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搬家前發生了什麼

翻來翻去也沒找見哪本書上說過滎陽縣治為什麼在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搬到了大柵城,也就是現在的滎陽老城

。但從那以後,戰國時期修建的滎陽城就被稱為“古滎陽城”,簡稱“古滎”。也是在這一年,北魏孝文帝下令將首都從大同遷到洛陽。

滎陽搬家前發生了什麼

▲南北朝前滎陽地區示意圖

滎陽搬家前發生了什麼

▲滎陽故城與滎陽老城位置對比

史官們毫不吝嗇的讚美和肯定彼時的滎陽:富冠海內、天下名都、東都襟帶、三秦咽喉······,但這些對滎陽的讚譽誇的都是古滎。

滎陽搬家前發生了什麼

▲滎陽故城城牆

滎陽作為西入洛陽的門戶,往東都是平原,一馬平川,無險可據,易攻難守。處在南北水陸交通要道上,太平年月的商賈往來繁榮興盛自是不必多說,兵荒馬亂的時候淪為四戰之地,“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也是一次次的上演。

滎陽搬家前發生了什麼

▲滎陽故城位置

《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七·河南二》中記載:“後漢初平二年,曹操自酸棗引兵西,將據成皋,進至滎陽、汴水。晉置滎陽縣為郡治。永興二年,東海王越等共起兵,討河間王於關中。時范陽王鎮許昌,進屯滎陽,既而為豫州刺史劉喬所敗,走河北。使其將李朗等屯滎陽,尋覆敗散。永嘉末,石勒攻滎陽,太守李矩擊卻之。

大寧三年,沒於石勒。咸和三年,劉曜圍金墉,勒會軍滎陽,前救金墉。永和末,滎陽復歸於晉。隆和初,為燕所陷。太和五年,秦王猛取洛陽,燕慕容臧自石門進屯滎陽,猛遣將梁成等擊走之。自後燕至姚秦皆為重地。義熙十三年,劉裕伐秦,取滎陽。其後沒於後魏,亦為滎陽郡治。梁大通三年,陳慶之送元顥北還,魏遣楊翌鎮滎陽,慶之攻拔之。東魏天平四年,滎陽郡降西魏,尋復取之。齊郡廢。隋大業九年,楊玄感圍東都,分遣其將韓世咢圍滎陽。皆故滎陽城也。”

滎陽搬家前發生了什麼

▲滎陽故城城牆 攝/李曉群

作為戰略要地,從秦朝設置三川郡開始,漢朝的河南郡也好、曹魏的滎陽郡也好,滎陽的重要地位一直為後世王朝繼承和發展。但同時,從黃巾叛亂至楊堅建隋的近400年間,在殘酷的戰爭和嚴酷的自然災害的反覆碾壓下,滎陽也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這其中,西晉的八王之亂,五胡十六國的大混戰,東晉南北朝的大分裂,東西兩魏的對峙和北齊、北周的衝突,讓曾經繁華和風光無限的滎陽城在戰亂和災荒中幾成廢墟,平均每10年便有一次朝代替換,成為中國古代分裂時間最長、騷動頻率最高、也最為黑暗恐怖的時期,由混亂帶來的饑荒導致“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無煙爨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民盡流離,邑皆荒毀,由是劫抄蜂起,盜竊群行”,“自天地開闢,書籍所載,大亂之極”,歷代史家惡稱為“濁世”。

這個濁世能濁到什麼程度呢?《晉書·載記》不需要看完就能噦出來。舉幾個例子:《載記·石季龍》“妝飾宮人美淑者,斬首洗血,置於盤上,傳共視之。

通俗講,就是這貨讓人把一個漂亮的宮女梳妝打扮好把腦袋剁了洗乾淨擱盤子裡讓下面人傳閱

又內諸比丘尼有姿色者,與其交褻而殺之,合牛羊肉煮而食之,亦賜左右,欲以識其味也。”

這個就比較噁心了,這貨把漂亮的尼姑先奸後殺然後跟牛羊肉擱一塊煮,煮熟了分給周圍的人吃,看他們能不能嚐出來哪塊是人肉,哪塊是牛羊肉

人命賤如草。至於戰亂的傷害就更多了,《載記·石勒》:“枕屍三十餘里”“採掠無所獲,軍中大飢,士眾相食”“枕屍二里”“坑其眾三萬”“斬首五萬餘級”“枕屍三百餘里”。《載記·劉曜》:“男女無少長皆殺之”“枕屍二百餘里”。《載記·石季龍》:“坑其士卒三萬餘人”“一日之中,斬首數萬”“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屍諸城外,悉為野犬豺狼所食。”就像《繡春刀·修羅戰場》裡說的一樣:“幾萬條人命,割草一般就沒了。”

有道是“寧為太平狗,不做亂世人”,兵災四起的世道,活著就是最大的奢侈。要是遇上糧食恐慌,活著不被吃掉死了還能留個全屍就是祖上積德。但人總要想辦法活下去,以暴制暴就變得理直氣壯。這就是歷史上不願提起的“胡羯屠漢”和由此導致的“冉閔屠胡”。對國家而言,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北方人口銳減,五胡亂華的135年間,北方漢族最初的人口數量大約為1200萬人,到冉閔滅掉羯趙時,此時的北方漢人已不到400萬人,人口銳減了三分之二。

滎陽大傷元氣除了人民的驟減,還有精英層的出走。“永嘉之亂”和“五胡亂華”發生後,祖居滎陽的千年望族、官宦世家鄭氏“衣冠南渡”,被迫遷徙出走,但同時也由此出現了“滎陽鄭氏遍天下”的盛景。比如南朝宋的開國功臣鄭鮮之一脈。鄭鮮之隨晉南遷,累官御史中丞,太常都官尚書、尚書右僕射。比如在永嘉之亂中遷居東陽郡信安縣(浙江衢州)的梁朝衡陽太守鄭惠一脈。比如開閩始祖第一人的桓公40代孫建安太守鄭昭一脈

在嚴重的社會動盪中,處於混戰中心的古滎陽城已經沒有了生機,連滎陽郡守都不再駐滎陽城。哀鴻遍野的長期混亂中,人民只能四散保命。

《水經注》中描述了彼時人民的求生自保:“晉滎陽民張卓、董邁等遭荒,鳩聚流雜保固,名為大柵塢”。大柵塢,也就是結木為柵,聚眾而居的地方。作為流民自保的堡壘,讓由戰爭帶來的流民、難民、遺民所組成的共同體完成了從城市到鄉里的轉移,為國家保留下了復興的種子。

439年,北魏完成了北方的統一,政局穩定,國家開始恢復元氣。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年)豫州剌史崔白因駐地虎牢城被黃河毀壞,移治大柵塢,並向東開拓一直到索河岸邊,又封鎖索河故道,使索河繞城西流,命名為大柵城,今天滎陽老城的基礎這此奠定了。經過經營,終於在46年後的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滎陽縣治最終確定在了現在這個地方。

滎陽搬家前發生了什麼

鄭州古滎大運河文化區滎陽故城效果圖

滎陽搬家前發生了什麼

滎陽搬家前發生了什麼

▲滎陽故城與滎陽老城位置對比

元氣大傷的滎陽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建成區才大抵達到漢代滎陽城的規模,滎陽復興的腳步跑了整整1500年。

滎陽搬家前發生了什麼

航拍滎陽建城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