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从穆斯林“圣战”的谎言,探讨奥斯曼帝国崛起的原因

没有政治逸闻,也没有宫闱八卦,这部畅销的奥斯曼史到底有啥看头?

几个世纪以来,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对欧洲、伊朗及其他伊斯兰国家造成了军事上的威胁。如今,当我们看着伊斯坦布尔美丽的清真寺时,却难以将这些美丽的建筑与历史上那个嗜血的奥斯曼民族联想在一起。

从穆斯林“圣战”的谎言,探讨奥斯曼帝国崛起的原因

日落下的清真寺

纵观市面上研究奥蒂曼帝国历史的资料,多以“西方视角”来探讨。他们经常将奥斯曼人的世界压缩成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荒淫无度的苏丹、凶狠邪恶的帕夏、美艳凄惨的后宫,又或是愚昧无知的神职人员。更有甚者,会过于强调它“东方专制主义”与“欧洲病夫”的特征。

这些“跑调”的描述让奥斯曼帝国的故事远远地偏离真相。为摆脱偏见,修正“瑕疵”,英国历史学家卡罗琳·芬克尔在去年推出一本研究奥斯曼帝国的书,名字叫做《奥斯曼帝国1299-1923》(后称《奥斯曼帝国》)。

从穆斯林“圣战”的谎言,探讨奥斯曼帝国崛起的原因

《奥斯曼帝国1299-1923》一书封面

卡罗琳·芬克尔虽是一个英国人,却在土耳其生活了15年之久。写这部书的初衷,是想给一般读者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奥斯曼帝国史。

从书名上看,卡罗琳把奥斯曼帝国的诞生定在1299年,而将其灭亡定在1923年。亡国之日自然是没有争议的。而把建国之日定在1299年,则是因为基督教历法和伊斯兰教历法刚好都在1299年迈进下一个世纪。

从内容上看,前3章主要讲述了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从第4到第9章讲了奥斯曼帝国的政权特色和管理困境。最后9章探讨的是奥斯曼帝国由盛转衰的原因。

卡罗琳在叙述时比较冷静,基本上都是在写客观事件,没有太多主观的评价。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觉得是在查阅历史文献,而不是在阅读历史故事。不过,读完整本书之后我却十分感谢作者的叙述方式,因为她让我更多维地考虑到历史事件背后的其他因素。

总的来说,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过多的褒奖,也没有过多的贬损。

也许是时间足够久远,所以我们没能从作者的笔下看到这个民族的荣耀与伤痕。她更关注的似乎只是真相,而不是奥斯曼帝国的政治逸闻和宫闱八卦。

因精力有限,今天主要结合前章节的内容,一同探讨奥斯曼帝国扩张的本质及崛起的原因。


穆斯林“圣战”的谎言:奥斯曼帝国扩张的本质

要理解奥斯曼帝国,首先需要去了解他扩张的初衷。从前历史学家们一致认为,奥斯曼人因受“圣战”的驱使,才会大规模的扩张土地。

从穆斯林“圣战”的谎言,探讨奥斯曼帝国崛起的原因

对穆斯林而言,世界被分为“伊斯兰之地”和“异教徒之地”。而每个伊斯兰教徒的使命,就是通过“圣战”来征服每一块“异教徒之地”。可以说,是“圣战”的使命驱使着整个穆斯林不断开疆辟土。

可现代历史学家们却从当时的碑铭、银币和文件留下的蛛丝马迹中发现。在布尔萨清真寺有一段1337年的铭文,这样写道:

“Sultan ibn sultan al-ghuzat, ghazi ibn al-ghazî, shuja’ ad-daula wa’d-din, marzban al-afak, bahlavan-i jihan, Orkhan ibn ‘Othman.”

中文翻译为:

“苏丹,加齐们的苏丹之子,加齐,加齐之子,大地贵族,世界英雄……奥斯曼之子奥尔汗”

碑文中所提到"加齐(Ghazî)"是一个阿拉伯语词汇,其原意是"入侵和征服的人",也就是类似于圣战士的意思。在保罗·维特克的“加齐国家”理论中,奥斯曼国家建立的基础不是传统认为的突厥部落,而是加齐团体。加齐团体其中的一个特点,就是通过征战来掠夺财富。

而卡罗琳在《奥斯曼帝国》中也曾指出,不仅穆斯林战士和拜占庭的基督徒密切合作,连通婚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早期的编年史一直过分渲染宗教冲突,过于强调宗教感召在帝国初期战争的影响力。

但事实上,在拜占庭最后的100年里,奥斯曼人和基督教之间是成功结过联盟的,只是经常分分合合而已。奥斯曼人会根据政治需要,有选择性地和基督教国家结盟,有时也会攻击和他们拥有相同信仰的伊斯兰国家。我们现代人可能会觉得伊斯兰世界和基督教世界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在那个时代根本不是问题。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奥斯曼人并非如史书所言为“圣战”的荣光而战。“天下熙熙,皆为利往”。所谓“圣战”的使命感,只是他们包装掠夺的借口。“无论统治者使用什么华丽的修辞美化他们的目标,那也不过是战利品、财宝和奴隶”。奥斯曼人扩张的本质,只是一场血腥粗野的掠夺。


奥斯曼崛起的原因

强大的苏丹们

奥斯曼的强大要得益于历代苏丹的努力。

苏丹是奥斯曼军队统领,也是帝国的最高领导人。残酷的选拔方式让每一位成为苏丹的王储都经过一轮“炼狱式”的生存考验。

这些考验到底有多残酷呢?

