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故宮為何沒有保存下來?

舔龍血


南京故宮沒有保存下來,是很正常的。因為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大明的政治中心就轉移到了北京。南京皇宮在當時是一個多餘的存在,從明英宗開始,明朝歷代皇帝都不想對南京皇宮做大規模修葺。中國的古建築若不做保養,破敗是必然的。

明朝滅亡後,南京失去了留都的地位。南京皇宮也不再是皇宮。清軍進南京後,就將南京皇宮附近改為八旗兵的駐地。

試想,以前是皇宮,現在是兵營。皇宮被一群大頭兵給佔了,這還能有好結果?

清初,八旗兵為了修滿城,對南京皇宮的內部格局進行大肆的破壞。後來太平天國和湘軍先後進南京,又在城內大動兵戈,這兩把大火算是徹底摧毀了南京皇宮。

到了民國時期,由於國民政府和日軍在南京故宮的舊址上修飛機場,於是,明朝南京故宮也就連遺址都看不到了。民間流傳,認為南京故宮毀於太平天國之亂,把南京故宮消失的責任全都推給太平天國那幫人,這明顯有推卸責任的嫌疑。



南京故宮,又稱明故宮、南京紫禁城,是明朝首都應天府(南京)的皇宮,也是明朝的第一座皇宮。這座皇宮始建於1366年,修建時間長達26年,至1392年才基本完工。

南京皇宮完工之後,佔地面積比後來的北京故宮還略大,氣勢之恢宏,可見一斑。

然而可惜的是,二十九年後,明成祖朱棣決心遷都北京,並在北京按照南京故宮的建築規格為母本,也修了一座北京皇宮。至此之後,明朝的皇權中心移到了北京皇宮,而南京皇宮也就不再是大明的皇權中心。

朱棣遷都後,南京皇宮一開始也還比較受到重視。明仁宗在位時,還曾經一度打算遷回到南京,並對南京皇宮的建築加以整修。但是明仁宗命薄,登基僅十個月就駕崩了。遷都一事也就告吹。(朱棣遷都北京後,明仁宗以太子身份坐鎮南京,因而對南京有極深的感情)

需要強調的是,明仁宗修葺南京故宮,這是南京故宮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整修。從這之後的兩百多年,明朝皇帝再也沒有對南京皇宮進行過大規模的修葺。小修小補倒是有,但是大修就沒有了。

而眾所周知的是,中國的古建築,由於建築材料的原因,如果不做定期的維護保養,哪怕是皇宮這種高規格的建築,也是很難長時間保存的。因此南京皇宮後來的破敗,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明宣宗駕崩後,明英宗繼位。這位如同紈絝子弟一般的小皇帝,出生在北京,自小就長在北京,對南京這座留都,完全沒概念,因此對南京故宮也完全沒有感情。之後的明憲宗和明孝宗也是一樣。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天降雷雨,南京皇宮的謹身、華蓋等殿被雷電所擊中,引起大火,很多宮殿被燒燬。

明憲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南京突然颳起大風,颳倒了皇宮內的很多大樹,倒掉的大樹又壓垮了大祀殿及皇城各門的獸吻。

對於南京皇宮的這些損毀,英宗和憲宗的態度就是不管,隨它的便。

到了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更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

由於當年南京連降暴風雨,長江的江水隨暴雨溢出,淹掉了皇宮內的不少建築。就連最重要的太廟也遭雷擊焚燬(太廟就是祭祀祖宗的地方),對於如此重要的禮制建築,嘉靖帝的態度是——不管。

嘉靖親自下令,燒了就燒了吧,不許臣工對其進行修復。但是太廟畢竟是禮制建築,是大明的臉面,讓人看到焚燬的太廟,太丟大明朝的臉面。於是嘉皇帝靖為了遮羞,讓人在太廟外面修了一圈圍牆,把焚燬的太廟包在裡面。眼不見心不煩。

嘉靖之後,又過了一百多年。歷經穆宗、神宗等五朝,北京的皇帝對南京皇宮,也依然是不管不問的態度。到了南明小朝廷擁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繼位時,此時的南京故宮已基本是不成模樣。



