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5分钟就有1人因肠癌离世,年轻人该如何预防肠癌?

黎珑


筛查金标准还是肠镜

说到筛查肠癌,很多人都很抗拒肠镜,想想都觉得痛苦。李勇表示,不能因为怕痛怕麻烦就偷工减料,还真得定期筛查,尤其是过了40岁以后。早期筛查的意义重大,统计显示,早期发现可手术切除大肠癌的5年生存率为65%左右,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则只有12%左右。

如果是筛查直肠癌,可以先做肛门指检,基本上体检项目里都有。但很多人因为怕羞常常选择直接忽略这项检查,但其实这项检查能够筛查出80%的直肠癌患者。特别是低位肠癌患者,很容易在专业医生的指检中被筛查出来。

如果是筛查大肠癌,结肠镜检查必不可少。李勇介绍,虽然在做结肠镜时确实会使患者有些不适,但肠镜对大家的益处却是非常巨大的。在检查过程中,可以将有癌变风险的息肉直接切除,避免癌变;对于已经产生癌前病变的腺瘤直接切除;对早期的大肠癌进行根治治疗,可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提升治疗效果。

预防肠癌 认真做好这五件事

医学研究认为,大肠癌属于多基因的遗传病,其发生主要跟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关。如果家族中有肠癌患者,那么子代患肠癌的风险会大一些,在饮食生活上就更应该注意预防。

1.定期筛查:虽然绝大多数粪便带血是痔疮引起的,但是结肠癌、直肠癌也可能与痔疮同时存在,其临床症状相当多且最易令人混淆及忽略。所以,如能定期筛查,会大大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2.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可降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

3.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粗粮少吃糖。

4.戒酒戒烟:酒精明显增加癌症发生的机会,如果同时抽烟,则两种危险因子会相互叠加,制造更高的危险。

5.积极运动:运动可以控制体重,减少癌症的发生几率。运动可以增加肠胃的蠕动并缩短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时间,从而预防肠癌。


大洋网


据研究表明,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三,并有上升趋势。那么我们平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才能预防大肠癌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大肠癌的的发病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包括饮食、压力过大及坏境污染等)及高危因素(包括结直肠腺瘤、炎症性肠病、长期饮酒吸烟、大便潜血阳性、肥胖等)。预防大肠癌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

饮食方面,我国现有的大部分人的饮食结构都不合理,高盐、高脂、高热量、精细饮食,加之吸烟饮酒、作息不规律、缺少运动等均是肠癌的“催化剂”。所以,我们首先从这些可控因素做起,降低患癌风险。例如:1、多吃粗纤维食物,如玉米、燕麦、青菜、水果等;2、减少加工食品、腌制食物的摄入;3、作息规律,保持良好心态,适当减轻压力,适度锻炼身体,控制体重在标准范围内,尤其是控制腹围;4、戒烟戒酒等。

基因遗传,环境问题,同样是肠癌的高危因素。然而,遗传或是环境问题是非人力可为,所以,如何预防肠癌,我们最主要的是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真正的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预后和生活治疗等有重大意义。如果家族中有亲属,尤其是直系亲属有类似疾病,或是身体出现相关的“警钟”现象,最好的做法便是留心多观察,及时就诊。不要拖到晚期再发现。


杏花岛


以前我们认为大肠癌是西方国家高发,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在逐步的增加。大肠癌的发病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年轻人想要预防肠癌,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低脂高纤维素饮食

有研究显示,高脂,高胆固醇食物会增加结肠癌的发病率,而高纤维素饮食可以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所以,应该少吃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坚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第二,少吃红肉和加工肉

红肉指的是所有哺乳动物的肉,在加工之前,呈红色的肉,例如猪肉,羊肉,牛肉,而鱼、虾、蟹,鸡肉和鸭肉等属于白肉,可以多吃。有研究显示,加工肉也会增加肠癌的发病率,加工肉指的是通过烟熏,风干等手段提高食品风味或者延长保存时间的肉类,例如培根,肉松,腊肉,香肠和火腿。这些加工肉已经被列为致癌物,需要少吃。

