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中央削藩,為什麼漢朝七國之亂失敗,明朝靖難之役卻能成功。

藩"指的是封建時代中央政府分封地方的土地,在中國歷史上有四次削藩的事件,其中在漢朝與明朝時期結果最為突出。公元前202年,劉邦正式稱帝,建立漢朝,推行郡國並行制,分封了一批異姓王,但劉邦對他們並不放心,因為他們是異姓,是劉漢天下割據的分裂因素,因此,劉邦又想方設法剪除異姓王,以同姓子弟為王來取代他們。雖然大封劉姓為王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但後期隨著劉氏宗親諸侯日益發展壯大,便不滿朝廷的擺佈,處處開始對抗


同是中央削藩,為什麼漢朝七國之亂失敗,明朝靖難之役卻能成功。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

在漢文帝時期淮南王劉長造反,嚴重威脅中央集權,大夫賈誼進言,主張對諸侯國進行削弱,文帝便開始削藩行動。漢景帝初年,御史大夫晁錯向皇帝上書“削藩策”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對諸侯國進行削藩。漢景帝聽從了晁錯建議,下令削藩。消息傳到各諸侯王,引起了早已心懷不滿的諸侯起義反抗。吳王劉濞,反應是最為強烈,暗地裡聯絡楚王劉戊,趙王,膠東王,膠西王,濟南王,淄川王,密謀造反。為什麼吳王反應最為強烈呢?這還得從漢景帝為太子時期說起,劉啟與吳王太子在下棋時,想要悔棋引起爭執,用棋盤砸死了吳太子。這件事讓吳王大為惱火,可礙於漢文帝,只能把仇恨埋在心底,七國叛亂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口號,漢景帝見局勢擴大,為了安撫七國。穩定局勢採取竇嬰,袁盎計策,誅殺了晁錯。要求退兵,可吳王本意是奪取皇位,並沒有退兵,繼續西進。景帝派大將竇嬰駐守洛陽,周亞夫進行東征切斷了叛軍的糧草供給,缺糧叛軍多次反叛未果,終慘遭失敗。

同是中央削藩,為什麼漢朝七國之亂失敗,明朝靖難之役卻能成功。

漢七國之亂

為何漢景帝能以一己之力對抗七國反叛。

1:漢景帝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也是一個心狠手辣的皇帝,為了讓七國叛軍退兵,毅然決然的殺害了自己恩師晁錯。

2:漢文帝時期的無為而治,韜光養晦,使景帝時期國力大增,人才輩出。

3:劉濞雖有雄心,但無能力。表面上七國之亂聲勢浩大,但都各懷鬼心,見風使舵,內部不團結。

4:梁國的傾力配合,牽制了吳楚聯軍,為中央剿滅叛軍提供戰略支援。


同是中央削藩,為什麼漢朝七國之亂失敗,明朝靖難之役卻能成功。

漢景帝

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朝,為了鞏固朱家統治,便施行分封,封宗室等人為藩王駐守大明各地。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惠帝(建文帝)。朱允炆自知是諸王之侄,難以抑制叔叔們。再加上諸王的軍權時刻威脅著自己的統治。在朱元璋大喪之際,建文帝命各諸王不得進京奔喪,導致各諸王強烈不滿。大臣齊泰,黃子澄建言建文帝削藩。建文初年立即開始削藩。數月內連廢周王,齊王,代王,湘王等四王,由於中央削藩手段如此迅猛,與地方藩鎮矛盾不斷激化,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成了諸王的首領。燕王在自知自己將成為建文帝的下一個目標,便以清君側為口號舉兵造反。洪武三十五年燕軍攻破南京,朱棣登基稱帝,建文帝下落不明。


同是中央削藩,為什麼漢朝七國之亂失敗,明朝靖難之役卻能成功。

靖難之役

同樣的加強中央集權,主張削藩,為何建文帝失敗了。

1:建文帝削藩手段之猛烈(一月內連削三王)方式方法欠妥,沒有妥善的善後處理

2:建文帝削藩中不明真相,不斷加以迫害。使藩王人人自危,風聲鶴唳,加速了矛盾的對立。私下與朝廷作對。

3:建文帝長於深宮從小接受儒學薰陶,沒有軍事才幹,後採取重文抑武的政策,使武將無法決定軍事戰略,朱棣的成功也說明這一點。

4:朱元璋大肆殺害功臣,使建文帝無良將大臣可用。憑一己之力,怎能不敗。

5:朱棣跟隨朱元璋打天下,文韜武略俱佳,是朱允炆難以比翼的。


同是中央削藩,為什麼漢朝七國之亂失敗,明朝靖難之役卻能成功。

明成祖朱棣

漢景帝與建文帝的個人差距,朱棣與劉濞的個人差距。造就了不同的歷史時期,同樣的歷史事件,不同的歷史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