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衛國在秦朝建立後還能苟延殘喘?

黃應秋


衛國是周文王姬昌的九子的封國,最早在朝(zhao)歌(今安陽淇縣)建都。後來由於戰爭先後建都帝丘(今濮陽),野王(今河南沁陽)。

秦始皇消滅六國建立秦朝後,唯獨衛國還存在不少年,知道胡亥秦二世才被滅亡。

為什麼秦始皇留下衛國的存在呢?

首先,秦始皇消滅了六國,但還有很多邊緣地區並沒有統一。他也要安撫這些被消滅國家的貴族與百姓,衛國雖小,也是個古老的諸侯國,而且衛國多君子。

衛國地處中原,有學問的人很多,秦始皇不消滅衛國,就是讓那些沒有被統一的諸侯,以及被消滅國家的貴族看看,他是個有胸襟的人,他允許不同文化的存在。

其次,秦始皇不消滅衛國,允許他的存在,很多人都說因為商鞅與呂不韋是衛國人。不可否認,應該有這方面因素,畢竟這兩人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不少的貢獻。

但是,主要是衛國實力弱小,後來直接依附秦朝,順從於秦始皇。這樣一個存在於秦軍包圍之中諸侯國,消滅與不消滅根本沒有什麼意義了。更何況它的存在,對秦始皇還有點當招牌的作用呢!


路遙lgy


衛國疆域大致位於黃河以北的河南的濮陽、河北的邯鄲、邢臺一部分、山東的聊城西部一帶,先後建都於朝歌、楚丘、帝丘、野王。

衛國的建立是為了安置之前商朝的遺民而設立的,衛國是周朝同宗,並且處於東北方向的邊境地區,其責任就是負責保護周朝王室的安全,作為一個屏障,衛國的實力一直不強,可以說比較弱,而經歷了內亂之後,他們就更是衰落了。

由於衛國內部的巨大問題,北方胡族就趁機入侵,衛國戰敗,甚至後來差點滅國,多虧了齊桓公幫助他們才能夠存活下來,但是也被大大削弱了,本來就不強的實力這個時候更是十分脆弱。

到了戰國時期,別說那七個強國,就連鄭國等小國的實力衛國都比不上,不得不選擇依附於齊魏等大國才能夠苟延殘喘。但是卻沒有人去消滅他們,甚至直到秦統一之後,這個國家還是保留了封號,秦人也只是把他們遷到了野王,讓他們得到保留。為什麼他們能夠不被滅呢?

第一,就是衛國所處的位置十分特殊,而且他們十分弱小,滅亡了他們也沒有什麼收益,反而可能會惹得一身事端。衛國到了後來只能夠控制濮陽一個地方,地小人少,沒什麼實力,就算是滅掉他們也不過是就得到一片沒有什麼價值的土地,毫無意義,而且這個地方並不是什麼戰略要地,從地理位置上說,也沒什麼價值。反而是一旦受到衛國憑藉著地形而進行的強烈抵抗,就算是拿下了衛國也是得不償失。

第二,衛國知道自己實力弱,於是就採取了低調內斂,甚至是裝孫子的招數,防止被人認為是眼中釘。衛國國君對於自己弱小毫無實力而且只能夠苟延殘喘的情況十分了解,一旦不注意,自己就很容易受到滅國之禍,所以他們選擇了自降一級,貶封號為侯,而且不參與什麼周邊的軍政事務,不得罪任何一個國家,從而不引人注意。

第三,衛國選擇依附大國,並且通過依靠大國,防止別的國家輕易地打自己的主意,從而得到安全。衛國選擇和周圍的魏國和齊國交好,迎合他們,讓他們牽制別國,任何別的國家想要攻打自己就會受到周圍大國的壓力,這樣,衛國就可以利用他們的巨大影響保全自己。

第四,在秦朝建立時,衛國已經名存實亡了,衛國長期附秦,等於是秦的屬國,兩國關係也一直不錯,呂不韋,商鞅也都是衛國人,廢衛沒多大必要了。

衛國是生存時間最長的周代諸侯國之一,立國前後共計838年,傳35君。公元前254年,已被魏國覆亡,其領地已成為魏國的一個封君之地。公元前241年秦取濮陽等地,公元前239年衛元君被迫遷往野王縣(今沁陽),衛也就名存實亡了,公元前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國徹底滅亡。


結伴窮遊


理由就是此衛國已經不是彼衛國了。

為什麼這麼說,聽我慢慢說下去。

衛國的起點還是很高的,周武王同母少弟康叔是第一任國君,衛國的老百姓有些特殊,那些老百姓都是參加武庚之亂的商朝後裔。

所以衛國從一開始就顯得有些特別,顯然商之後代安排一個周的宗親,其意味不言而喻。商朝後裔組成的諸侯國還有一個是宋國,宋國曾經有一度時期是比較牛的,特別是宋康王時期。

