自成也是在這個時候才開始考慮之後的路該怎麼走,雖然紫禁城打下來了,但是並不意味著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北上還是南下,戰略上屢現漏洞的李自成

李自成進入北京城後,南明政府組建繼續抵抗大順軍,而邊關還有吳三桂手握重兵,農民起義軍內部還有其他勢力,比如西南的張獻忠,後金也在一直關注著關內的鉅變。

對於李自成有一種很好的選擇,先安撫吳三桂,明朝的殘餘部隊能勸降的勸降,北方穩住了在南下對付南明和張獻忠。這個方案是李自成贏面最大的。而必須要說的是李自成起義軍能一路打到北京城,就是順勢而為的最好例子。

吳三桂

最初李自成也決定勸降吳三桂,但是李自成卻管不好自己的手下,最開始說的是禁止大順軍傷人,掠人財物,婦女。結果短短十餘天過去了,起義軍難奈不住了,開始在北京城四處抄家,不幸的是這裡面就有吳三桂家,而吳三桂的愛妾還被李自成的部下霸佔了,這個時候思維正常的人肯定都不會在投降了。

吳三桂處境也很不妙,北邊是後金,南邊是起義軍,吳三桂雖然手握重兵,但是他也擔心搞不定李自成,乾脆直接投奔多爾袞。李自成現在要面對威脅變成了三個(事實上還有後金,但是顯然李自成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局面既然已經開始轉變了,那麼就應該找一個重點,然後集中優勢力量解決問題。

李自成自己帶了一部分主力,北上討伐吳三桂,大約在十萬人左右,吳三桂手下約有五萬兵力,而李自成除了有駐守在北京的部隊外,還派遣了一部分起義軍去消滅南明,可以看出來,李自成認為自己親自出徵,要打贏吳三桂是手到擒來,真正的威脅是南明朝廷。

戰爭開始後,在吳三桂的部隊逐漸難以支撐,大順軍也出現大量傷亡的時候,多爾袞率領約八萬部隊突然殺到,吳三桂和多爾袞聯手擊敗了李自成,李自成率領三萬殘兵逃回北京,吳三桂也無力抵抗多爾袞,對後金開關投降。

李自成敗退北京後,按理說應該立刻組織部隊,準備反擊,但是他卻只是報復性殺了吳三桂的家人,接著就開始往河南撤退,而他在撤退時,還下令放火燒燬部分北京的建築,這一系列的操作的確讓人有些匪夷所思,這不是激起民憤嗎?

相反是後金這邊,開始安撫那些為大明殉職的官員家屬,為崇禎皇帝發喪,並且還表示要為崇禎皇帝報仇,開始討伐李自成,在政治上就比李自成高明很多,先把自己的位置擺正,然後確定主要矛盾,消滅李自成起義軍,儘量減少和南明的摩擦。

李自成在清兵追擊下,節節敗退,這個時候的李自成還患上了疑心病,內部搞得人心渙散,最後在湖北通城戰死,滿清來時洶洶,不論是農民起義軍,還是南明朝廷都已經無力抵抗,滿清接管了中國的統治權。

結語

李自成本來有機會取得最終勝利的,雖然在最初沒有對起義的長遠規劃,雖然這會導致起義走一些歪路,但是這個影響也不會太大,如果起義軍內部管理效率高,那麼就不會讓吳三桂突然翻臉,也不會讓大順軍失去民心,但是起義軍在北京卻如同土匪一般。

吳三桂起兵也沒關係,相對南明這個才組建的政府,顯然是手握重兵的吳三桂,和虎視眈眈的後金威脅更大,這個時候留下部分兵力穩住後方,集中優勢兵力速戰速決才是最佳選擇,但是李自成過於自信,並且判斷錯了威脅,導致關外兵敗,逃回北京後,不積極組織反擊,更沒有穩定的後方,李自成的失敗也成了必然。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玄坤文史