據史料記載,公元1644 年,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後,福王朱由崧逃至南京建立南明小朝廷時,南京皇宮那叫一個慘咯。

首先,皇宮的奉天殿(正大殿)沒有了,福王只能在武英殿繼位。

其次,太廟了沒有了(嘉靖年間燒了),福王只能在奉天殿的遺址上拜祭先祖。

若是太祖朱元璋泉下有知,在地下目睹此情此景,不知道他該作何感想。

朱由崧稱帝后,倒是還對宮殿進行了花費不小的修繕。可惜的是,正月宮殿才建成,五月清兵就殺到了大江北岸。隨即,朱由崧就向清兵投降。南京城也因此落到了清兵的手上。

清兵攻佔南京後,改應天府為江寧府,廢黜南京國都的地位。隨後,八旗兵開始大量進駐南京。出於駐軍的需要,八旗兵把南京皇宮僅存的宮殿建築全部焚燬。

需要說明的是,八旗兵的這次焚燒,是對南京皇宮最徹底的一次毀壞。明朝皇帝的怠慢,只是導致南京皇宮部分地面建築被毀。而八旗兵的焚燒,直接把南京皇宮給燒成殘垣斷壁了。

三十多年後,康熙第一次南巡(1684),他在目睹南京皇宮的慘狀後,大為感慨:

“道出故宮,荊榛滿目,昔者鳳闕之巍峨,今則頹垣斷壁矣”——康熙《過金陵論》

可見八旗兵焚燒南京皇宮,是卻有其實。南京皇宮早在清朝康熙時期,就已經一副殘垣斷壁的模樣,也並非虛言。



康熙這次南巡後,截至民國建立,南京皇宮又遭到了四次摧毀。

第一次是南京的旗人為了自己蓋房子,把南京皇宮的圍牆,以及承天門、端門、東安門等陸續拆毀。旗人雖然沒有進宮城內部取材料,但是康熙為了修普陀山法雨寺,下令將皇宮內的殘餘建築全部拆掉,送到了法雨寺建圓通殿。

第二次是太平軍進南京,由於八旗兵就居住在南京皇宮一帶。太平軍為了消滅負隅頑抗的八旗兵,猛烈攻打八旗兵死守的南京滿城和南京皇宮。經過激戰之後,南京皇宮的午門、西華門和玄武門被火炮轟塌大半,一直到民國初年都沒有恢復。

第三次是洪秀全為了修天王府,派人去南京皇宮的遺址取建築材料。

第四次是湘軍進南京,太平軍放火燒城,湘軍在大肆搶劫後也到處縱火,南京明故宮再次遭到破壞。

到了光緒十年,左宗棠在南京明故宮內五龍橋北面修建方孝孺紀念祠,南京皇宮實際上已經是一片廢墟。



民國建立後,北洋政府為了解決落魄旗人的生計問題,允許旗人拆解滿城,也就是皇城和宮城的城牆,將城磚變賣,此舉及導致了南京皇宮被完全拆解。從這之後,南京皇宮連最起碼的建築規制就看不到了。

南京國民政府遷至南京後,曾經計劃以南京皇宮為中央行政區,進行修復。但是由於財力和戰爭的原因,該計劃沒有全部實現,只是在明故宮遺址範圍內,修建了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就是現在的南京軍區檔案館)和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陳列館(現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抗戰爆發前夕,為了修小型機場,國民政府在皇宮遺址上大興土木。日軍攻佔南京城後,也修飛機場,又是大興土木,把皇宮的遺址也給刨沒了。

總的來說,南京皇宮的消失,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明朝中後期的不作為,導致皇宮開始破敗。不過這個階段的南京皇宮,只是焚燬了一些地面建築,皇宮的整體,大體上還是保持的比較完整的。

