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真是關羽嗎?誰是背後主事人

很多看過三國的朋友對蜀漢的衰敗都感覺到十分的遺憾,曾經劉關張三個兄弟是一位大英雄人物,年輕的時候身上沒有任何權利和錢財,但是仍然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屬於自己的戰功,後來走上了稱霸天下的舞臺。

關羽

在不久之後,虎牢關下和群雄會謀,在這裡展現了不輸於諸侯的實力,所以陶謙非常器重他們,而且還把徐州交付給他們,這三兄弟在外征討了十幾年,在的大力鳳雛的幫助後建立了蜀漢,實力最強的時候已經超過了東吳,而且有很長一段時間和曹操不分上下,但是卻因為關羽戰敗丟失荊州之後來時走了下坡路,都說關羽丟失荊州是因為大意,這是真的嗎?背後沒人主事嗎?

關羽

建安五年,曹操東征,劉備逃奔袁紹,關羽被俘,被曹操任命為偏將軍,待遇優厚。曹操非常器重關羽人品,想讓他留下來為自己效命。於是派張遼前去試探關羽,關羽感嘆道:我深知曹公待我極好,可是受劉備的大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拒絕了曹操的挽留。

關羽

劉備收復長江南岸之後,任命關羽為襄陽太守。在平定益州之後,又授權關羽統領荊州事務。關羽駐守荊州時,馬超前來投降,因不知底細,於是修書一封詢問諸葛亮的意見。諸葛亮對馬超讚賞有加,《三國志》中記載,諸葛亮在信中贊馬超"兼資文武,雄烈過人",是一代豪傑,時黥布、彭越一類的人物,"當與益德(張飛)並驅爭先。"

關羽

三國志中,關羽一生中最大的敗筆恐怕就是"大意失荊州"了。所示大意,未免有些言過其實。有學者認為, 荊州本身就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曹操自不必說,就是與劉備結盟的孫權都處心積慮想要得到它。

關羽

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也有提到荊州一戰失敗的原因,他說:"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將東吳背棄盟約看作是丟失荊州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孫權背信棄義偷襲荊州,在道義上理應受到譴責。

關羽

但是另一方面劉備讓剛愎自用,不顧全大局,感情用事關羽鎮守荊州,對盟友大肆謾罵威脅,不知安撫部下。結果導致麋芳、傅士仁背叛,投降孫權。這一系列的事實才是導致關羽失掉荊州的原因。

關羽

關羽丟失了荊州,並不是因為他的大意所導致的,這一情況的發生也是比人的,因為當時曹操和孫權為了能夠多去關羽的命。可以說是下了血本,加上蜀漢沒有給任何的支援,當時關羽一個人獨自奮戰,導致這一失敗的原因也並不能怪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