衛國也曾經強大過,在周平王東遷的時候,他也曾經是天下諸侯的帶頭大哥。

再往後衛國就走下坡路,先被狄人攻打,後來在公元前254年衛國被魏國兼併,衛國就此滅亡。

滅亡之後的衛國被魏國重新封立。原先的衛國是周天子立的,此時的衛國是被諸侯立的,也就是說此時的衛國不是與魏國同級別的諸侯國,而是諸侯國下面的封地。

秦國奪取魏國原來兼併衛國的土地,又立了衛君,並且將地盤移到了河南沁陽一帶。這樣衛就從魏國的附庸變成了秦的附庸,而不是恢復衛國的建制和規格。

所以不存在衛國苟延殘喘的問題。

秦二世的即位是因為李斯和趙高等人合謀的結果。秦二世上位之後自信心不足,自然就對自家兄弟很不放心,殘害自家的兄弟和姐妹無數,對衛國的存在也覺得是一種負擔,所以就將衛君角廢為普通老百姓,這樣衛的封地就重新納入秦的郡縣制中。

如果據此認為秦始皇沒有統一中原,這種說法是站不做腳的,因為衛地一直屬於秦國有效管轄和統治之下。

這個就好比河南洛陽十萬戶是呂不韋的食邑,呂不韋死了,這塊地就重新納入秦的管轄的道理是一模一樣的。

再比如戰國四君子之一的孟嘗君,他是齊國人,他的封地在薛邑,這地是齊國封的。後來孟嘗君就在諸侯間保持了中立,但就算這樣,孟嘗君所在的地盤也不能稱為國,他也不可能被諸侯王認定為諸侯,因為等級在那邊。

是不是諸侯國,那是需要周天子認命才可以的,比如趙、魏、韓三家分晉之後,他們也不能稱自己是諸侯,直到周威烈王冊封才算數。

當然對於周威烈王這種做法,北宋的司馬光是很有看法的,當然這是題外話了。

所以事實上與秦國同一級別的諸侯國已經完全被秦始皇滅掉了,秦始皇統一中原,並沒有漏掉諸侯國。


知常容


因為當時衛國已經名存實亡了,衛國長期附秦,等於是秦的屬國,兩國關係也一直不錯,呂不韋,商鞅也都是衛國人,廢衛沒多大必要了。

衛國,周朝分封的一個姬姓諸侯國,侯爵。第一代國君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

衛國疆域大致位於黃河以北的河南的濮陽、河北的邯鄲、邢臺一部分、山東的聊城西部一帶,先後建都於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衛武公時一度強盛,周平王東遷時,衛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

衛國是生存時間最長的周代諸侯國之一,立國前後共計838年,傳35君。公元前254年,已被魏國覆亡,其領地已成為魏國的一個封君之地。公元前241年秦取濮陽等地,公元前239年衛元君被迫遷往野王縣(今沁陽),衛也就名存實亡了,公元前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國徹底滅亡。

秦國是周朝時華夏族(漢族古稱)在中國西北建立的一個諸侯國,秦人是華夏族西遷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商朝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為商朝貴族。後因嬴姓部族捲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亂而遭到西周統治者的懲罰,被迫西遷,嬴姓部族因此淪為奴隸。

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秦人此後世代為周王室養馬並在戌邊對抗西戎。周夷王以後,周王室越來越衰敗,不得不依靠秦人來穩定西部疆域的和平。

公元前821年,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賜以原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甘肅天水市西南禮縣一帶)之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殺,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賞識。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秦國最初由於地處偏僻,不被其他諸侯國重視。直到秦穆公時先後滅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個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並穩定大後方以後,才奠定了其作為春秋四大強國的基礎。秦國多位君王死於討伐西戎,秦人與戎人常年交戰造就了秦人能征善戰。

戰國初魏國連年進攻秦國,奪取了河西之地,秦國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秦孝公時,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秦國因此與日俱強,逐漸成為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前316年秦滅蜀國,從此秦國正式成為戰國七雄中版圖最大的國家。

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於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間滅掉六國,建立秦朝。


武子傑222


衛國,周朝的姬姓諸侯國,首都朝歌,第一代國君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立國前後共計907年,傳41君,是生存時間最長的周代諸侯國,也是眾多姬姓諸侯國中最後滅亡的國家,到秦二世才滅亡。

秦始皇建秦國後,沒有滅衛國也是有幾方面原因:

1、秦始皇連六國都滅了,要徹底消滅小小的衛國輕而易舉,但衛國長期附秦,等於是秦的屬國,兩國關係也一直不錯,衛國對秦構不成威脅。

2、秦始皇是注意輿論影響的,他並不是一個無目的的暴君,不輕易感情用事,而衛國多賢才、多君子,為秦的建設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如呂不韋、商鞅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