不够智慧的,会死;

不够实力的,会死;

不够果断的,会死,

不够耐心的,会死;

不会做人的,会死;

没有支持的,会死。

也就是说,活到最后并成为苏丹的王储,本身就是在优胜劣汰下诞生的“天选之子”了。而奧斯曼帝国也正是在这一群意志坚韧,实力超群的苏丹的帶领下,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国之疆界。


1、奥斯曼帝国的创建者——奥斯曼

从穆斯林“圣战”的谎言,探讨奥斯曼帝国崛起的原因

第一代苏丹——奥斯曼

据一位同时代的拜占庭史学家记载,拜占庭帝国1301年第一次和一个名为“奥斯曼”领导的军队交锋。这场战役就是著名的巴法翁战役。最后,拜占庭军队溃败,世界也第一次注意力到这个新兴的王朝。

因此,大家习惯把奥斯曼看作是奥斯曼帝国的第一位苏丹。后来,奥斯曼为了提高个人声望,让自己地位变得更高贵,奥斯曼。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

“奥斯曼望见一轮明月自圣人胸中冉冉升起,迎面飞来沉入自己胸中。一棵大树自他的肚脐长出,树荫笼罩全世界。树荫之下并有山岭,条条溪水自各山山脚流出。有人自潺潺溪流中取水而饮,有人径取溪水莳花弄草,亦有巧匠引水建造喷泉。奥斯曼醒后,他将梦中所见告知圣人,圣人答曰:“奥斯曼,吾子,恭贺你!真主已将皇帝宝座赐给你和你的子孙后代。我的女儿玛尔红亦将成为你的妻子。”——(《奥斯曼帝国1299-1923,P2》)

这个梦境不仅唤醒了奥斯曼世俗王权与宗教神权的概念,也坚定了后世苏丹开疆辟土的信心和理想。


2、奥斯曼帝国的奠基者——巴耶济德一世、穆罕默德一世和穆拉德二世

从穆斯林“圣战”的谎言,探讨奥斯曼帝国崛起的原因

巴耶济德一世在其父亲穆拉德一世被暗杀之后登上苏丹宝座。为报复父亲在第一次科索沃战役被暗杀,巴耶济德屠杀了大量的塞尔维亚战俘。巴耶济德复仇的胜利标志着一个独立的塞尔维亚的灭亡,巩固了奥斯曼在巴尔干半岛的地位。此后,巴耶济德一世跨过多瑙河,挺进了匈牙利,更加深入地侵入欧洲大地。

接二连三的胜利让巴耶济德燃起攻占君士坦丁堡的欲望。可惜最后却失败了。不过,对他最大的打击,还是和沾木儿对战的失败。这次失败让奥斯曼的领土回到1389年前,而君士坦丁堡的八年围城也以失败告终。

尽管如此,巴耶济德一世依然是奥斯曼帝国崛起的伟大奠基人。自他之后,每一代苏丹都以夺取君士坦丁堡为终生目标。

巴耶济德的儿子穆罕默德一世也是一个优秀的君主。他在父亲死后短短几年内就收复了奥斯曼失去的大部分疆土。在管理上,通过与贵族分享政府资源来安抚他们的反叛情绪。

随后,经过穆罕默德一世的儿子穆拉德一世和孙子穆拉德二世两代苏丹的努力,奥斯曼的内战逐渐平稳。1444年,41岁的穆拉德二世突然宣布退位,把王位传给了12岁的儿子穆罕默德二世。从此,一位少年霸主和一个即将冉冉升起的奥斯曼帝国即将改变世界300多年的历史。


3、崛起者——穆罕默德

从穆斯林“圣战”的谎言,探讨奥斯曼帝国崛起的原因

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从小就是一个狠角色,一生精通至少8种语言。从小离开母亲被拉去进行君王训练,偶像是亚历山大大帝,理想是夺取当时的世界心脏君士坦丁堡。他12岁时第一次继位,因为太狂妄野心太大想立马夺取君士坦丁堡所以被老臣子参了一本,他爹又废了他让他再好好学学。

