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古城:絃歌不輟,專治絕望

絃歌不輟


淮陽古城:絃歌不輟,專治絕望

公元前489年,孔子來到淮陽古城講學。

楚國聽說這事兒以後,立馬發出邀請函,希望孔子能和他的弟子來楚國作客。

孔子欣然答應,可剛一出發,就被蔡國“截胡”了。

淮陽古城:絃歌不輟,專治絕望

原來,蔡國早就看楚國不順眼了,任由這大好的人才過去,鐵定對自己國家沒啥好處。於是他們把孔子一行包圍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

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這群讀書人出又出不去,只能待在包圍圈中。

眼瞅著隨身攜帶的糧食快要吃完,人們紛紛陷入絕望和恐懼之中,於是他們向老師請教出路。

淮陽古城:絃歌不輟,專治絕望

孔子面不改色,繼續若無其事地撫琴

“咱都快死在這兒了,老師你還彈個什麼琴哇?!”

孔子吩咐大家要淡定,既然對現狀無濟於事,那我們就像啥也沒發生一樣繼續生活。老師我該給大家上課就上課,該彈琴就彈琴。身處困境,總要憑著希望而活。

淮陽古城:絃歌不輟,專治絕望

孔子的堅定慰藉了眾人的心靈,當楚昭王派兵趕來的時候,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居然已經絕糧七日

憑著絃歌不輟,他們熬過苦難,用頑強的生命力造就了奇蹟。

淮陽古城:絃歌不輟,專治絕望


戰火中的小學堂


上面這個故事,就是成語“絃歌不輟”的由來。後來人們常常以此來頌揚困境之下,堅持教化育人的精神。

作為典故的發生地,淮陽人對這個詞有更深刻的體會。

淮陽古城:絃歌不輟,專治絕望

1938年,日軍攻佔淮陽,強迫學校必須使用日本人編寫的教材。

不願蒙受恥辱的師生們決定離開淮陽,去其他地區辦學。

當時淮陽中學有位教師叫薛樸若,他思來想去,決定不跟著大部隊一起離開,而是揹著行囊回二十公里外的老家去了。

淮陽古城:絃歌不輟,專治絕望

雖然不是拿槍的戰士,但薛老師覺得自己不能就這麼輕易撤退。

他在老家辦起小學,

一邊組織學生上課,一邊成立游擊隊抗日。

炮火中的讀書聲,猶如兩千多年前絕糧困境下響起的琴聲,為戰爭陰霾裡的人們點燃了希望。

淮陽古城:絃歌不輟,專治絕望

在鄉小愁看來,這種行為其實是一種很高明的心理暗示

按說戰亂期間,人們大可不必上學,保住小命再說。可若真是這樣,面對兵連禍結,人們很容易變得絕望,不知道明天在哪兒,那就隨波逐流,任人宰割。

可薛樸若像戰爭即將勝利一樣,繼續為國家培養著人才。只要讀書聲還會響起,人們心中總是隱隱覺著:快結束了,一切馬上就要步入正軌。有必勝的信念,就一定會做出通往勝利的努力

絃歌不輟,是絕望中的信仰。

淮陽古城:絃歌不輟,專治絕望


淮陽古城


說完故事,咱說說故事發生的地方。

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城市會不斷擴張。

大多數時候,你很難肉眼判斷出一座古城具體的邊界範圍在哪兒。

淮陽古城:絃歌不輟,專治絕望

不過,位於河南省周口市的淮陽古城不會讓你困惑。鳥瞰這座城,那感覺就是一個字:

整座城坐落在湖水中央,猶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龜背。

淮陽古城:絃歌不輟,專治絕望

創立八卦的伏羲,當年就看上了這塊好地方,不僅定都於此,還順手在這裡創立了姓氏與音樂

後來炎帝神農氏也覺得這裡不錯,在這裡定都,改名為“陳”。

再後來,這裡又成為春秋戰國時期陳國的國都。

淮陽古城:絃歌不輟,專治絕望

一件件風雲往事,在這片水中高地鋪陳開來,並將絃歌不輟的歷史餘音一代代傳遞下來,交到我們的手中。

更多精彩故事,3月27日晚20:00,記得鎖定CCTV-4觀看呀。

同時還要透露一下:淮陽古城是《記住鄉愁》第六季最後一個古城啦,一定不要錯過這輛“末班車”哦!

淮陽古城:絃歌不輟,專治絕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