第二階段:清兵為了修滿城,對南京皇宮的磚石建築進行大肆拆毀,地面的木製建築棄之不管,任由其腐壞。截至咸豐初年,南京皇宮僅剩一個框架而已。

第三階段:太平天國之亂,由於太平軍和清軍的戰爭,導致南京皇宮僅存的一點城門和城牆建築也被燒燬。至此南京皇宮也就只剩一點殘垣斷壁的遺址了。

第四階段:由於北洋政府默許旗人挖皇宮的牆角,以及國民政府和日軍修飛機場,導致皇宮的建築規制被徹底破壞。

現如今在南京皇宮的遺址上,已經完全看不到任何昔日皇宮的影子。因為不僅地面建築被毀掉了,就連建築的規制也毀掉了。


Mer86


很多歷史不好的童鞋並不知道除了北京故宮,還有一個南京故宮,下面簡單普及一下南京故宮的歷史先。

南京故宮自朱元璋奪取政權定都金陵(南京)後,於1366年開始興建,集全國之力足足建造了26年之久終於在明洪武二十五年建成,大概佔地100多萬平方米,在當時整個世界也是最大的宮殿建築群,在外國的史書中有第一宮殿的美稱。南京故宮建成後便成為朱元璋的辦公室+家屬院,也成為了大明初期全國的政治中心,但當朱元璋死後,其孫朱允炆執政後,朱棣舉起了清君側的大旗,開始了靖難之役。建文四年,南京城破,朱允炆不知所蹤,朱棣成為了新一代的大明皇帝,史稱明成祖。

朱棣在南京故宮足足做了19年的皇帝后,一紙詔令決定遷都,由此北京成為了大明朝的京師,而南京則被降級成為了南直隸。這個時候的南京故宮已經失去了政治中心及皇帝寢宮作用,成為了無人的宮殿,要知道,故宮的主體建築基本都是木製,這種材質就決定了其壽命是極為短暫的,如果沒有精心的保養,很快的便會腐朽,朱棣在搬家北京故宮後,這裡僅僅留存了一些不重要的機構,因為不是國之命脈的部門,自然修繕經費也是極為有限,就這樣,南京故宮的建築物開始破敗,後期的大明政府也不願意撥鉅款修繕,於是乎,這個曾經輝煌至極的宮殿群慢慢的破敗不堪,歷經了明清改朝換代及天平天國暴亂後,這裡終於成了一堆廢墟。


老豬的碎碎念


南京故宮是朱棣遷都北京前大明朝的首都。在朱元璋登基之前,南京故宮已經開始了修建工作,直到朱元璋登基五年後才基本完工。南京故宮由劉伯溫勘定地址,其建造規模恢弘龐大,雖然並不算十分華麗,但城牆堅固無比,且佔地甚廣,整個故宮的面積比後來北京故宮的總面積還大。


西方傳教士利瑪竇在萬曆年間曾來到南京。利瑪竇見多識廣,當他看到南京故宮後,也不禁發出感嘆說,南京故宮是他見過的世界上最雄偉的宮殿。

明成祖朱棣將明朝首都遷到北京後,南京故宮就是去了其存在的最大價值,並逐漸開始沒落。在隨後的歷史歲月當中,南京故宮經歷了數次浩劫,最終只剩下很小的一部分被保留下來。

一,朱棣攻入南京時,明故宮奉天殿被焚燬,這是南京故宮第一次遭到破壞。傳言建文帝也在這場大火中喪生。

二,清軍入關後攻入南京城,南京城被清軍不同程度的破壞。後來清軍又將南京城改造成滿城,遷入大量滿人居住。並且清軍將南京故宮進行大規模改造後用於駐兵,導致南京故宮被嚴重破壞。康熙年間,康熙傳令將南京故宮的12萬片琉璃瓦拆除,同時還拆除了很多其他的可用材料,用於建造普陀山法雨禪寺。

三,太平天國攻打南京期間,南京軍民組織了大規模抵抗,戰爭結束後,南京故宮已經是斷壁殘垣。後來天平天國又將南京定位首都,洪秀全為了建造自己的天王府和其他諸王的王府,將南京故宮再次進行了大規模的拆除。