19岁时因为他爹归西穆罕默德再次登位,因罗马要胁他如果不给三倍人质照看费就释放他舅,让他舅去抢王位。这个变相勒索本来只是罗马方面的一次试探,意图挑起奥斯曼帝国内战,以弥补自己在军事力量上的不足。不料穆罕默德却直接在罗马领土上建堡垒宣战。这座堡垒截断了黑海地区,也截断了罗马盟军的所有补给和军事供给。并借此机会,穆罕默德昭示了自己攻占君士坦丁堡的野心。

当时的反对声音很大,因为大臣们都害怕苏丹的举动会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欧洲可能会发起联合攻击,教皇有可能发动军队来剿灭。

但穆罕默德似乎并不在意。

另一方面,以当时君士坦丁堡的实力根本无法与强大的奥斯曼军队抗衡。在欧洲的天主教徒支援到来前,他们都不能与奥斯曼人发生正面的冲突。君士坦丁也开始头疼了,本来只是打算暗戳戳地试探一下这位新君,没想到穆罕默德居然较真了。

梅利堡垒最后在四个半月的时间迅速完成。君士坦丁见状,心更慌了。开始不断派遣使节来探寻穆罕默德的意图,但都被一一拒之门外。最后,他直接将前来当说客的罗马顾问斩首,让君士坦丁去琢磨自己的意图。

不得不说,穆罕默德这个少年君主实在是太横了。


一场决定性战役:夺取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的求饶诚然没有让穆罕默德回心转意。奥斯曼人的攻城计划反而如约进行。从攻防双方的情况来看,一边是罗马坚不可摧的护城墙,另一边是奥斯曼强大的精锐部队。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难处。

从穆斯林“圣战”的谎言,探讨奥斯曼帝国崛起的原因

连接地中海和黑海的君士坦丁堡

通过对父辈夺城失败的教训总结,穆罕默德制定了精密的攻城计划:一是用炮轰大门,二是把船从博斯普鲁斯走陆路拉过去,然后直接放下水进入金角湾。虽然攻城不易,但最终“加农大炮”和“旱地行舟”之策还是让奥斯曼人成功夺得了君士坦丁堡。

对奥斯曼人而言,攻占君士坦丁堡不仅是一次“征服”,也是奥斯曼称霸的第一步。君士坦丁堡的易主不仅对西方基督教世界而言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对西方世界的海洋经济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奥斯曼的领土离君士坦丁堡很近。除了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消息,一旦君士坦丁堡沦陷,他们就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利之便。

其次,强大的军队是奥斯曼人获胜的主要原因。虽然奥斯曼人的加农炮也起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毕竟当时的大炮制作还没有这么精准,一旦点炮,炸死自己的几率跟炸死别人的几率一样高。因此,攻占君士坦丁堡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强大的奥斯曼军队。

从穆斯林“圣战”的谎言,探讨奥斯曼帝国崛起的原因

较之于欧洲的十字军的军心涣散,在战争时是不听指挥,自行攻击。奥斯曼军队更团结。整个军队有着统一指挥的原则,一切行动听指挥。其中,奥斯曼禁卫军更是令人闻风丧胆。禁卫军是由基督徒的奴隶组成。这些人从小被俘虏,后来皈依了伊斯兰教,然后被训练成苏丹的精英特种部队。在十四世纪的时候,这支军队成为了常备军。他们时刻待命,且战斗力超强。他的军队非常专业。

除了强大的军事实力,灵活的政治策略和外交手腕也是奥斯曼帝国得以崛起的因素之一。

穆罕默德的继母布兰科维奇是十五世纪最主要的人物之一。她是穆罕默德最为尊重的女人。她和所有人都保持联系,不管是君士坦丁堡的皇室、塞尔维亚的统治家族,甚至在西部也拥有人脉。她串联着斯拉夫世界、希腊世界、奥斯曼世界以及西方世界。因此,布兰科维奇的情报,也为穆罕默德每一个政治和军事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而从外部环境来看,君士坦丁堡的失守,罗马内部的分裂,以及欧洲各个的漠视。都为奥斯曼帝国的崛起提供了绝佳的政治环境。

从穆斯林“圣战”的谎言,探讨奥斯曼帝国崛起的原因

小结

总言而之,通过历代苏丹的努力和成功夺取君士坦丁堡,奥斯曼成为黑海盘地的超级霸主。19岁的默罕默德夺取了君士坦丁堡,并在各个层面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本质。

奥斯曼帝国炸开了君士坦丁堡的大门,也炸开了欧洲的大门,从此踏上版图扩张的征途。这个崛起的帝国,开始拥有三分之一的欧洲和北非大部分地区,整个中东地区,并在往后的三百年里,奥斯曼帝国开始作为世界政治的主要力量而存在。


1、《奥斯曼帝国1299-1923》,【英】卡罗琳·芬克尔

2、《帝国的崛起:奥斯曼 Ottoman Rising Season 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