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主流”,你到底拒絕了什麼?

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拒絕主流”似乎變成了社會的主流聲音,至少是年輕人群體中的主流聲音(這無疑是一種諷刺)。他們在這個口號之下,反抗著一切比他們更有力的勢力(父母,老師,社會道德,甚至法律......)對他們的強迫。

“拒絕主流”,你到底拒絕了什麼?


他們無法理解“為什麼”,為什麼別人可以對他們指手畫腳,強迫他們做一些事情,不做另一些事情。他們也不相信,當然那些勢力也沒想到要費力說服他們相信這樣做是對他們更好的。這些勢力好像就是一些冷冰冰的規則,讓那些敏感且精力旺盛的人有想打破它的慾望。

“不要穿短校服”,“高中時期不準早戀”,“學生就該好好讀書”,“少打遊戲”,呵!我們拒絕這些教條。因為仔細分析,他們每個都有破綻。

為什麼不要穿短校服?穿短校服能更好的展現身材的比例,明明更好看。什麼?穿短校服就是壞學生,毫無根據!至少太過於絕對。

為什麼高中時期不準早戀?早戀會影響學習,是啊,會影響,但誰知道是好的影響還是壞的影響呢?如果你非常說是壞的影響,未免也太過於絕對了吧?

學生就該好好讀書,少打遊戲。但讀書又有什麼用呢?好多名人都說了學校教的那些東西沒什麼用,而且我也這麼覺得,背這些東西到底意義何在?為什麼學校不教些更有用的,興許我還願意學?

少打遊戲,對這個建議我倒沒什麼反駁,有些人可能會說,打遊戲打的好也可以很賺錢呀,而且還能夠學到不少東西,認識不少朋友。

回過頭來再去看看紅字的內容,檢查一下自己會不會也曾這麼想過。如果你也這麼想過,請接著往下看。

“拒絕主流”,你到底拒絕了什麼?

這些話都是正確且客觀的,而且太過於正確,以至於根本不切實際。短校服和壞學生之間,談戀愛和學習差之間肯定不存在百分百的聯繫,但你如果看看那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通常穿怎樣的校服(談戀愛同理),還有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通常穿怎樣的校服,你自然會發現其中的規律。

在社會科學中,據我所知,沒有任何一個定理或者法則是擁有百分之百的信度和效度的。但如果某一事件是大概率風險,甚至只是較大概率風險,我們也要採取措施去避免和防範。比如明天下雨的概率是80%,你也要在出門前把晾在外面的衣服給收了(尤其陽臺是露天的),甚至這個概率只是55%你也會這麼做。因為壞的結果一旦發生,那後果遠比你多此一舉來的嚴重。

話說回來,至於學校為什麼不教些更有用的。我也一直有這個問題,但我想問過去的我自己另一個問題,“你為什麼不主動去尋找那些你覺得有用的東西?”我想問過去的我:你知道什麼更有用麼?你不知道的話為什麼不自己花時間去找?

至於少玩遊戲,我想如果你真的懂什麼是娛樂的話,你會知道你大多數時候玩遊戲其實並不是為了娛樂,而是為了在遊戲中找到你的價值或者贏,甚至於單純只是逃避焦慮,打發時間。而且沒有人比你更清楚,“職業選手”對你來說是多麼不可能的小概率事件,基本上不亞於抽彩票中頭獎。

你會發現,我們無疑就是披著“拒絕主流”外衣之下的“槓精”。我承認這些冰冷的規則確實是用來被打破的,但在新的,更好的規則冒出來之前,它同樣也是幫助大多數人規避風險,保護著大多數人的東西。這就是主流之所以成為主流的原因。所以,在你沒有做好一個人面對所有風險的前提之下,不要盲目拋棄主流,那些將你擠向某處的人流,也將你保護在其中。

“拒絕主流”,你到底拒絕了什麼?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