四,抗日戰爭時期,南京軍民與日本人進行了艱苦的戰鬥,戰火幾乎摧毀了整個南京城。再加上後來南京國民政府的建造,對南京故宮進行了大規模佔地和拆除,南京故宮幾乎毀壞殆盡。另外據說,為了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由於南京故宮阻礙迎接的道路,南京故宮部分建築因此遭到破壞。


南京故宮使用的時間太短,再加上其飽受戰火的摧殘,最終留給世人的,只剩下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很小一部分了。並且有很多建築是經過過修復之後重建的,真正的南京故宮已經永遠的成為了歷史。


圍爐煮酒話春秋


我個人認為有兩個主要原因,其一是政治因素,其二是因為建築材料。

政治因素是明成祖北遷以後,南京皇宮基本失去了作為皇帝居所的根本性作用,這就導致明朝不會再花費鉅額資金進行維護,年久失修再加上歷經數百年風雨,就會產生不可抑制的損壞。

(明朝南京都城全景建模)

其實最初建造皇宮時,選址是選到了一片湖水上,為了修築地基,朱元璋調派了大量的人力,用泥石填湖,雖然起初修建完好,朱元璋龍顏大悅,但隨著日復一日,皇宮竟然出現下沉的情況,原因是泥石的地基受潮嚴重,時間一長髮生自然沉降,所以朱元璋到了晚年,就一直想要遷離南京都城,奈何精力不多,就此耽擱下去。

直到明成祖時期的“永樂遷都”,將皇城遷往北平後,南京皇城也就此失去了昔日的熱鬧。

(北京皇宮示意圖)

第二個原因,當時修建南京都城時,大量採用磚木結構,雖然氣勢宏偉,但維護費用異常高昂,使用壽命又相當短暫,因此在遷都北平後,明朝皇室不再撥款維護,這才導致皇城的逐漸破敗,歷經數百年風雨後,自然無法得以完好的保存。

另外補充一點,明清皇權更替後,南京明皇宮作為前朝的建築,被老百姓私下裡拆除了不少,所得木料等建材,也都當做了建造房屋的材料,所以這種人為的破壞也屬於原因之一。

說到底,一座宮殿的長久保存,維護必不可少,雖然在風雨飄搖的歷史長河中,一些宏偉建築的沒落實為憾事,但只要我們現代人嚴加保護,不去人為破壞,相信更多的古代建築能夠延續昔日的輝煌,以文化財富的形式,傳承給一代又一代的後人。


————————


錢品聚


南京故宮,是在朱棣遷都北京前,明朝的首都,在朱元璋登基之前,南京故宮就已經開始修建了工作,直到登基五年後才基本完工。其建造規模,宏龐大,雖然不算華麗,但是城牆堅固佔地面積也比後來的北京故宮的總面積大。但是,在經歷了數次的歷史的浩劫之後,南京故宮只剩下了一些小小的部分。

第一次,在朱棣攻入南京之時,故宮的奉天殿被焚燬,這是南京故宮第一次遭到破壞。也是在這一場大火當中,有傳言說建文帝被燒死了。


第二次是在清軍入關之後攻入南京,在南京的清軍將故宮大規模改造後用來駐兵。因而受到了第二次巨大的破壞。


在這之後,在太平天國時期,南京軍民雖然頑強的抵抗了太平天國,但是最後在戰爭結束時,南京故宮遺蹟所剩不多,後來太平天國將南京定為首都之後,洪秀全為了建造王府又將南京故宮大規模的拆遷了。


在抗戰時期,南京居民和日本人進行了艱苦戰鬥,最後在這場戰爭當中,幾乎整個南京城都遭到了毀壞,因此故宮也無法倖免。後來,南京國民政府的建造當中也對南京故宮進行了大規模的拆除。到了這時,南京故宮已經所剩無幾。


在歷經一次一次戰爭的毀壞之後,現在的南京故宮真正的成為了歷史,再也不復以前的模樣。



青年史學家


被破壞的,主要有兩次破壞,一次是遷都北京,南京不適宜留那麼大的宮殿群,且北京建設也缺材料,所以一些昂貴的宮殿材料都被搬至北京。一次是太平天國戰爭,太平天國守南京兩年,被曾國藩圍城兩年多,為了守城拆的也差不多了,到清政府更不可能重建了,重建會方便漢人造反的!

