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木乃伊,迄今只发现14件,我国发现2件

提到木乃伊,很多人会想到古埃及人的手段,他们会将人的内脏取出,然后用药物处理肌肉等软组织,最后再裹上厚厚布条,可以使人类尸骸在较为干燥的情况下保存数千年,木乃伊的软组织等能较好地保存。

恐龙木乃伊,迄今只发现14件,我国发现2件

然而这个世界上存在“恐龙木乃伊”这样一类神奇的化石,虽然也是自然形成,但是却很好地保存了生物的软组织印迹,是由于生物的软组织在极低温、或酸性、或极干旱、或盐度极高的环境中被意外埋葬,由于这些环境因素可阻止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保存恐龙的软组织。

恐龙木乃伊,迄今只发现14件,我国发现2件

在接下来的数千万乃至上亿年的时间内,生物软组织中的物质和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软组织虽然最终消散,但是却因为其中所含的元素和周围环境有所不同,在周围物质的侵袭作用下,最终形成软组织的印迹,或者围绕原有的软组织形成特殊的沉积化石,甚至可以看清楚恐龙软组织的肌理、血管、毛发等构造。

恐龙木乃伊,迄今只发现14件,我国发现2件

化石的形成就极为艰难,因为自然界存在微生物,会分解生物的遗体,因此化石的形成需要遗体被埋葬。科学家估计化石形成的几率在十万分之一以下,我们如今能找到总数几百种的恐龙化石,正说明它们进化的成功,种类和数量都非常多,而恐龙木乃伊的形成对环境更为挑剔,形成的难度更高,但它们能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某些恐龙的具体形态,甚至能够在恐龙化石的细微结构中找到一些蛋白质的印迹,能显示出蛋白的结构,对古生物研究至关重要。

恐龙木乃伊,迄今只发现14件,我国发现2件

利用恐龙木乃伊,科学家可以更真实地模拟恐龙的肌肉构造和活动,可以通过分析印迹中存留的元素种类和色素颗粒印迹确定恐龙的颜色,也可以分析微观物质的三维结构研究它们和现存物种的关系,对于研究某些恐龙的演化树也十分重要。

自1908年科学家第一次发现恐龙木乃伊化石,至今110多年过去了,恐龙木乃伊却并未被大规模的发现,已有的化石证据只有14件。也正是因为稀缺性和生物结构的保存完整,恐龙木乃伊被称为恐龙研究的“圣杯”。

恐龙木乃伊,迄今只发现14件,我国发现2件

我国迄今只发现2件恐龙木乃伊,均发现于位于辽宁的热河古生物群。恐龙时代的热河附近气候温暖适宜,植被丰盛,因此形成了一个承前启后、充满生气的古生物群,发现了很多重要而且珍惜的化石,对研究哺乳动物、鸟类以及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的演化历程均有重要意义。

恐龙木乃伊,迄今只发现14件,我国发现2件

在我国辽宁发现的这两件恐龙木乃伊均属于鹦鹉嘴龙,但这两件化石均可以使科学家研究它们的表层软组织的组成,皮肤里层的结构也完全显露了出来,从痕迹上看这头恐龙拥有很厚的长有鳞片的皮肤,皮肤的厚度至少在2厘米以上,由40多层胶原质蛋白组成。

恐龙木乃伊,迄今只发现14件,我国发现2件

鹦鹉嘴龙的化石并不少见,它们演化形成了一个较为庞大的恐龙家族,可能是大部分角龙类恐龙的祖先,迄今已经发现了大约400件化石,但是至今却只出土了这两件恐龙木乃伊,可以极为清晰地分析鹦鹉嘴龙从内到外的构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