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在明末亂局中是獲利者,勝利者,但是勝利又是短暫的,驚鴻一瞥,又迅速敗亡。怎樣評價李自成的起義,也出現了兩極化的情況。要研究李自成大軍迅速強盛又迅速沒落的原因,可以大致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有心造反,無力建政。李自成是農民起義軍領袖,但是他比不是像劉邦一樣一心要建功立業,而是驛站的職務被削減,沒有生計,參與了起義。原來的“闖王”是高迎祥,不是李自成,李只是高的手下,後來高迎祥被殺,李自成接替闖王名號。根據史料可以看出,明朝西北流民是到了食不果腹的時候才四處奔突亂闖,並不是一意要滅亡朝廷,走到哪兒搶到哪兒只為果腹。當時像高迎祥李自成這樣的流民團體頭目,有幾十上百個,都是農民被逼無奈成了“強盜”。後來,明朝廷發現事情嚴重了,就派大軍征剿,一度西北流民團體被斬殺殆盡,李自成只有幾個隨從逃進山裡。但是,造反的人殺絕了,吃不飽飯的流民又成了造反的人,這也是李自成死灰復燃的原因。這樣一個只為吃飽飯的團體,其實是沒有政治訴求的,沒有嚴格的軍紀和操守,所以進京以後,驕奢淫逸,紙醉金迷,自然迅速沒落。



2.看似強大,實則空虛。前面說了,李自成整軍備戰從陝西直撲北京的時候,加上路上募集的士兵,有百萬之眾,但都是為了吃飽飯扔下鋤頭的農民。這支隊伍,臃腫龐大,在進入山西,河北以後,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就輕取了北京。研究史料,再現當時的軍事地圖可以發現,李自成在當時的版圖上從來都不是強者。先不說關外的八旗兵,單說明軍的吳三桂,左良玉,史可法,劉擇清,鄭芝龍,這幾個軍團總兵力數十萬,而且是官軍,要攻打李自成,起義軍會不堪一擊。這在以前的官軍圍剿農民軍已經多次印證。所以,李自成軍看上去強大,但是都不是當時的幾股軍事團體的對手。那他為何攻下了北京?擁兵自重。當時的軍閥因為軍費,信任,自保等原因,沒有主動勤王的行動,哪怕皇帝下令勤王,也是拖延時間,只有唐通幾千人到了北京北部邊關。而等李自成軍進入北京以後,軍閥的政治利益也被激發了起來,特別是吳三桂,要滅李投清,當然需要表現,一片石之戰,一舉擊潰李自成軍。


3.瘟疫肆虐,軍力瓦解。北京城被李自成軍輕取,除了實力軍閥擁兵自重,作壁上觀,還有就是當時的北京城及京畿地區的守軍戰鬥力不堪一擊。主要就是,當時北京,河北一帶,瘟疫肆虐,十室九空,導致北京守軍兵源不足,病死大部,根本形不成戰鬥力。再兼之,數月沒有糧餉,軍心大亂,闖軍一來,很多城池開門投降。明軍是被李自成打敗了,李自成大軍也進了北京城,但是瘟疫還在。所以,李自成大軍也很快被傳染上了瘟疫,大批士兵死亡,生病,本就不強的戰鬥力又被狠狠下挫。周邊地區的民眾大批死亡,大軍也失去了供給,所以,後面出現了李自成,劉宗敏洗劫明朝舊臣和北京富戶的情況,其實這都是鏈式反應。

4.總之,李自成大軍迅速敗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順政權,一點都不順,除了剛開始建政就是綱領不清,軍紀混亂的問題,實際上大順軍自始至終都沒有走向強大的隊列,在官軍軍閥的眼裡還是流寇。他們一旦發力,李自成的大軍也只能兵敗如山倒。


雨夜說春秋


李自成是中國農民革命史上一位偉大的人物。他從陝西發動農民起義,以均田免糧為口號,轉戰十餘年,於1644年3月推翻明朝的統治。

李自成有中國農民典型的吃苦耐勞的品質,也有小富即安、目光短淺的缺點。李自成浴血奮戰16年,卻只在紫禁城坐了41天皇位就被趕下臺。 究其失敗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忽視後金窺伺中原。

崇禎十三年,李自成進入河南,發展到百萬之眾,攻破洛陽、襄陽。李自成採取了顧君恩的意見:先打西安,再攻北京。這個戰略沒考慮到新興的後金,後金從努爾哈赤起已經營了幾十年,一直虎視中原伺機入關。李自成沒意識到這一點。