第三,少饮酒

喝酒,特别是高度的白酒,可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实际上,最近的研究显示,喝酒会增加多种肿瘤的发病率,建议大家要滴酒不沾,而不是以前提倡的“适量饮酒”。

第四,多运动,控制体重

肥胖也是大肠癌的高危因素,肥胖的患者,一般都缺乏运动,久坐可能会导致胃肠道的蠕动减慢,肠内的有毒有害物质不能及时的排出体外,导致癌症的发生。

第五,定期筛查

80%的结肠癌都是由息肉恶变而来,早期发现并且切除结肠息肉就可以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普通人群,建议从40岁期,定期开始接受肠镜筛查,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可以5年后再次复查肠镜。

做到以上五点,就可以轻松的预防结肠癌的发生,欢迎留言咨询,更多医学科普,请关注我。


普外科曾医生


想要预防直肠癌,首先就得纠正饮食习惯

一方面,需要多吃玉米、水果、粗粮等含有丰富粗纤维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一方面要少吃熏制、油炸、高蛋白、高脂肪和腐败的食物;

另外,改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增加运动量,远离烟酒,控制体重也可预防直肠癌。

因此对于普通老百姓,骆主任列出了以下

几点注意事项

1、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用鱼、禽肉等白肉,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烹饪食物时以煮、蒸为主。

2、日常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3、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4、保持适当的体重,不要过胖或过瘦。

5、控制食盐摄入量:每天不超过6克。

6、少吃腌、熏和发霉食品。


39健康网



大肠癌现在是中国的高发癌种。排名女性第三位,男性第四位。每年的癌症发生案例高达40万例。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个数字还在以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的速度在激增。



从上面的癌症曲线里就可以看出来,大肠癌的发生是在35岁开始抬头的,从50岁后开始明显上升,75~80岁间达到高峰。

也就是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大肠癌。

研究表明,饮食、环境、遗传、种族等因素都与大肠癌的发病有关。而饮食因素、环境因素更为重要。

具体的原因是,

第一,是脂肪饮食增加、纤维素饮食减少所致。我国近年来城市中大肠癌发病率增加,也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关。

我个人坚定的认为,肠道菌群失调是一个最重要的发生因素。它的根源就在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了肠道菌群失调,再进一步导致了大肠癌的发生。

第二,环境和大肠癌的关系很密切。环境因素主要有:土壤中缺硒;血吸虫病的影响,在我国,血吸虫病高发区同样也是大肠癌的高发区;吸烟容易引起大肠癌。另外还有环境中的各种毒素,同样也会诱发大肠癌的发生。

第三,就是遗传因素。约10%的大肠癌与遗传因素有关。

第四,也不能忽视大肠的一些称为息肉的良性肿瘤。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也有较大的机会患上大肠癌。

想要预防大肠癌,需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



我在头条号里发表过一篇科普文章,题目是“大肠癌:肠道菌群失调惹的祸?”里面介绍了多个案例,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爱吃肉,口味重。吃蔬菜少,含纤维素的食物少。

按照我的观点,大肠癌病人一定是有肠道菌群失调的。如果测定“肠道健康指数”(测定方法也见我的头条号文章),肯定是有中度以上失调。

如果能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定会有效地治疗大肠癌。

如果没有问题,也可以通过提前的预防来做到减少肠道菌群失调程度,从而降低大肠癌发生率。

我愿意再次推荐给大家我的建议食谱:

健康食谱 米、面类食品(碳水化合物)要逐渐减量,理想目标是几乎停止:包括米饭,馒头,包子,面条等等。

主食改用富含纤维素的五谷杂粮。 建议多喝杂粮粥。

减少肉类食品,包括猪牛羊肉。 鼓励多吃鱼,鸡肉适当。

多吃各类水果蔬菜,所有的蔬菜水果都是好的。

土豆,山药,地瓜做熟了以后凉下来再吃,这样抗性淀粉含量比较高,对健康有帮助。

每天可以适当进食果仁,比如核桃仁。

此外,每周都要有1-2次运动,以能够出汗为帮助,至少一个小时以上。越多越好。

如果能够按照我的建议去做,就一定可以较好的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为肠之道


  • 我们平时说的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而它的最早出现的表现就是排便习惯以及排便性状的改变,常有血便,有时候表现为便秘,有时候表现为腹泻,或者二者交替。

