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 不是遊戲,不 是貪玩, 而是這個

語言暴力是孩子一生的傷痛。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幾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因為表面的傷痕是可以看得見的,而內心的傷害是無形的。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是孩子一生的傷痛

福柯曾在《瘋癲與文明》中說過:在種種社會規條約束下,大部分人都已經捨棄身體的暴力,從而選擇一種更文明的暴力——語言暴力,用這種方式繼續侵害他人。

與身體上的暴力相比較,語言的暴力帶來的傷害更加巨大!

有專家研究指出,在中國68%的家長曾經在語言上傷害過孩子。

而語言暴力,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傷痛。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Safekids曾發佈過這樣一則海報。

第一個孩子手裡拿著一張30分的考試卷,整個人看上去比較膽小,神情緊張,身上刻著的是父母對他說的話:

你腦子讓豬吃了嗎?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

第二個孩子是剛剛跟小夥伴們完成一場不錯的足球比賽,身上的泥漬還在,因此惹怒了父母:沒見過這麼髒的孩子,你是從垃圾堆裡撿出來的?

第三個孩子手裡捧著打碎的花瓶,無助的望著你,眼神空洞,像是隨時等待父母的責罵。

他的身上刻著的話是:“天天毛手毛腳,你上輩子是闖禍精啊?家裡有你,真倒大黴了!”

海報上的這些話,不僅僅是刻在孩子身上,更深深的刻在孩子的心裡。

被語言暴力傷害過的孩子,出現過激行為的概率也是非常大的。

近期網上流傳這樣一個視頻:

在國外的一個超市裡,兒子正在打遊戲,父親很生氣兒子不務正業。

隨即對兒子說:“有種你就別活了”,並且拿了一把上膛的手槍放在櫃檯上。

父親萬萬沒想到,兒子會在他轉身的那一瞬間,對準自己的腦袋扣下了扳機,選擇了自殺。

沒有人知道年輕人生前經歷了什麼,可能是無數次遭到父親的鄙夷,可能是對自己的絕望,恰好就在那個節點上,父親一句“有種你就別活了”突破了心裡所有的防線,正好旁邊有最致命的武器。

於是一個鮮活的生命結束了......

語言暴力是什麼?可能是諷刺、可能是挖苦,可能是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如果將這些施加到一個孩子身上,那麼,後果是什麼?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鄒泓說:"同伴或老師實施的語言傷害,會給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種陰影,致使他們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覺得這個社會是冷漠的、惡毒的,對社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排斥感……"那如果施加語言暴力的人是父母呢?孩子的心靈將受到什麼樣的衝擊?

北大學生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發萬字長文數落父母,在他30年的人生中,他到底經歷了什麼?讓他對父母如此失望。

那就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據當事人王猛所述,五六年級時,王猛參加完奧數考試,發現自己的文件夾被人塗抹、被人劃壞,滿腹委屈。回到家後不但沒人給他安慰,母親反而說:現在你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了吧!

小時候,他因不會剝雞蛋遭到同學取笑,後來親戚知道了,自己又被嘲笑N次,父母的反應總是:這有啥大不了的。但這些都成了王猛心裡過不去的坎兒。

在外求學過程中,王猛有段時間總會想起這些事,注意力難集中,於是他去心理諮詢。第一次諮詢,他足足講了6個多小時,諮詢師說他幾乎有了創傷性應激障礙的所有症狀,但父母一直不以為然。

從12年前開始,他不再回家過年;6年前,他寫了封“決裂信”給家人,並拉黑父母;他甚至準備去唸心理學的博士,好解決自己因長期壓抑產生的心理問題。在採訪中他說,自己的性格弱點內向,敏感,不善交際。父母的愛其實是傷害,過去的經歷無法與我的認知調和。

至此,我們知道,所有的語言暴力,都不會摻雜任何教育成分。因為在本質上,我們這是恃強凌弱,發洩自己的怒氣和怨氣。長時間的不平等對待,會讓孩子感覺被父母嫌棄,認為自己真的沒用,甚至自暴自棄。

電影《悲傷逆流成河》,女主因為無法忍受語言的暴力折磨,最終選擇跳海自殺。

一條無法挽回的生命,一場語言暴力的悲劇,或許你信口開河的一句話,會對別人造成一萬點的傷害,或是心理或是身體,更甚至危及生命。

“良言一句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餘生很短,請善待他人。

承載著80後芳華愛情的《還珠格格》,飾演容嬤嬤的李明啟,因為飾演這樣一個反面角色,被人罵了大半輩子。

她曾經在採訪中說,她走在路上,有人會對她扔雞蛋,甚至有出租車司機都拒載她。

冷漠的語言,就是一種暴力,一種殺人於無形的武器,沒有鮮血、沒有痕跡,但是足夠可以摧毀一個人。

我們是如何用語言暴力,摧毀了自己的孩子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是孩子心中的神,孩子對父母說的任何話都信以為真。

正如一位教授在《中毒的父母》這本書中說的:“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說一些惡毒的話,長大後出現犯罪的概率是很大的。

視頻中有個12歲的男孩,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分開了。明明不是他的錯,母親卻經常罵他:讓他去死,說自己是廢物。

也許他們的父母從未想過這些話,會推動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家長們尤其要知道,所有的語言暴力,都沒有起到一點教育成分。因為在本質上,父母只是高高在上的發洩自己的怒氣和怨氣。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家的孩子可以隨便打、隨便罵,其實孩子的心靈還沒有那麼強大,他們消化不了父母不留情面的羞辱和對人格的踐踏。

長時間的不平等對待,會讓孩子走向兩條路:一條是將仇恨向內發洩,自殘或者自殺,一條是將仇恨向外,打人或者殺人。

最完美的教育是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我們要接納孩子的不足,如同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讓孩子在自己的時區裡,不慌不忙、不緊不慢地成長,孩子舒服,你也會幸福。

父母教育孩子的目標,首先是讓孩子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如何避免使用語言暴力?

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因為表面的傷痕是可以看得見的,而內心的傷害是無形的。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1.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玩笑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關於自己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因此,父母需要做的是多肯定孩子好的一面,面對孩子不好的一面,需要用言語引導,溫柔堅定的告訴孩子:“我愛你,只是你這麼做會更好…”“我很欣賞你的想法,只是這樣不合適”

2.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慾望無窮,當一個標準達到時,更高的標準也隨之出現。而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那麼完美的孩子也不可能跟你所想一樣。我們要接納孩子的不足,如同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3.相信孩子向上的心。世界上每一個孩子都有積極向上的心,就看父母是如何引導了,他們都是帶著使命來到世界上的。我們要把孩子當成平等的人對待,不是“弱小的人”來征服。

相信的力量永遠強大。停止語言暴力,從現在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