再後來建國了,解放軍入城之後,要找地方駐紮啊,明故宮周圍有大片的城區空地,所以,南京軍區就在明故宮周圍圈了好大塊的地,所以你現在去明故宮遺址,在其左右兩邊和側後方都是軍事用地,後來發展經濟,南京的714廠(也就是後來的熊貓電視)陸續又佔了軍區外的圍的土地,因為當時714廠有軍工生產的任務。

到80年代後想重建明故宮的時候就瞎了,一看,軍隊和714廠都動不了,南京被逼無奈的情況下拆了一部分核心區域,圍起來算作明故宮景區,在缺乏規模和復建工程的情況下這個景區就是個假大空,自然沒有旅遊賣點了,只留下些牛逼炸天的磚石和名號而已,比如午門,五龍橋,玉帶河,御道街,明故宮遺址,西華門,東華門,武英殿等等!


眼看過去未來


南京明故宮指的是朱棣遷都前,明帝國在南京使用的宮殿。歷史上,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炆、成祖朱棣都曾在此辦公。之所以沒有保存下來,主要有兩個原因:王朝更替、清末戰亂。

崇禎十七年,吳三桂引清軍入關並迅速南下。他們攻佔南京後,把明故宮所在的區域劃為了八旗駐防區。由於是前朝的宮殿,又被滿人在日常生活中繼續使用,所以明故宮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等到康熙年間,只剩下斷壁頹垣,場面令人心酸。

更為徹底的一次破壞是在咸豐年間,當時洪秀全率領太平軍一路北上,兵鋒直指南京。明故宮在滿城內,自然是太平軍優先攻打的對象。經過戰爭,明故宮基本上沒有什麼地面建築保存下來了。後來清軍與太平軍又多次在南京周邊鏖戰,同治初年,湘軍攻破南京,古老的金陵城再遭浩劫。除了殘存的地基,這座宮殿留給世人的東西不多了。

今天如果到南京旅遊,除了明孝陵、中山陵、秦淮河,如果有時間,也可以去明故宮遺址看看,懷念懷念。


時拾史事


南京明故宮為什麼沒有保存下來呢?我個人認為這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

第一,明故宮的政治象徵意義降低,各方不夠重視,且保護不力。

眾所周知,朱棣遷都北京,直接導致南京明故宮的荒廢。雖然當時南京是明朝首都,但由於皇帝在北京,再加上政治意義的削減,很少有人維護,再加上後來明中期遇到大火等,加上地基下沉等,導致明故宮遭到荒廢。

第二,清軍的大肆破壞。

明末清初,清軍鐵騎疾風般地南下,他們不僅軍事上佔領了明朝的陪都南京,對南京故宮進行大規模的改動,一些大殿之類的改成了將軍和都統衙門,還有部分大殿被拆毀,改建成一棟棟居民的住房,用來供給旗人居住。

第三,太平天國運動的破壞。

到了太平天國時期,又拆宮牆磚石、木構填充天王府工程,太平天國失敗後清軍再次焚燒了南京城,對明故宮的破壞就更徹底了。

第四,建築材料單一,易毀損。

這個是中國古代建築的通病,一般都是採用磚木結構建造宮殿,不易維護和保養,經常在戰亂中損毀殆盡。


窮遊君


明故宮留下午門非常大,遺址有不少石構件,地上整塊大石鋪的地磚,車輪印壓出足有十公分深,還有非常大的石基礎,看的很震撼,確實規模很大,西安門邊上有塊屬於明故宮的地,希望不要賣給開發商,做個明故宮博物館,讓後人更加了解它的歷史,一個大明王朝雄偉的建築群


博卡希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