  • 肠癌的发病病因和环境、遗传以及高危因素有关,我们无法改变遗传因素,所以只能从环境和高危因素着手预防。

  • 在环境因素中,高脂肪和低纤维是主要因素,肠道菌群紊乱也参与肠癌的发生。因此改善饮食习惯,提倡低脂+高纤维饮食

  • 在肠癌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这些情况容易进展为肠癌,需要尽早处理。
  1. 结直肠腺瘤:是一种发生在结直肠的肿瘤性息,在某些情况下病变会进展,变高危。

  2. 炎症性肠病:其中的炎症性肠病可发生癌变。(下图右侧为溃疡性结肠炎)

  3. 便隐血阳性、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长期吸烟、肥胖者、或者伴有长期慢性腹泻、便秘、长期精神压抑等情况者,为高危。

因此,对待高危因素,我们该如何去做?

  • 根据自己是否存在以上高危因素,尤其发现自己的排便习惯以及排便性状和以前不太一样,或者有腹痛以及不明原因的贫血,都应该进行相应的检查,比如便常规、直肠指诊、结肠镜等等。如果存在可进展为肠癌的高危病变应该尽早治疗,比如可切除结直肠腺瘤来预防往肠癌方向发展。

  • 而减肥、戒烟、加强运动是所有癌症都建议的预防方法,同样适用于肠癌。
(图片均源于网络)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

学医的Bellona


一是做肠镜,早发现。建议四十岁以上,男女都做,肠癌早期没有症状,一旦梗阻了、流血了、大便异常了,往往就是晚期,轻的肛门不保,重的生命不保。

二是注意饮食。不要吃太多烧烤、麻辣烫。要吃自己做,路边摊少吃,不是烧烤本身含有致癌物,而是商家为了降低成本而导致了致癌物大量存在于烧烤之中。说几个:1、强致癌物~苯并芘,会大量产生于烤串上。2、进货渠道可能带来甲醛,或者使用非法添加剂双氧水。3、商家防止食物腐败,也可能会用到甲醛,比如煮花生煮毛豆用了甲醛,一周都不会坏。4、富含强致癌物亚硝酸盐以及亚硝酸胺类物质。


黑法师


想要预防癌症就必须要知道癌症的成因


那么肠癌为什么会越来越多?


这是因为我国人们随着饮食西化加上在外进食比例增高,导致饮食偏向多油、多红肉及低纤维,再加上工作忙碌缺乏运动,国内大肠癌的发生率不仅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根据卫生部最新癌症统计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快速跃升至全部恶性肿瘤的前五位。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15年的统计数据,我国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率为37.63/十万人,死亡率为19.10/十万人。

饮食:饮食是最大的因素,如果饮食不正确,那么患肠癌的几率就会很高。


1、高脂肪与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会产生较多的胆酸,胆酸到了肠道会被细菌分解产生二级胆酸(致癌物质),刺激肠壁,易促使大肠直肠癌的发生。建议减少红肉、加工肉品的摄取。

2、酒精性饮料:酒精虽非致癌因子,但却是很好的辅助或共同致癌因子,也能促进肿瘤生长,应少饮为妙。依据美国心脏学会对饮酒的建议,男性不宜超过2个酒精当量(drinks/day),女性或65岁以上的人不宜超过1个酒精当量(每一酒精当量为15公克,约相当于啤酒360毫升,葡萄酒100~120毫升,白兰地等烈酒25~35毫升)。

3、蔬果摄取不足:增加蔬果摄食量,可减少大肠癌发生率。食物中的纤维素会增加粪便的体积,稀释致癌物,及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致癌物与肠壁接触时间。

