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主流”,你到底拒绝了什么?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拒绝主流”似乎变成了社会的主流声音,至少是年轻人群体中的主流声音(这无疑是一种讽刺)。他们在这个口号之下,反抗着一切比他们更有力的势力(父母,老师,社会道德,甚至法律......)对他们的强迫。

“拒绝主流”,你到底拒绝了什么?


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为什么别人可以对他们指手画脚,强迫他们做一些事情,不做另一些事情。他们也不相信,当然那些势力也没想到要费力说服他们相信这样做是对他们更好的。这些势力好像就是一些冷冰冰的规则,让那些敏感且精力旺盛的人有想打破它的欲望。

“不要穿短校服”,“高中时期不准早恋”,“学生就该好好读书”,“少打游戏”,呵!我们拒绝这些教条。因为仔细分析,他们每个都有破绽。

为什么不要穿短校服?穿短校服能更好的展现身材的比例,明明更好看。什么?穿短校服就是坏学生,毫无根据!至少太过于绝对。

为什么高中时期不准早恋?早恋会影响学习,是啊,会影响,但谁知道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呢?如果你非常说是坏的影响,未免也太过于绝对了吧?

学生就该好好读书,少打游戏。但读书又有什么用呢?好多名人都说了学校教的那些东西没什么用,而且我也这么觉得,背这些东西到底意义何在?为什么学校不教些更有用的,兴许我还愿意学?

少打游戏,对这个建议我倒没什么反驳,有些人可能会说,打游戏打的好也可以很赚钱呀,而且还能够学到不少东西,认识不少朋友。

回过头来再去看看红字的内容,检查一下自己会不会也曾这么想过。如果你也这么想过,请接着往下看。

“拒绝主流”,你到底拒绝了什么?

这些话都是正确且客观的,而且太过于正确,以至于根本不切实际。短校服和坏学生之间,谈恋爱和学习差之间肯定不存在百分百的联系,但你如果看看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通常穿怎样的校服(谈恋爱同理),还有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通常穿怎样的校服,你自然会发现其中的规律。

在社会科学中,据我所知,没有任何一个定理或者法则是拥有百分之百的信度和效度的。但如果某一事件是大概率风险,甚至只是较大概率风险,我们也要采取措施去避免和防范。比如明天下雨的概率是80%,你也要在出门前把晾在外面的衣服给收了(尤其阳台是露天的),甚至这个概率只是55%你也会这么做。因为坏的结果一旦发生,那后果远比你多此一举来的严重。

话说回来,至于学校为什么不教些更有用的。我也一直有这个问题,但我想问过去的我自己另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主动去寻找那些你觉得有用的东西?”我想问过去的我:你知道什么更有用么?你不知道的话为什么不自己花时间去找?

至于少玩游戏,我想如果你真的懂什么是娱乐的话,你会知道你大多数时候玩游戏其实并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在游戏中找到你的价值或者赢,甚至于单纯只是逃避焦虑,打发时间。而且没有人比你更清楚,“职业选手”对你来说是多么不可能的小概率事件,基本上不亚于抽彩票中头奖。

你会发现,我们无疑就是披着“拒绝主流”外衣之下的“杠精”。我承认这些冰冷的规则确实是用来被打破的,但在新的,更好的规则冒出来之前,它同样也是帮助大多数人规避风险,保护着大多数人的东西。这就是主流之所以成为主流的原因。所以,在你没有做好一个人面对所有风险的前提之下,不要盲目抛弃主流,那些将你挤向某处的人流,也将你保护在其中。

“拒绝主流”,你到底拒绝了什么?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