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圣战”的十字军东征,到最后怎么就完全跑偏了?

十一世纪末期,欧洲灾祸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危机频发,无论是贵族,骑士还是农民都渴望找到新的突破口,开拓新疆域,掠夺新财富,以缓解内部日益激烈的矛盾。

此时伊斯兰运动正在东方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阿拉伯人势力越来越强大,攻占了圣城耶路撒冷,打的拜占庭帝国毫无还手之力。

在拜占庭皇帝再三请求下,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准确抓住时机,以主之名煽动人民向东方进发,一场持续近200年,空前绝后的宗教性战争就此展开。

号称“圣战”的十字军东征,到最后怎么就完全跑偏了?

这些来自欧洲各地的一股股队伍,越走越壮大,逐渐汇聚成了超过十万人的洪流,涌入东南欧这块陌生之地。

1099年,两万多人的十字军攻克仅有几千守军的耶路撒冷,对城内近十万的穆斯林和犹太人举起屠刀。

屠城持续了一个星期,其血腥程度,从一个十字军首领写给教皇乌尔班二世的汇报信中可窥一斑。

戈弗雷信中写道:"我们成功收复了耶路撒冷,屠杀了城内的异教徒,我骑马走在一片狼藉的街上,鲜血染红了马的膝盖,无论是屋顶还是水沟,到处都是尸体。"

贵族骑士阶层看到了东方的富庶,不想再回到贫瘠,混乱的欧洲去,决定摆脱罗马教廷的管制,在这块新土地上建立属于他们的霸权,分别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安提柯公国,的黎波里伯国等封建国家。

十字军国家在东方四处侵略与抢夺,激起了伊斯兰教徒的愤怒,穆斯林人民也在首领的号召下,纷纷站出来保卫土地,驱逐异教徒,掀起了来自东方的圣战热潮。

1144年,十字军的伊德萨伯国被攻陷。罗马教廷故技重施,借此掀起宗教狂热,煽动人民第二次东征。

这次阿拉伯人早有准备,德意志十字军刚到小亚细亚就被土耳其军队击败,只得提前返回。法国十字军在围攻大马士革时失败,悻悻而归。

1174年,穆斯林杰出领袖萨拉丁出任苏丹,率领人民进行圣战,全歼耶路撒冷王国军队,重新占领圣城耶路撒冷,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以失败告终。

耶路撒冷的再一次陷落震惊了整个欧洲,也激发了三位国王的勃勃野心。

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一世,英国国王狮心理查和法国国王腓力二世,他们都想借助十字军东征来掠夺财富和提升威望。

德皇腓特烈一世率先出击,亲率大军直奔小亚细亚,企图控制地中海地区,不料途中溺水身亡,德意志十字军只好打道回府。(扑街)

年轻的英王狮心理查雄心勃勃,率军攻陷阿克之后,俘虏了2700名穆斯林居民,并以此为要挟企图勒索赎金,后因勒索失败,便将这些人全部斩首示众。

萨拉丁闻讯赶来,狮心理查自知不是对手,连忙和谈,被拒绝后只得收兵回国,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独自化装成商人,提前往回赶,半路却被奥地利人抓获,不仅当了两年俘虏,最后还是英国用巨额赎金赎回去的。(勒索不成反被赎,多么讽刺!)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以惨败告终。

号称“圣战”的十字军东征,到最后怎么就完全跑偏了?

权倾欧洲的罗马教皇,不能忍受十字军被异教徒打败的耻辱,再次四处奔波,鼓动全欧洲教徒发动第四次东征。

经过前面三次十字军东征,有野心,有能力的都已经去过了,现在就剩下一些乌合之众了,他们的想法很朴素,只是想去传说中的东方掠夺财富。

这些人大多数连给威尼斯商人渡海的船费都付不起,在威尼斯总督的唆使下,他们懒得搭理异教徒,直接于1204年攻占了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这个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城市遭到了空前的烧杀劫掠,大量建筑,图书被毁,大部分财宝,艺术品被运回威尼斯,威尼斯商人从中大发横财。

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开始,已经完全背离了初衷,彻底跑偏了。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对收复圣城已无兴趣,而是绕道去攻打埃及,反被伊斯兰军队借尼罗河水截断退路,大败而归。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由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二世发起,他对阿拉伯人颇为了解,通过谈判收回了圣城耶路撒冷,并允许伊斯兰教徒在此礼拜,大家友好相处。

罗马教皇对这次谈判大为震怒,称其为"魔鬼的交易",并将德皇腓特烈二世革除教籍,逐出教会。

1244年,耶路撒冷又一次落入穆斯林手中,有圣徒美名的法国国王路易九世愤愤不平,亲率大军发起了第七次十字军东征。不过很快他就成了俘虏,宣布撤军并支付巨额赎金后才被释放。(这转折有点突然)

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好了伤疤忘了疼,他对第七次东征失败耿耿于怀,很快又发动了第八次十字军东征。

这次路易九世学机灵了,他没有给敌人来俘虏他的机会,直接在路上就病死了,大军迅速回撤,东征再一次失败。

号称“圣战”的十字军东征,到最后怎么就完全跑偏了?

此后欧洲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东征,穆斯林军队从埃及出发,向孤立无援的十字军国家步步进逼,相继将其攻克。

1291年,消灭了最后一个十字军要塞阿克,持续近200年的十字军东征至此告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