我个人建议,成人每天的膳食纤维摄取量应为25~35g,来源除了新鲜蔬果之外,亦可多选择全谷类或大豆类食物。

4、钙质不足:钙质会与肠道中之胆酸、脂肪酸结合,形成不可吸收的钙盐,降低胆酸与脂肪酸的作用,进而减少致癌的机会。

5、抗氧化元素:维生素A、B、C、E以及矿物质硒与肿瘤或癌症的发生有某种程度的关系。

维生素 A:可强化上皮细胞,抑制细胞异常分裂,可协助去除自由基并促进免疫能力,进而减少致癌的机会作用。

代表食物:深绿、深黄色蔬果(如萝卜、甜菜、番茄、木瓜等)、牛奶、动物来源如内脏类(但不建议经常食用 )

维生素B群:正常的生理机转,不可缺少,包括B1、B2、淤碱酸、泛酸、B6、叶酸等,参与体内代谢或抗氧化酵素的辅助因子。

代表食物:深绿蔬菜、黄豆芽、洋菇、甜椒、包心菜、南瓜或毛豆

维生素C:抗氧化作用,防止自由基造成细胞损伤而致癌,减少致癌原与基因结合且能抑制亚硝胺的生成。

代表食物:新鲜水果,柑橘类如柳橙、柠檬、橘子含量很多。

维生素E:防止脂肪过氧化,有抗癌及抗衰老作用,并有保护细胞及防止自由基生成。

代表食物:深绿蔬菜、胚芽、蛋、肉、豆荚、坚果。

食物的烹调方式:烘、焙、烤、熏、煎、炸、腌的食物易生致癌突变原增加致癌之风险,例如烟熏过程,会产生异环胺(HAs)及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增加罹患大肠直肠癌的风险。


定期检查:


其实大肠癌预防的好方法就是定期筛检,因为大肠癌是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且治愈率很高的癌症;研究资料显示,透过早期筛检大肠癌在零期或是一期被发现,存活率可达80%以上,其实大肠癌威胁不可怕,最怕的是民众忽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筛检观念。

一般人认为“我没有家族史,我就不会得癌症”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而且随着我国人们大鱼大肉的饮食方式,饮食习惯日益西化,除了造成身体肥胖以外,亦有膳食纤维摄取不均的问题,使大肠息肉罹患年龄层更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且年轻人由于体质和耐受性比较强,出现的症状不明显。因此,一些缺乏经验的医务人员,常给他们的症状扣上肠炎、痔疮、溃疡、消化不良的帽子。统计数据显示,年轻人肠癌漏诊、误诊率高达27%。

因此年轻人一旦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粪便细小)、 持续有便意却排不出来、 排便出血、 体重减轻、 不明原因贫血、 肠道阻塞等症状应及早就医,不可延误。严重者更要定期做肠镜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所以,别再以为没有大肠癌家族史或无大肠癌征兆,就可以轻忽罹患大肠癌的可能性,不当的饮食习惯、身材过度肥胖等问题,长期下来出现大肠息肉的风险提高,久而久之,即有可能演变成大肠癌的可能性,千万别轻忽!



专家指出,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三位。由于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位居恶性肿瘤和致死因素的第4位。我国发病率增长速度远远超过2%的国际水平,直逼5%,每年新发病例高达40万。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这一过去专属于中老年人的癌症,已悄悄“盯”上了30多岁的年轻人。

哪些人群易患肠癌?

大肠癌是指来自于大肠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直肠癌和肛管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可由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和大肠息肉、炎症性肠病等癌前病变导致。临床实践已证实,以下这些人属于大肠癌的高发人群:

1.30岁至40岁以上有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便血、大便频数、黏液便及腹痛者);

2.大肠癌高发区,主要是大城市内的中老年人;

3.有大肠癌癌前病变者,如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者;

4.有大肠癌家族史、家族性息肉病史以及遗传性结肠病者;

5.有盆腔放疗史者;

6.有胆囊或阑尾切除史者。

肠癌早期有哪些警报信号?

1、大便习惯改变 

不明原因的大便习惯改变,主要为大便次数增加,极少数为便秘,多为乙状结肠及直肠部位癌肿(左侧结肠癌),因为距肛门部位相对较近,故便意较频是左侧结肠癌的重要信号。

2.大便性质改变 

大便由时稀→带少量粘液→夹血或隐血,很可能是结肠癌由早期到晚期的发展征兆,大便时有少量条状粘液粘附,尤为直肠癌警号。

3.腹胀、腹痛 

这可能是升结肠、横结肠(右侧结肠癌)的信号。因为这些部位离肛门较远,对肛门的刺激不大,故大便频意改变不多,主要为腹胀和时感隐痛,如疼痛明显并已发现肿块,则已非早期。

预防大肠癌,重视+藐视!