第二,李自成沒有建立一個牢固的根據地。

江南是明王朝財政的主要來源地,也是天下糧倉。李自成應該趁勢東取江南建立根據地,使錢財糧草兵馬源源不斷,然後西圖四川,南取湖廣,讓明朝做防衛清軍的擋箭牌。

第三,沒有相應的政策,導致後方局勢不穩定,地主階級反撲。

李自成對投降的明朝官員實行殘酷的剝削,讓他們交出財物,嚴重地影響了地主階級的利益。人心沒有安撫好,甚至反目成仇。南明小朝廷仍有號召力。

史料中有記載:大順滄州牧王允言“到任三日,為百姓所殺”;邯鄲縣令何永祥“到任,為衙役毒死”;冀州牧盧傳被鄉紳殺害;灤州牧被士民趕跑;還有被直接投入大牢的等等。

第四,軍紀不明,因小失大。

李自成進入北京的軍隊只有6萬人,多數部隊(大約40萬人)分佈在外,危機來臨無法支援。

李自成部下劉宗敏強佔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吳三桂沖天一怒為紅顏,打開山海關大門引清軍入關,李自成腹背受敵,倉促登基後便撤出北京。


十四道槓槓


李自成的失敗,看似偶然,其實必然。

首先我們來看看李自成的軍隊構成,李自成的軍隊來源極為複雜

和他一條心的,只有他當年起家的老八隊,這一支部隊跟隨李自成打天下戰鬥力屬於比較強的。至於後期李自成隊伍急劇擴大時,擴編進來的部隊都是一些投降的明軍。哪怕就是袁時中的隊伍名義上是起義軍,其實也保留了大量的官軍成分。

這些投靠起義軍的明朝部隊都是因為長期欠餉才走上做賊的道路。大明帝國滅亡的本質就在於財政枯竭,又不得不面對同時期的兩場戰爭。嚴重的財政危機,使得皇帝也得差餓兵上陣,與李自成對戰的這些明軍往往餓的上頓不知下頓。所以在遇到李自成的時候,一觸即潰,一打就降,這使得李自成的隊伍如同滾雪球般的壯大,戰鬥力是不存在的。

李自成看上去強大,但是這種強大是含有極大的泡沫的,他所有的百萬之眾,大多就是這樣的明軍,與烏合之眾無異。再加上李自成發展過快,明朝統治的糜爛,在李自成根本就沒有來得及整合力量的情況下,就打下了北京,其實此時的起義軍戰鬥力並不強,只是明軍更爛。

沒有了大明帝國這個橫亙在李自成與滿清之間的緩衝區,讓他不得不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面對兩個更為強大的敵人吳三桂與多爾袞,面對強敵,比烏合之眾跑不到哪兒去的大順軍隊只能接受屢戰屢敗的結果。

如果李自成能夠正視自己隊伍中存在的缺點,積極整合力量,通過憶苦思甜等手段,讓這些投降的明軍真正融入起義軍隊伍,讓他們明白事實,誰讓他們吃飽了飯,讓他們知道為何而戰。那麼這些投降明軍的戰鬥力將會大幅提升,在對戰滿清韃子兵的時候,他們是能夠有所作為的。

其次,李自成也和大明王朝一樣,有著財政問題

李自成曾經立下這麼一個flag那就是迎闖王不納糧。李自成還算是個言而有信的人,基本上還是遵守這個承諾的。既然不納糧,他們軍隊的財政問題怎麼解決呢?那就只有靠搶了!在部隊規模還不大的時候,李自成的軍隊靠打劫官府以及大明的各路王爺,維持軍隊的開支。

但是隨著他的勢力越來越大,光靠這樣的搶劫就沒有辦法維持軍隊的開銷。李自成終於品嚐到了崇禎皇帝的苦惱,錢從何來?於是乎,李自成就向佔領區內的鄉紳富戶下手。作為一個泥腿子,李自成自然地認為這些有錢人是有原罪的,搶劫他們的錢是天經地義的,但是這麼做的結局就是和整個鄉紳官僚集團作對。

然而,這些人往往是構成地方政權的主力,在地方上,他們的一句話往往比皇帝老子的話還管用,有了他們的支持,軍隊才能夠有源源不斷的後勤物資供應前線。如今,李自成把這些人全部得罪了,只要李自成的軍隊一撤走,這些人馬上聯絡明朝官軍或者其他勢力,投入其他人的懷抱。

這也導致了李自成離開一地就等於丟失一地,始終沒有建立起安全可靠的後方基地,所以李自成的軍隊,只要經受一次重大挫折之後,就會變得一蹶不振,再也不能恢復先前的聲勢了。

總結

所以李自成的失敗是必然的,只是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失敗,導致了中華文明的大倒退,偉大的中華民族經歷了一次近300年的歷史倒車,使得我國從一個最強大的國家,變成了一個人見人欺的弱國。


歷史評說


可能是出現了瘟疫。在古代,軍隊一旦出現瘟疫,迅速就會失去戰鬥力。否則幾十萬大軍不可能一戰而敗不可收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