1.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如菠菜、油菜、白菜、芹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粪便中致癌物与结肠粘膜的接触时间。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和动物蛋白的摄入,可减少其分解产物的致癌物产生及致癌作用,以减少结肠癌发病。

2.每天30分钟活动身体 研究发现,工作时活动量大的人患结肠癌的可能性比坐着办公的人低40%到50%。从事金融、行政等长久坐办公室工作的人群结肠癌的发病率高于经常需要走动的职业人群2~3倍。

3.戒烟。香烟在所过之处,包括口腔、咽喉、食道都会埋下癌变的种子。不仅如此,它还会增加胃、肝、前列腺、肠道、子宫和乳房患癌的风险。

4.基因检查。如果家族有癌症史,最好去医院做基因检查,以便提早发现癌症隐患,采取预防措施。

5.积极治疗癌前病变。绝大多数大肠癌从良性腺瘤发展而来,良性腺瘤经过合理处理,如肠镜切除等,可实现完全治愈,这样就不会给大肠癌“可乘之机”了。


华络健康


结直肠癌的预防:再说要点!

一,结直肠癌在欧美发病是第二位,我们是第三位,非常高发。

论者谈到预防,满眼里的文字就是吃的注意,什么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膳食纤维之类。意思是过于油腻细致的饮食诱发了肠癌,只要多吃蔬菜粗粮,肠道就好。

这是没有有效意义的说教。

二,肠癌的起源和癌变过程

在确诊肠癌之前,普遍存在的是肠壁增生的息肉。

稳定的息肉,没有进展,就是良性瘤一样。

常见的两种息肉炎症性和腺瘤性,又都有癌变的可能。当炎症不能消除,危害因素不能阻断,肠息肉就进入癌变。

息肉来自某种伤害。

肠道炎症造成肠壁细胞凋亡,在炎症反应中,增生是一个应对伤害、恢复常态的过程。

家族性肠息肉,来自遗传易感。这样的人群只是更容易在某种伤害因素暴露时,肠道增生出息肉。

能否进展到癌变,就取决于伤害能否持续!

三,在分析造成肠道伤害的因素时,各种细菌往往被首先关注。

但是,细菌感染一般就是急性症状,发生腹泻等,那是很好治疗的肠炎。

各种慢性肠炎,才是最大的伤害事件。

慢性炎症,例如顽固的结肠炎症,不是细菌感染的问题。也不是吃了过多的脂肪蛋白质的问题!脂肪蛋白质在经过漫长的消化过程后,没有导致肠炎的能力。不会伤害肠壁致细胞凋亡!

过敏性结肠炎,现在被称为”肠易激综合症”,以腹泻腹胀等为特征,是十分常见的病症。人群患病率10%左右。现在分析,肠易激的主要原因,就是负面情绪困扰。

结肠是情绪的镜子。任何情绪变化都会在结肠有所反应。

所以,慢性结肠炎的真正原因,是情绪不良。

情绪不良,胃肠道供血不足,肠道抵抗伤害能力下降,是炎症久治不愈的原因。

然后,从炎症到息肉增生,再到癌变,是结直肠癌的普遍过程。

不是所有慢性炎症都能发展到息肉,更不是所有息肉一定进展到癌症。但是,当我们谈结直肠癌的预防,就得知道这样的逻辑关系!

然后,把各种炎症及时治疗,根除,是唯一放心的办法。

尤其,如果肠道炎症来自情绪困扰,比如肠易激综合症,你更要针对原因,彻底解决!

任何人不要因为专家说肠易激综合症不会癌变而掉以轻心。肠易激作为慢性炎症反应,是癌变的一个起点。

不确定这样的起点,我们无法分析息肉来自哪里,癌变来自什么。任何病变,不会无缘无故产生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